面對一瓶價格不低價值不菲的老酒,我們買的是酒體,是品牌內涵還是包裝物?顯而易見這並不是單純的單選題。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各種簡約的和複雜的白酒包裝,未來中國白酒的包裝又將會以哪種形式出現呢?

有人計算茅臺酒的生產成本,5斤高粱5斤小麥經過複雜的12987工藝得來的大麴坤沙酒一斤50出頭,可這個世界之所以能正常運轉不只是算算成本就完事,還有所採用的老酒、人工、水電、稅收、運費、倉儲、包裝物,把這些都加起來纔是成本,以上還僅僅只是工廠的成本。

品牌宣傳,這麼多年的沉澱,童叟無欺的品質,家喻戶曉的名氣,甚至代表了國家形象,這個價值也得量化進產品裏。普通皮帶揹包那些奢侈品一樣,實在普通,加一個大大的logo在物品上立馬是野雞變鳳凰。

茅臺酒的包裝是簡單的卡盒,絲毫不顯眼不博眼球,瓶子也樸素。可在招待上拿出來往桌上一擺,客人就知道了自己受到的禮遇,這也是要量化的價值。誠然,不是所有的招待送禮都是高高在上的飛天茅臺酒,只要是高品質平時難得一瓶的好酒,在品牌文化內涵的加持下,也能讓賓客感受到敬意。

多少年來豪華包裝讓人買櫝還珠,外包裝好看就是了,裏面是什麼鬼反正不用去管,好看大氣奢華就是夠面子,然後打着茅臺鎮字樣的禮盒酒裝了酒精勾兌的濃香酒,可公司都不是貴州的,一打開瓶頭能在300米開外都聞到酒精味。

二鍋頭一直以來都以光瓶酒出現,只是黃河以北清香型酒工藝較爲簡單,所以光瓶酒的價格也一直提不上來。江小白小酒裝與大瓶裝都摒棄了複雜的包裝,光良酒直接和名字一樣光瓶。如果還以爲光瓶酒就是低端酒的代名詞,那麼定位高端的火爆小酒也果斷的放棄了酒盒包裝,酣客也沒有複雜的外盒,高線光瓶的李渡高粱酒,瓶身就是二鍋頭的模樣,再披着一件“披巾”,六百八百一千兩千的價格照樣賣,甚至脫銷,導致停貨。與醜末寅初老酒創始人交流得知,醜末寅初老酒也將放棄過度包裝,迴歸老酒本質和文化。

包裝佔比10%或許聽起來覺得不多,仔細拆分下來可不得了,那樣說的話茅臺酒的包裝就得100元—150元,五糧液包裝就得100元。而所有的包裝,最後買單的卻都是消費者。這些過度的包裝盒,喧賓奪主也不過一瞬間,畢竟大家關心的還是酒質和品牌文化,外盒打開後就會被丟棄在牆角,從來沒有人會在宴席中還把空酒盒擺放在酒桌上。以爲是王者,其實是青銅,帥不過5分鐘。

茅臺之上,唯有老酒,卻不是過度包裝。反其道而行之,形成認知反差,反而容易記住酒質和品牌。見多了過度包裝,簡約風格更受關注,焦點只在酒上,只在文化上。高端包裝可以適度在某些收藏或禮品系列上,例如高品質的晨光文具就推出了晨光盛世新顏國潮風格與包裝的產品。這一點白酒企業可以作爲借鑑。

80和90年代,市面上的酒幾乎都還是以光瓶爲主。這中間的20年經濟發展快速,受歐美文化的衝擊和影響,人的審美也開始發展了轉變。這種轉變是浮華的,過度的產品包裝,失去了包裝的原本意義,還好茅臺五糧液都在一直堅持。

高品質是酒的立身之本,品牌文化內涵是酒的靈魂,包裝應該是屬於性格,在大衆面前不需要性格,所以流通產品看起來都是千篇一律沒有靈魂酒體差勁。而單價破300以上的酒,各家都開始在瓶型、包裝盒、品牌文化上做文章。

文化自信後,國風國潮流行。後疫情時代,極簡主義會復甦,普通個體開始注重環保,個體價值成爲潮流。這個時候品牌更應該有自己的主張,文化、品質、個性、責任、環保,甚至到品牌共建。

信息的傳達已經不再只是貨架、電視、包裝盒等,更多的會以直播、視頻、圖片、聲音或詳情頁的形式出現在社羣和朋友圈,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品牌在深度、寬度、密度的多維覆蓋。酒盒子上要表達的文化內容可以縮小到一個二維碼裏,二維碼以3D、VR等場景展現,人機交互,聲景合一,酒還是好酒,卻避免了過度包裝,盒子就不再是那個盒子了,或許簡約包裝纔是最大贏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