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雲南竟然有世界上最長的麪條!一根就有1704米!

很多人都以爲,在不是小麥主產區的雲南,麪粉沒有什麼用武之地。但是在米線,餌絲充斥的雲南,麪食以他獨特的驚到柔韌遊走在雲南人的廚房,餐館,大街小巷間。

一根面夠一村人喫

在大理巍山古城腳下,一根面就俘獲了你的味蕾。“一根面”,又稱扯扯麪,長壽麪,在唐(南詔)時期在大理各族民衆中興起,是一道傳統的巍山民間小喫。

一根面顧名思義就是一根,一碗是一根面線,一盆還是一根;一個人喫一根面線,一村人喫還是一根。

喫一根面是巍山當地人的風俗,以前只是給過壽辰的人特意用一根面做一碗長壽麪,意味人生不斷不折,長壽平安。吉尼斯記錄中,世界上最長的麪條就是巍山小喫節上長達1704米的一根面創下的。

揉麪的藝術

一根面做工講究,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麪條,要從麪糰開始說起。麪粉要選用上好的小麥麪粉,用60度的鹽水來和麪。揉麪的力度適中,揉至麪糰軟硬恰好,拉扯有絲時最佳。

揉好的面要放陰涼的地方醒面。醒好的面捏上去柔和,筋骨舒展。之後便是最考做麪人功夫的一步。

要將麪糰拉成粗條,盤起來,再等幾個小時,這些粗條的面還要再經過拉扯。

將粗條的面盤入在盤底刷有香油的盤中。面線在盤中絲毫不會粘連,而且水分也不會流失,一圈一圈盤好。面線粗細一致,整齊有序,從頭到尾就是一根面,沒有一點間斷。嫺熟的技巧是年復一年用時間沉澱下來的。

溫柔與粗礦的舞蹈

下鍋時,一切就變得更有意思。一根面還被叫做扯扯麪,“扯”和“拉”在有很大區別,扯的力度更小,甚至需要經驗豐富的手藝人的巧勁才能扯出一碗麪來;而拉的力度顯然很大。

一位廚師一手扯着一根麪條,麪條在空中拋出一條完美的弧線,落入鍋中,這更像是北方人的粗曠與南方人的細膩相結合的結果。這一拉一扯像是在舞蹈一樣,愉快的將麪條下鍋。

煮好之後,把面撈入碗中,舀入準備好的麪湯,加上“帽子”,一碗又細又滑,色、香、味俱全的一根面就擺在了你的面前。

一根麪條拴住一家情

在巍山,在重要的日子裏每個人要自己扯麪煮麪,而且面不能斷,要一直扯下去,象徵一家人一條心,同心協力,往共同的方向努力。就這樣一根面將遠方的遊子和家鄉的老人的心連接在一起,熱鬧的氣氛中,血濃於水的親情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裏化作了一根面的濃濃香味。

雲南人心裏,沒有什麼比跟家人在一起喫飯更重要的事情,這就是雲南人的傳統,這就是雲南人,這就是雲南人與面的故事。

(來源:昆明街頭巷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