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和尚一步步做到皇帝,历经许多战争,从元末农民起义到明朝建立,这中间的艰辛只有他一人最明白不过,众所周知,明朝是太监专权现象最严重的朝代,史学家黄宗羲甚至说:“阉宦之祸,历汉唐宋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明之为烈也”。朱元璋立下规矩不准太监干政,为什么明代还是出了魏忠贤。

朱元璋立下规矩不准太监干政,为什么明代还是出了魏忠贤!

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和尚一步步做到皇帝,历经许多战争,从元末农民起义到明朝建立,这中间的艰辛只有他一人最明白不过,众所周知,明朝是太监专权现象最严重的朝代,史学家黄宗羲甚至说:“阉宦之祸,历汉唐宋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明之为烈也”。然而,早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就对太监设下了重重限制。

自秦以来,封建政权分为行政(宰相为首)、军事(太尉为首)、监察(御史为首),其他王朝或许称呼不同,但职能是一样的,三者相互制约,皇帝作为最高仲裁者。但从王莽开始,皇帝忌惮相权,历代皇帝都在不断削弱相权,而朱元璋做的最彻底。

明朝开国,朱元璋下了一道敕令:敕内官毋预外事,凡诸司毋与内官监文移往来。意思就是说:宦官不能勾结大臣是非常重要的禁令,前朝多发生宦官勾结大臣甚至领兵大臣的事,并引发政局动荡。所以凡大明朱姓皇帝,一定要引以为戒,不可不谨慎。除了定下大规矩外,朱元璋还对太监设下许多小规矩,比如在《钦定皇明祖训》里规定“不许宦官读书识字”。

朱元璋由于是农民出身,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所以防范之心比较重,政务一般都是一个人搞定,但是,等朱元璋死后,他的后世子孙并不想这么劳累。朱棣称帝以后,就开始把大量的奏折交由太监来帮忙处理。

后来太监不干政的传统就被打破了,我们不禁要问,是哪个皇帝这么大胆子,连他老祖宗的话都不听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甚至说:“阉宦之祸,历汉唐宋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明之为烈也。”认为明代达到了宦官专权的顶峰。

明英宗正统七年,公元1422年,英宗宠爱的司礼监太监王振毁去朱元璋所立的铁牌总揽朝廷军政。自此,宦官又开始泛滥用权明代的宦官机构号称“二十四衙门”,包括十二监、四司、八局,其中权势最大的司太监掌印太监,成为实际上的内廷事务总管,因其批答奏章。

于是,朱元璋的子孙们重用了宦官,相比于其他人,宦官这种特殊群体,更受皇帝信任。当然,宦官也把握了机缘,在处理朱棣称帝以及事后名声问题上,宦官居功至伟。因此只要皇帝信任,这些太监就可以胡作非为,一旦皇帝不信任了,马上就可以把他们连根拔起。魏忠贤就是最好的例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