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在宋代这个经济繁荣,市场活跃的朝代,人们对于吃也是情有独钟。所以宋代有很多的厨娘,她们凭借着一手拿手好菜和特色小吃成为了某种美食的代名词。好的美食自然离不开调料品,盐不仅仅的调料品,其含有的各种矿物质还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盐也就成为了古代统治者管理的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在古代没有很好的产盐技术,也没有发达的交通系统,所以盐基本上很难满足各个地方的需求。宋代作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时代,人口也是直线的上升,对于盐的需求量自然显得十分的迫切。供不应求,宋代人在解决供求问题上面也是十分的头疼。为了更好的管理食盐,中央该派谁去比较放心呢?小小的盐官,却需要千挑万选,为何会被皇帝看做“心腹大患”呢?

一、宋代关乎国计民生的盐官

1.千呼万唤始出来——宋朝盐官怎么选?

常言道: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盐作为宋代极为稀缺的物资可以说是与金子差不多的存在了,这其中可以捞取的利益和油水自然很丰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难免会滋生腐败和让人禁不住诱惑,这样对于盐官的选取就十分的重要了。

在封建社会中,皇权一直都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所以对于盐官的任命,皇上完全可以任命自己的亲信和自己信得过的人。这样皇帝也会安心,官员也会感到十分的荣耀。在大观四年的时候,皇帝就直接发布了诏书任命周因专门管理淮浙一带的盐务。

皇帝日理万机,常常位于高堂之上,又怎么会知道下层的官员呢?所以大臣的推荐便是另外一种选拔盐官的方法。为了防止官员相互勾结和举荐自己的心腹,所以宋代还特地下了诏令说:如果被举荐的官员品行不佳,后面耽误事情,举荐的人也会受到牵连。如此很多大臣也会仔细的考虑,避免日后给自己惹上麻烦。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就曾经举荐了一位贤臣,其工作能力也是得到当时人们的赞可,没有辜负范仲淹的期望。

2.当官要为民作主——宋朝盐官该干啥?

为人民服务一直是当今政府官员践行的理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对于统治者来说十分的重要。如何能够稳定民心,造福百姓呢?宋代盐官改做些什么呢?

宋代对于盐务的管理设立了两个机构,一个中央,一个地方。中央机构中的太府寺卿复制管理行政的事情,而金部郎中就负责核查的事宜。在地方也是设立了转运司、提举茶盐司、提刑司这三个部门。三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自管理各自的事情。在一定的程度上,将官员的权力分散开了。

为了更加方便的管理各个地方的盐务和防止腐败。又把全国分成了两个级别。在州中设立通判,专门负责管理盐铁买卖和催促税务。

宋代出现了利润全部被县官拿走的现象,所以又设立了监知县厅。这样在月终进行账务校对的时候,如果有问题出现就会进行仗罚。

当然这些官员除了以上的事情,中央还会对他们进行其他事情的安排。在宣和年间的时候,通判和县委就需要把卖旧盐的人的名单进行抄写记录,如果在抄写问题中有错误或者不够仔细,少了一袋盐就会杖罚一百,如此累计。

可见宋代的盐官虽然利润丰富,但是工作量也是相当大的,而且管理也是十分的严格,如果想要捞取利益恐怕还要绞尽脑汁一番。

3.业绩关乎年终奖——盐官也需要考核

在宋代为了激励盐官尽职尽责和鼓励各个盐官能够奉公守法,所以宋代也是别出心裁的想了一个妙计,便是设立的年终奖。年终奖和现在的公司年终奖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激励手下的人能够勤勤恳恳工作。如此各位盐官为了年终奖也会拼命的干这个工作。就好像现在一般的公务员,工资稍微很低,但是有了年终奖,收入也是十分可观的。

宋代盐官虽小,但是每年的奖励也是十分丰富的。宋代统治者为了体恤盐官还别出心裁的给盐官发放年终奖。对于年终奖的发放,宋代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和考核方法。

在宋代对于年终奖的考核和现在也是差不多的,首先当然就是业绩。业绩好的话就会进行奖励,不好的话就会受到处罚。打个比方,就比如你是一个公司的员工,公司会对所有员工进行考察,如果业绩排名靠前自然就有丰厚的年终奖。当然如果一个员工一直在公司无所作为,那么肯定就会被炒鱿鱼,在古代也不例外。

