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一过,北方的天气愈发寒冷了。不过对于吃货来说,这也是吃火锅的好时节。中国地域辽阔,火锅也有好多种:广东的海鲜火锅,鲜而不腻;苏杭一带的菊花火锅,清新爽神;重庆的毛肚火锅,麻辣醇香......可我们今天要聊的,则是拥有悠久历史的——老北京涮羊肉。

涮羊肉的历史

传说涮羊肉起源于元代。当年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一日,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他猛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探马飞奔进帐报告敌军逼近。

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厨师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飞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下细盐。忽必烈连吃几碗翻身上马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

在筹办庆功酒宴时,忽必烈特别点了那道羊肉片。厨师选了绵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种佐料,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厨师忙迎上前说:“此菜尚无名称,请帅爷赐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从此“涮羊肉”就成了宫廷佳肴。

何为老北京涮羊肉

来北京,除了耳熟能详的烤鸭豆汁糖葫芦,老北京涮羊肉也是必须去感触的味道。如今时令从深秋进入冬季,羊肉作为上好的温补食材,正是肉质最鲜美的时候。吃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涮羊肉,便做好了迎接漫长冬日的准备。而要想吃到地道和原汁原味的涮羊肉,还得吃传统的铜锅涮。

① 铜锅木炭

老北京涮羊肉用的是锅炉一体的铜火锅,红铜色立式锅身,中间是圆锥状的炉子,高高的烟囱上还有个用来控制火候的铁片夹子。

铜锅导热性能极好,炭火的热量迅速而均匀地传递出来,挨着炉边的水迅速蒸腾,滋滋作响,汤底如浪花般翻腾起来。放入食材,总能以最快的熟读滚熟,这样才能达到“涮”的效果,涮出的食材口感也更嫩更鲜。

② 清汤锅底

与其他大部分火锅或重油或重辣的锅底不同,老北京涮羊肉用的是白开水。一点姜片、葱段、香菇、枸杞、大枣,便是锅底的全部内容。

据说最初锅底也是高汤熬制而成,后来因各商家竞争,有人想到推出清汤锅底来证明自家的羊肉肉质好,所谓“好肉配清汤”,这才渐渐流行开来。清汤的淡,羊肉的鲜,二者不争不抢,和谐统一,这是中国式的美食智慧。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羊肉都禁得起清汤的考验。

③ 优质羊肉

为什么涮羊肉过去能登大雅之堂?首先选料讲究。羊肉必须选用内蒙古集宁(西蒙)地区养殖的小尾绵羊,尤以经过阉割的公羊肉为佳。这种羊肉不但肉质鲜嫩,而且膻味小,一般每只出肉40-45斤左右,供切制涮羊肉的标准精肉可出20-30斤左右

一只羊身上真正适合涮的肉只有40%。“上脑(颈后肉)”、“三叉(羊腿上部)”、“磨档(臀尖肉)”、“里脊(脊椎两侧)”、“腱子(后腿下部)”、“黄瓜条(后腿内侧)”、“一头沉(大腿外侧)”、“羊筋肉(腰窝)”。这些地方肉质相对较嫩,瘦而不柴、肥而不腻,不同的部位又因肥瘦与质地不同有着迥异丰富的口感。

新鲜的肉在食用前一天要进行排酸处理。将肉切块压以大石,置于低温处过一夜,放出血水,这样处理之后,肉更干净紧实,也更好切。切鲜羊肉是门技术活,必须断丝切,每片厚度在0.9~1.2mm之间,薄到透光,一涮就熟,没有几年功底的师傅是做不来的。切好的肉码进盘子里,倒过来不会掉才算合格。

④ 蘸料丰富

再好的肉质,没有蘸料的加持,好像也不够尽兴。老北京涮羊肉在蘸料上下足了功夫。芝麻酱、韭菜花、腐乳汁三大京味配上虾油、耗油、葱花、香菜、油炸辣椒。五颜六色摆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拼凑起一场味觉的狂欢。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搭配,与涮得滚烫的食物相遇,送进口中的每一次都是满足。

⑤ 吃法讲究

怎么吃也是一门大学问。北京老饕们往往会先涮上几片羊尾巴油肥肥锅,让汤底更鲜美。然后才开始涮肉。

涮肉时,都是各涮各的,用筷子夹着在沸水中轻轻抖搂,左三下右三下,涮到发粉肉就熟了。夹进盘子里,淋点调制好的蘸酱就可以吃了。很多人喜欢直接蘸料吃,也很美,但吃到后来蘸料稀了,味道会大打折扣。

涮完了肉,可以小歇一会,吃两瓣糖蒜解解腻,然后就可以涮菜了。现在蔬菜种类丰富,选择很多,但必吃的是经典“老三套”:白菜、豆腐、粉丝。它们本身清淡,可以吸收羊汤的鲜香,又不至破坏了原来的味道。

后记

如今北京的各式火锅早已遍布京城,但“老北京涮羊肉”这京味佳肴,早已成为北京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名传五湖四海,享誉全球。如果童鞋们来北京,无论匆忙与否,都要抽一刻时间,来这里感受它那醇厚的韵味。

你最喜欢吃哪种?

如有侵权联系后台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