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是古今中外少有的兵家名著,不僅僅是受歷代軍事家推崇,上到一國之君,下到企業經營者或者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從中獲得智慧,使人生大受脾益,尤其是面臨博弈的時候,《孫子兵法》中的觀點往往能給我們極大的啓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其“謀攻篇”中的用兵原則。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敵之,少則能逃之”——節選自《孫子兵法謀攻篇》

1、 “十則圍之”最高勝率的打法

古代打仗消耗最大的是什麼,就是人!如果是十個打一個,勝率是最高的,因爲你可以採用孫子說的“十則圍之”,裏面圍一圈,外面圍一圈,將敵人牢牢地困在中間,想打多久打多久,這樣慢慢打,穩操勝算。所以,勝率最高的戰法就是人多勢衆,這一招在很多遊戲中都管用,比如在股票中,幾千萬的資金很容易控盤技巧吞掉幾百萬的資金,而幾億的資金又可以輕鬆幹掉幾千的。當然,馬有失蹄,世界上沒有什麼百分百的事情,但人多絕對是勝率最高的戰法。

2、“五則攻之”比較保險的攻擊比例

《戰爭論》的作者克勞塞維茨說過,防禦是較強的作戰形式。那麼作爲攻擊的一方就是比價困難的作戰方式了,所以一般情況下攻城戰1:1的兵力配比是沒有辦法打的。孫子這裏建議要有5倍於敵的戰力,再去考慮進攻敵人。比如王翦一定要秦王給他60萬兵力去滅楚,在比如溫泉關外可以斯巴達三百勇士可以抵擋波斯十幾萬大軍三天三夜。

3、“倍則分之”形成局部優勢兵力

如果我們的兵力是地方的兩倍,孫子覺得最好的辦法還是把敵人分割成兩段,集中優勢兵力,形成局部的絕對優勢,然後一段一段地喫掉敵人。這其實也是利用人多來欺負人。“敵則能戰之”也就是說雙方兵力差不多的情況下,萬一遭遇到了,也可以一戰,但這種遭遇戰有種不得不打的無奈,如果是事前佈置,一定是要調動更多的兵力去和對方打。“少則能逃之”意思是如果我們的兵力不如敵人,那麼就只能發揮“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的戰術了。“不若則能避之”,這個就說的更明白了,如果和地方兵力差距太大,那就早早地躲起來,搞搞游擊戰,不讓敵人摸清楚我們的主力在哪裏。

4、以多勝少,投資越大,成功率越高

很多人都覺得“以少勝多”很帥氣,兵法就應該要以少勝多。其實呢,以少勝多確實很帥,而且歷史上也確實有不少以少勝多的戰例,但是我們如果將時間線拉長,最終獲取勝利果實的一方基本上都是實力更爲強大的一方,如果將所有的戰爭統計,相信也是兵力佔優的一方獲勝的概率更大一些。

比如,秦滅六國,就是依靠強大的國力和兵力,對六國不斷的進行分割瓦解,形成局部對戰時的優勢,漸漸吞併六國。同樣,赤壁之戰後,天下三分,但最後獲勝的還是曹魏一方,爲什麼呢,因爲曹魏的綜合國力更加強盛。所以,戰爭還是實力的決鬥,不要輕易地用小概率事件去博國家或者個人的命運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也是一樣的,想要真正做成一件事情,不要淺嘗輒止,不要因爲一兩次的“走運”而抱有什麼僥倖心理。要想獲得持續的、真正的成功,就要在某件事情上傾注全部的精力和資源,這樣相比較和你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人,你就有可能獲得更大的成功概率,如果你只是抱着靠“走運”來成功,就算偶爾讓你中了彩票,人生也不會輝煌燦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