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医学妇产科领域,有三位女性妇产科专家曾名震中外,她们分别是王淑贞、林巧稚和梁毅文女士,三人中以王淑贞年龄最长,出生于19世纪末,而林巧稚和梁毅文则出生于20世纪初,尽管她们之间的年龄相差不了几岁,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和认识一下王淑贞的医学人生吧。

王淑贞塑像

王淑贞(1899—1991)江苏苏州人,1899年5月31日出生于北京,但其出生一个多月之后,就随在京城为官的父亲王季同和母亲管尚德回苏州老家定居。

王淑贞8岁时就读于祖母王谢长达创办的苏州振华女校,这所学校是深明大义的祖母王谢长达于1906年与陈星昭、蒋振懦等人一起创办的,当时学校的理化课程都是采用国外原版教材,英文课都是选读名著,

15岁的王淑贞于1914年考入苏州景海女塾,这所女子学校是由美国传教士海淑德女士在天赐庄创办的,于1902年11月4日正式开学,学校分设初中部和高中部,除国文之外,其余科目全为英语授课,其教材和教学方法也都是采用美国的,1917年秋,景海女塾更名为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景海女塾旧址

1917年,18岁的王淑贞从景海女塾完成学业后考入苏州女医学校,她之所以选择学医,完全是因为母亲管尚德在生下妹妹王明贞之后,因患产褥热而病亡,年仅8岁的她,亲历了母亲痛苦的患病过程,因此从小就立志学医以解救妇女的痛苦。

王淑贞在苏州女医学校仅学习了一年,就考取了“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先后入读巴尔的摩高氏女子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并获理学学士学位。

1921年,王淑贞重新回到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考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仅用了四年时间,就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由此看出王淑贞的学习能力,堪称是“学霸”级女留学生,因为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是全美顶级医学院,与哈佛大学医学院齐名,彼此不分伯仲。

王淑贞

1926年,学业有成的王淑贞回到上海,进入上海西门妇孺医院担任医师工作,王淑贞在临毕业前夕,曾在巴尔的摩巧遇上海西门妇孺医院院长劳和理女士,她极力邀请王淑贞在拿到博士学位后回上海工作。

上海西门妇孺医院创办于1884年,由玛格丽特·威廉逊女士捐助5000美元,由罗夫施耐德女士在上海沪南西门外方斜路创办门诊部而发端。

美国基督教女公会于1885年捐款建造新舍,为纪念玛格丽特·威廉逊女士而将医院命名为玛格丽特·威廉逊医院,中文院名为“上海西门妇孺医院”,现在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因当年建院时屋顶是红色的,被上海人戏称为“红房子医院”。

“红房子医院”

王淑贞在担任医师的同时,还在上海女子医学院担任教授,这所当时唯一的女子医学院,由美国基督教女公会和浸礼会于1924年联合创办,名为上海基督教女子医学院。

王淑贞很快就建立了妇产科,并于1932年出任妇科主任,她也是这所教会医院第一个担任科主任的中国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王淑贞可不是徒有虚名,她将美国所学的医疗技术和教学方法全部引进于医疗实践中,很快使妇产科立足并得到快速发展,其社会美誉度很快就传遍上海滩及江浙沪地区。

1928年,王淑贞与同庚的倪葆春结为伉俪,倪葆春是浙江诸暨人,夫妻二人同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校友,倪葆春回国后曾出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校医、助教、教授及医学院院长等职,并曾一度代理圣约翰大学校长,而且是中国整形外科创始人之一。

王淑贞与倪葆春

自1929年开始,王淑贞除了在上海妇孺医院正常履职外,还专门开设了一家私人诊所,专为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的夫人、小姐们服务。

1932年,王淑贞出任上海女子医学院院长,当时南京政府教育部规定,为了收回教育主权,所有教会大学必须向政府注册,并由中国人出任校长,王淑贞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出任院长的,这一年她才33岁。

