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節前後,漫山遍野的茶樹上就會長出“茶片”和“茶泡”。很多在農村長大的客家人,只要聽到“茶片”或者“茶泡”,都會會心一笑,引發無限感慨,勾起許多童年的回憶。

茶片,生長在油茶樹上的一種果肉質肥厚嫩葉,有紅色和白色兩種,背面帶有一層光亮的薄透明膜,成熟時會脫落,未脫落時味道很澀,脫落後味道較甜, 和蓮霧果味道很像。

茶片只生長於油茶樹上,在春天發新芽時,茶片也隨着天氣的變曖開始成熟,到清明節時可以食用。

油茶樹在客家地區廣泛分佈,茶片只是茶樹春天發芽時長的一種副產品,油茶樹的作用還能培植出茶樹菇,油茶籽用於榨油。童年時期經常去採茶片,現在回想起來,這也是一種難得的美食,有錢也買不到的童年美食。

油茶樹上除了長“茶片”,還會長出“茶泡”, 茶泡未脫皮前紅紅的,看上去就像個小小的桃子,脫皮後就會變成白色。跟茶片一樣,白色的茶泡纔好食用。茶泡的味道比茶片還要好,不過數量相較茶片可少多了,運氣好才能遇到。

其實,這是油茶的一種病害,叫“油茶茶苞病”,也叫油茶茶餅病、葉腫病,是由一種真菌:細麗外擔菌造成的。如果它侵染了花芽,就會導致子房病態膨大,形成茶泡。如果侵染了葉芽,就會導致新葉膨大,變成茶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