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 吳昌碩的梅花,強調單純與統一,就連勾梅花的細線條也是中鋒圓筆,與其書法相吻合。歷代的梅花作品中,筆法比較豐富,對於花瓣、粗枝、細枝不同質地的線條都會以不同的筆法加以表現,比如說元代王冕的墨梅,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吳昌碩(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爲“清末海派四大家”。

吳昌碩 蒼然皮骨化古梅 1914

152x82cm

中國美術館藏

吳昌碩繪畫多以花卉爲主,亦偶作山水。在衆多花卉題材中, 他酷愛梅花,傳世作品甚多,墨梅、紅梅兼有。 此幅《蒼然皮骨化古梅》便是其諸多墨梅作品中的代表作。

在此幅梅花中,枝幹的長線都是中鋒用筆,沉着厚重、力透紙背。特別是梅花主幹的粗線,先以淡墨溼筆書寫,而後用重墨、焦墨復筆提寫,如果剝離梅花枝幹的具體形象。歷代的梅花作品中,筆法比較豐富,對於花瓣、粗枝、細枝不同質地的線條都會以不同的筆法加以表現,比如說元代王冕的墨梅,就是非常好的例子。但 吳昌碩的梅花,強調單純與統一,就連勾梅花的細線條也是中鋒圓筆,與其書法相吻合。 此圖的構圖,吳昌碩採用垂直線衝起立勢,斜線的交錯橫破,以下垂枝頭迂迴收勢,大起大合,氣局開闊。這種特點,也體現在吳昌碩的行書書寫中。強調骨力,追求蒼茫古厚、樸拙雄強的內美。無論書法還是繪畫,都使觀者體驗到統一的內在品質。

轉載聲明:本文系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