上海女子医学院旧址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地处郊外的上海妇孺医院和上海女子医学院均处于中日双方交战的战场,校舍等均遭到严重破坏,一切医疗和教学都被迫停止,王淑贞带领医护人员在觉民小学设立了难民医院,专门收治了许多从敌占区逃难的孕产妇和新生儿。

同时又冒着枪林弹雨将西门外的残存医疗设备搬运回来,在法租界的徐家汇路肇嘉浜附近建立了临时医院,使部分医疗工作得以正常进行。

临时医院场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临时医院被日军接管,所有美籍人员均被关进集中营,医院经费断绝,所有行政和经济事务均落在了王淑贞的肩上,在当时战时环境下,医院难以做到收支平衡,只能苦撑危局而艰难度日,上海女子医学院也被迫于1942年停办,大部分学生被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

抗战胜利后,王淑贞与丈夫倪葆春专程前往美国斡旋,以争取修复西门外院址建筑,同时又争取到联合国救济总署拨付的一些医疗设备。

王淑贞、倪葆春在美国时留影

修复工作持续了一年,西安门外院址成为总院,徐家汇路院址成为分院,一切医疗工作开始恢复正常,但当时国内又陷入内战之中,一时物价飞涨,金圆券满天飞,以致民不聊生,许多亲友规劝其去香港或美国。

王淑贞对此不是没有思考和斟酌,但她不能忘了初心,当年之所以选择回国,就是为了拯救和保障中国妇女,八年抗战的孤岛困境都坚持了下来,难道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正是凭借这样一种精神,王淑贞坚决留下了并坚持把医院办下去。

患者排队看病情景

1951年7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接管了上海西门妇孺医院,王淑贞出任副院长,当年底西门妇孺医院、华山医院妇产科及中山医院妇产科合并组建了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王淑贞被任命为院长,同时兼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兼妇产科教研室主任。

五十年代是王淑贞医学事业的高峰期,她对“产后流血”和“腹膜外剖宫产”等课题具有独到的研究,并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在王淑贞领导之下,上海“红房子医院”更是声名日隆,可谓是誉满上海,提及“红房子医院”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王淑贞带学生查房

1955年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时,233人名单中并没有王淑贞的名字,但在1956年9月教授评级名单中,王淑贞被评定为一级教授,这也是一种极高的学术荣誉,当时一级教授工资是345元,二级教授是280元,三级教授则只有240元,当时全国被评为一级教授的仅有118人。

王淑贞躲过了1957年的“反右运动”,却在1958年“拔白旗”时中招,所谓的“拔白旗”是在“大跃进”过程中,对一些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的人或对具有资产阶级学术观点的人进行批判和斗争。

六十年代初,受卫生部和教育部委托,王淑贞主编了中华妇产科学统一教材《妇产科学》,这部通用教材内容详实而实用,深受教师、医学生及妇产医生的欢迎和好评,王淑贞还曾担任全国计划生育临床组负责人,组织全国妇产科专家制定了计划生育措施和计划,探讨有效且宜行的女性避孕方法。

高校教材《妇产科学》

王淑贞在文革时期更不可能幸免,初期受到迫害,后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但王淑贞相对来说被“解放”的较早,1973年7月被任命为医院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毕竟医院还要维持正常运转,当时有一句颇流行的口号,就是“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1979年,王淑贞组织全国一些著名的妇产科专家编写了《妇产科理论与实践》,这是一部大型参考书,曾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王淑贞(后排左三)与全国妇产科专家合影

鉴于王淑贞在妇产医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中华医学会于1984年授予她“表彰奖”,并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此时她以进入耄耋之年,1991年11月2日,王淑贞在华东医院走完了她的医学人生。

王淑贞(右)与林巧稚

王淑贞是中国卓越的妇产科专家之一,北京以林巧稚最为著名,而在上海以王淑贞为代表,因此素有“南王北林”之说,王淑贞杰出的妇产医学人生,似乎还无人能够超越,毕竟时代不同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