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論語·子罕》

孔子並非不見國史,其所以特筆褒之者,止是借當時之事做一樣子,其事之合與不合、備與不備,本所不計。孔子是爲萬世作經而立法以垂教,非爲一代作史而紀實以徵信也。

—皮錫瑞《經學通論》

在柏拉圖的對話中,沒有什麼是偶然的;任何東西在其發生的地方都是必然的。在對話之外任何可能是偶然的東西,在對話裏都是有其意義的。在所有現實的交談中,偶然擁有相當重的分量:柏拉圖的所有對話[因此]都是徹底虛構的。柏拉圖對話建基於一種根本的似謬性(falsehood),一種美麗的或說能起美化作用的似謬性,也就是說,建基於對偶然性的否定。

—列奧·施特勞斯《城邦與人》

關於《詩經》,歷來多在“詩”與“經”之間討論,乃至爭執,走到多遠,才和“小說”發生關係?

都是文字,“小說”邊界是否可能漫向“詩”與“經”,是否可能到達《詩經》?

時至今日,“經”或許已退離日常生活?《詩經》如果是“小說”,如何與每個人發生關聯?

11月10日,在軒客會,青年學者、批評家黃德海與三位小說家盧一萍、王蘇辛、李宏偉聚在一起,分享從歷代卓越者那裏,帶來的《詩經》裏有關“小說”的消息。

《詩經》如何是“小說”?

——《詩經消息》新書分享會

時間:2018年11月10日(週六)15:00

地點:軒客會·銀泰城店

(成都市武侯區益州大道1999號銀泰城4樓422號)

嘉賓:黃德海、盧一萍、李宏偉、王蘇辛

黃德海 ,《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上海文化》編輯。著有評論集《馴養生活》《若將飛而未翔》,隨筆集《書到今生讀已遲》《泥手贈來》《個人底本》《詩經消息》等,翻譯有《小胡椒成長記》,編選有《知堂兩夢抄》《書讀完了》《野味讀書》等。曾獲“《南方文壇》2015年度優秀論文獎”,“2015年度青年批評家”獎。

盧一萍,小說家,現任《青年作家》雜誌副主編。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激情王國》《白山》《我的絕代佳人》,小說集《父親的荒原》《天堂灣》《銀繩般的雪》《帕米爾情歌》,長篇紀實文學《八千湘女上天山》等二十餘部,作品曾獲解放軍文藝獎、上海文學獎、天山文藝獎、中國報告文學大獎等。《白山》被評爲“亞洲週刊2017年十大小說”。

李宏偉,四川江油人,現居北京。著有詩集《有關可能生活的十種想象》,長篇小說《平行蝕》《國王與抒情詩》,中篇小說集《假時間聚會》《暗經驗》,對話集《深夜裏交換祕密的人》等。

王蘇辛,生於河南,現居上海。著有短篇小說集《白夜照相館》等。

◆  ◆ ◆

作品介紹

現代以來,《詩經》主要被當作一部詩集,得到閱讀、研究,對它的體會、品味也常常從文學角度出發。青年作家、批評家黃德海在《詩經消息》中,通過對兩千多年來歷代解《詩經》之言說的解讀、辨析和揀擇,以此去探尋《詩經》產生時代的歷史圖景,以及後世著名解詩人的內心關切和用世情懷,揭示出《詩經》中的詩歌,爲什麼歷代聖賢不將其僅僅作一般文學看待,而確信其中的“微言大義”從而被奉爲“經”的道理所在。本書融入作者個人閱歷和西學功底,多角度摸索古人之意,竟有深刻的溝通,並用中正淳厚、嚴謹樸素又極富睿思的文字,詮釋一位當代青年學者對古人和世事人心的理解。最終,帶回了一部經典在今日依舊能夠因應世事、映照精神、安放靈魂的新鮮消息。

作品實拍圖

作家出版社官方微店 詩經消息

小程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