正所谓实干兴邦,盐官的实际业绩就是他们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盐官自然会发额外的奖励和升官等,不好的也有处罚措施,比如罢免官职等。官员内部也是采取比较法进行官员业绩比较。和现代公司对于员工管理制度十分的相似。

比如在绍兴年间就有记载,在两西路就有两个县的卖盐数一个最增,一个最亏。自然前面一个就会受到奖励后面一个县的盐官就会受到处罚。这样的制度之下,也出现了很多有名的盐官。比如陈康适,他担任盐官的时候,一生奉公守法,爱岗敬业,多次受到中央奖赏。

关于他,还有一段神奇的“蚁穴”故事。在陈康适下葬的时候,忽然天空下起了大雨,一直到了深夜,人们非常伤心没有及时的安葬陈康适。但是第二天人们去墓地看的时候,发现陈康适的棺材已经被蚂蚁搬泥掩埋了。

陈康适的行为一时间也成为了所以盐官的楷模。统治者对于他的事迹大大宣传,希望所有盐官可以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可是在如此严格的选拔和监督考核下,为什么皇帝的“心腹大将”会成为“心腹大患呢”?

二、皇帝的“心腹大将”如何变成“心腹大患”?

01.盐官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做出侵害盐民利益的行为,久而久之形成弊政

古人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盐官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做出无法想象的事情,欲望支配着他们的贪婪,完全忘记自己的职责或者仗着自己是皇上的心腹,开始欺上瞒下。种种手段,也都是为了获得巨额财富和利益。

盐官有自己的业绩考核,他们有的人为了自己的业绩考核能够过关,对于盐场生产者也有规定每年需要完成的任务量。这些任务量在每一个地方也是不一致的,比如在川峡的官井盐,每年需要完成最低1万斤的任务量,在解池畦的盐户每年需要完成11万斤的任务量。这就造成了很多地方的盐场生产者的压力十分的大,除了这个之外,他们还会受到不良盐官的剥削,一时间盐民也是痛苦不已。

02.政府严禁贩卖私盐,但是又无法实现各地区用盐的灵活调配

宋朝一直是实施的盐铁专卖制度,对于贩卖私盐者也是极力的打压。但是无论中央如何的竭力打压这种不良现象,人们对此依旧是屡禁不止。人民和军人都在不断的冒险走私,希望可以能够赚取微薄的钱财养家糊口。为何屡禁不止,重力打压之下,还是有人铤而走险?

追根溯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于宋朝盐政其本身具有垄断性及剥削性。其表现在两个方面,盐民纳税过于严重,面对官府的剥削和生活的无奈,他们也不得去铤而走险,贩卖私盐。

除此之外,官盐的价格也是十分的高,人们买不起也吃不起,人们如果不犯法买私盐,那么他们的饮食质量也会大大的下降。在当时甚至出了私盐贩子不顾国家的法律冒险进行走私,甚至有了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在积累已久的埋怨中和长期的战斗中,地方性动乱也十分的频繁。

私盐贩子最活跃的地方,就是东南沿海一带了。这一带在当时一直是十分的贫穷和落后的地方,要不然苏轼也不会在那边一贬再贬,直接贬谪去了惠州。那些地方由于地势复杂,环境较为恶劣,所以当时的官员也拿这些走私的盐贩没有办法。

种种动乱和因为盐和盐官造成的惨案也是数不胜数,归其原因还是在于盐官的部分腐败和中央高度集中的专卖制度和对于各地区用盐无法进行灵活的调配。

三、结语

万事万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这把剑了。用的好的话,盐官的确可以造福一方百姓和增加百姓的幸福指数,国家也可以增加一大笔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但是如果用的不好的话,盐官不能奉公守法,不能洁身自好,那么将会增加人们的负担,社会也会因此变得动荡。

所以小小的盐官,虽然职位比不上三公九卿,但是对于社会发展和百姓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统治者用得不好,那么就是插在自己身上的剑,所以统治者对于盐官的选拔也是需要经过千挑万选的,这样才能有利于国家发展,不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