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對於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我們最熟知他的一首詩,莫過於《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這一句描述胡天八月飛雪後的邊塞遼闊壯景。

浩浩大唐,悠悠歲月,大唐是詩文化“百家爭鳴”的最好時代。我們從李白身上看到了大唐的灑脫不羈狂傲,從王維身上看到了大唐的無限田園風光,從杜甫身上看到了大唐背後的市井百姓生活,當然,我們更從岑參身上,看到了大唐邊塞的激情豪壯。

不否認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成邊塞詩經典被千古傳誦,但是,岑參寫過的衆多邊塞詩中,最被人爲之稱道的,卻是《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不是說《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比《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內容上更勝一籌,只是《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在寫法上,重在了一個奇字上。

開詩第一句,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這一句,畫面感特別飽滿,讀完便讓人腦海中勾勒出一幅蒼茫大漠上的走馬川道緊鄰着一片茫茫的雪海邊緣,幅員遼闊壯美,但一望無垠的蒼茫大漠,卻又讓人感受到了條件的艱苦。

接下來的詩句,便是本首詩齊之所在。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徵。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行軍戈相拔,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我們發現,岑參這首詩,句句用韻,除了開頭兩句,後面都是三句一轉韻,這在七言古詩中時不多見的,而且,岑參這首詩,全詩韻律密集,節奏急促有力,情韻靈活流宕,聲調更是激越豪壯,大有一種激情交響曲的感覺。

七言古詩中三句一轉韻,而且句句帶韻,岑參的這首詩,後人對其點評中,也是對此稱讚有加。

《網師園唐詩箋》這樣評價過岑參這首詩:逐句用韻,每三句一轉,促節危弦,無詰屈贅牙之病,嘉州之所以頡頏李、杜,而超出於樊宗師、盧仝輩也。

節湊急促如急弦,既不晦澀難懂也不累贅拖拉,與李白和杜甫相比不相上下,遠遠超出了樊宗師、盧仝這些人。

把岑參這首詩,比肩到了李白杜甫的高度,足見岑參這首詩的含金量。

而整首詩給人的感覺,也是極具畫面感的一幕,即便詩人寫的是夜幕下的一幕幕,仍舊給人一種恍如白晝下清晰可見的畫面。

一首詩,能夠寫出畫面感,讓人讀詩如身臨其境,那詩人一定是經歷過瞭如詩中相似般的歲月積累,方能如此下筆如神。

即便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帶上了奇幻的色彩,但這種奇,奇而入理,奇而實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