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記事本】三代西鋼人的色彩

五十四年的西鋼,像一首歌,宛轉悠揚;像一本書,源遠流長;像一棵樹,枝繁葉茂;更像一幅畫,陸離斑駁……

祖輩的

西鋼色彩是

黃色的

54年前,我的祖輩們響應黨的號召,告別了自己的家鄉--東北本溪,踏上了奔赴大西北的列車。

經過一路的顛簸輾轉終於到達了目的地西寧。然而映入眼簾的並沒有想象中的綠樹成蔭,高樓林立,迎接他們的只是漫天的黃沙和滿目的荒涼。那時的西寧鋼鐵廠裏,只有爲數不多的幾顆楊樹;那時的街道,與其說是一條街道,不如說是一條黃土路;那時的西鋼的二層“紅樓”,是周邊最宏偉的建築。姥姥說:“當時的條件的確有點艱苦,剛建廠,說設備落後吧!嗯,也可以說幾乎沒有。”

可就是在這片黃沙漫漫的土地上,我的祖輩們肩負起了建設高原鋼城的使命;就是在這些小樓裏,我的祖輩們迅速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任務中;就是在這艱苦的環境中,我的祖輩們在這兒一干就是幾十年!一個個奮戰的夜晚,一盞盞明亮的燈光,他們映亮了漆黑的夜空,映亮了建設青海的新希望,更映亮了西鋼的美好未來!

1969年9月28日,成功冶煉出了青藏高原的第一爐特殊鋼(45鋼),第一爐鋼映在大家眼前時,祖輩們終於欣慰的笑了,這是他們用自己最炙熱的心和最辛勤的勞動所交付出最優秀的答卷!

他們,在荒涼的西寧,在漫天的黃沙中,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

——

——

——

父輩的

西鋼色彩是

綠色的

80年代,我父母那一輩人也陸續走進廠區,成爲了西鋼的一員。記得小時候,爸爸常講故事給我聽,講的可都是工作中的事兒,有新鮮事兒、煩心事兒,當然最多的,還是充滿喜悅、令人懷念的高興事兒,那是一段段西寧特鋼的記憶……54年,有時感覺很漫長;有時卻又感覺好短暫。漫長的是,這54年凝聚着太多西鋼人的心血;短暫的是,這54年西鋼如此飛速的發展。

記得我們住在平蓋樓兒的時候,樓道里黑不溜秋的,稍不注意,你就會碰到鄰居堆放在樓道的東西;廁所也是兩家用一個的,必須早早去,否則就得排隊。但平蓋樓也有快樂的瞬間——晚飯後,一羣孩子湊在樓下玩“藏貓呼”“跳皮筋”“飛機格”“釘釘子”……直到九、十點鐘,父母催促了無數遍後,才意猶未盡地往家走。還有每次父親下班回家,都會帶回他那個神奇的鋁飯盒,如同“潘多拉魔盒”一樣,打開它,你會看見爸爸節省下來的葷菜,或是西鋼獨有的“汽水兒”,哎呀,一提到這汽水兒,我到現在都還念着“那口兒”,酸酸甜甜,好喝極了。

隨着時代的進步,當年的黃土路,變成了綠樹成蔭的平坦大道;當年的平蓋樓,變成了成羣的高樓大廈;當年的漫天黃沙、滿目荒涼,早已變成了蒼翠欲滴、生機盎然。

他們,在青山綠水的西寧,創造出充滿希望的西鋼!

我們的

西鋼色彩是

奼紫嫣紅的

2011年,那是一個不一樣的春天,我也工作了,而且是以主人翁的身份進入了西鋼。綠樹蔭蔭的大道,整齊劃一的梧桐,乾淨明亮的廠房,這哪是鋼廠啊,簡直就是個美麗的大花園。休息室裏擺放整齊,澡堂一排排的更衣櫃,排好隊似的等待你的檢閱。廠房裏的設備,擦得嶄新明亮,連設備運行發出的聲音,都透着一股實力。

我愛西鋼,不僅僅因爲他是我工作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我和我的祖輩對西鋼的那份眷戀和獨有的記憶。54年,西鋼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從黃沙漫天到綠樹成蔭再到現在的繁花似錦,從單一的冶金行業到轉型發展再到如今的全面深化改革。我始終相信着西鋼一定會創造更加色彩斑斕的明天。

朋友們,讓我緊跟時代的步伐,擼起袖子、挽起臂膀,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奼紫嫣紅的西鋼!

END

總編:楊春元

主編:吉慶祥

責編:吉慶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