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時裝、配件及香水品牌邁可·寇斯(MK)一直在往高端奢侈品“靠攏”。去年收購了英國女鞋品牌Jimmy Choo,今年收購了歐洲奢侈品牌範思哲(Versace)。

  然而收購高端品牌的獲得感無法覆蓋財報的冰涼數據。美國當地時間週三(11月7日),邁可·寇斯發佈的二季度財報(對應2018年自然年第三季度)顯示,報告期內,整個集團淨利潤同比下降三分之一,至1.376億美元。

  受此消息影響,週三,邁可·寇斯股價下挫逾14%,創下2015年5月以來最大跌幅。

  業績不佳 股價暴跌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分析師們對邁可·寇斯同店銷售下降以及利潤不及預期的擔憂加劇,直接導致其股價在週三暴跌14.71%,至49.05美元,創今年初以來的新低。

  在宣佈計劃收購範思哲短短6周後,邁可·寇斯週三宣佈其整體利潤同比下降三分之一。其中,約3300萬美元受到外匯波動影響。邁可·寇斯在貝弗利山(Beverly Hills)、曼哈頓Soho區和倫敦攝政街(Regent Street)等地的知名門店的銷售額下降了1.3%。其在美洲和亞洲的零售和批發業務的收入增長也被歐洲市場的下滑所抵消。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5月,邁可·寇斯就宣佈最多將關閉125家門店。這意味着,全球大約15%的門店將被關閉。有分析師指出,邁可·寇斯關店後預計每年可節省約6000萬美元。

  富國銀行表示:“由於邁可·寇斯核心業務的下滑以及收購帶來的稀釋效應,下一財年,邁可·寇斯的每股收益將會下降。”因此,富國銀行將此前邁可·寇斯每股74美元的目標價削減至50美元。

  目前,邁可·寇斯在全球約有14846名員工,大多數員工都在美國,其餘分佈在歐洲和亞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邁可·寇斯官網發現,該公司94.7%的產品都產自亞洲和歐洲。值得一提的是,在廣州、青島都有邁可·寇斯的代工廠。

  進軍“高奢”面臨挑戰

  近兩年,邁可·寇斯一直在努力從“輕奢”品牌轉向“高奢”路線。通過收購高端時尚品牌,邁可·寇斯一方面想要構建起高檔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更好地爭奪時尚產品的定價權。但此舉並沒能阻止邁可·寇斯股價下跌。今年以來,邁可·寇斯股價已經跌了超20%。

  2017年11月,邁可·寇斯最終以12億美元的現金收購了Jimmy Choo,想要充分利用Jimmy Choo在女鞋、手提袋等核心業務的競爭優勢與影響力。按照交易條款,Jimmy Choo每股收購價爲3美元。目前,Jimmy Choo在全球擁有超過150家門店。

  據MarketWatch報道,Jimmy Choo被收購以來雖然銷售額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上漲,但仍然低於市場預期。

  今年9月,邁可·寇斯再以18.3億歐元(約合2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包括其債務在內的米蘭時裝品牌範思哲。該交易計劃於明年5月前完成。而邁可·寇斯也將更名爲Capri Holdings。

  彭博社報道稱,這標誌着邁可·寇斯正式邁入多品牌奢侈品集團行列。接下來,邁可·寇斯將與法國奢侈品路威酩軒集團(旗下品牌包括Louis Vuitton,Fendi和Givenchy)和開雲集團(旗下品牌包括Gucci,Balenciaga和Saint Laurent)展開正面競爭。

  美國William Blair金融服務公司的分析師迪倫·卡登(Dylan Carden)表示:“邁可·寇斯一直想要成爲一家業務齊全的大集團。但是他們必須從自己的強項做起。如果不穩定核心品牌,公司的信譽度也會降低。”同時,迪倫·卡登還指出,邁可·寇斯依然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

  零售諮詢公司Global Data Retail的董事長尼爾·桑德斯(Neil Saunders)認爲,邁可·寇斯在收購範思哲之後,應該建立起更加清晰的品牌定位。就目前情況而言,銷售增長會受到限力。因爲,邁可·寇斯收購大牌奢侈品一方面會暫時“嚇退”原有的部分中低端消費者;另一方面,一些想要追求真正高端奢侈品品牌的消費者也會猶豫。

  桑德斯還表示:“雖然,收購有利於邁可·寇斯躋身大牌奢侈品行列,但無疑對其現有核心品牌造成了挑戰。”

  而邁可·寇斯首席執行官約翰·伊多爾表示:“我們將繼續在戰略舉措上作出相應調整,並對Capri Holdings的未來充滿期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