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鄒女士十分興奮,她按照APP內的指示,將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填寫完畢,試着申請5萬元貸款。然而,鄒女士並沒有收到放貸消息,她找到“客服”,卻被告知自己的賬號已被凍結。

11月5日,鄒女士在申請網貸時,被告知填錯銀行卡號,將面臨嚴厲的處罰,這是怎麼回事?

“警察同志,我遇上麻煩了,請幫幫我!”當天下午,鄒女士來到派出所,向民警助。據瞭解,近日,鄒女士收到了一條帶有網址鏈接的短信,稱她在“**貸”APP上有5萬元的貸款額度待申領。鄒女士因急用錢,便點擊鏈接下載了該APP,然後註冊登錄,發現自己確實有5萬額度可以申請,而且還是“半年免息”!鄒女士十分興奮,她按照APP內的指示,將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填寫完畢,試着申請5萬元貸款。可是,APP“客服”告訴鄒女士,因爲需要驗證她的還款能力,所以平臺將提前收取“第一期還款”,總計4517元,同時向鄒女士保證,這筆錢是計入她的總還款裏的,並不是額外的手續費。鄒女士信以爲真,按照“客服”的要求,向其提供的銀行賬戶上直接轉了4517元。然而,鄒女士並沒有收到放貸消息,她找到“客服”,卻被告知自己的賬號已被凍結。“你的銀行卡號填寫有誤,和身份證綁定信息對不上,監管部門已經鎖定你了,必須要交7.5萬元違約金,不然還會以貸款詐騙罪處罰你!”“客服”向鄒女士解釋。鄒女士這才隱約感覺自己遇上了騙子,但對方的言辭嚴明利害,鄒女士又不敢冒險,於是趕緊到派出所求助。

在派出所裏,民警告知鄒女士,所謂“貸款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爲目的,騙取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大額貸款的行爲。APP根本沒有給鄒女士放款,“貸款詐騙罪”是無稽之談。聽了警方的解釋,鄒女士放下心來,不過,之前向“客服”轉賬的4517元,顯然已經進了騙子的腰包。

#網警提醒#

貸款詐騙的套路大同小異,“客服”先是讓用戶填寫申請資料,然後在後臺修改用戶填寫的個人信息,將“填錯信息”的責任推給用戶,並以“信息錯誤導致放款被凍結”爲由,向用戶索取“解凍資金”。

在客戶交完第一筆“解凍資金”後,“客服”還會以各種理由繼續要錢,並在用戶提出質疑時採取“踢皮球”的方式,讓其聯繫“部門經理”“領導”等,導致受害人耗費大量精力,喪失越來越多的金錢。

市民切勿輕信那些在微信、短信等附帶下載鏈接的網貸軟件,遇上“賬號被凍結”的情況,要謹慎,多方求證,及時止損。

轉自:廣東網警巡查執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