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研究中国传统历史的人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各个领域单拿出来都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自古以来,人们生活中的必备房屋建筑更是在时间的推移下形成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独特的建筑智慧。

每一种经典的建筑类别都会以自己独到的外形功能,或是承载着的文化而著称。

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电影《让子弹飞》,获得热映的同时,也让很多人再一次感受到广东乡间独特的美感。

然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别看是广东的乡间,一座一座好像西方洋楼的建筑,更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当得知这些建筑并不是中国现代的建筑作品,也更是让很多喜欢探寻古老文化的游客心神向往。

那些看起来结合了中式与西方建筑特点的楼房被称之为碉楼,单从字面上来看,我们就能很轻易地领会碉楼的含义中包含了居住和军事防卫两个功用。

所以,可以确切地说,碉楼的产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人们特殊的生活经历完美结合的一种体现。所以说,碉楼不光兼具了功能性,即便是产生于战乱的年代,它们的外观也真的美的不可方物,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广东地区的文化传承,碉楼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承载作用,甚至,很多艺术家也曾赞美:广东碉楼是将舶来样式与传统的工艺进行了完美的组合。

一、广东碉楼的历史渊源

不同于内地的广东,始终是东南沿海各个地区。因为靠海,所以就有了更多与外界沟通的机会,人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会比大陆内地的居民强很多。

曾经,在我国近代,就有着当地的居民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而被迫逃亡到海外定居求生的事例。但是,随着这些人员在其他国家领会到了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文化以及再后来侨民的返回故土,他们也将来自他乡的生活习俗、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建筑风格带回了故里。

一时间,当时的广东地区更像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完美融合的集结地。单从这个时期开始初步建立起来的碉楼,就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

而居住在海外多年的侨胞回乡之后,他们把在西方看到的城堡、教堂、别墅、庭院一类的建筑风格完美地融入到了自己的居住楼房中。同时,也结合着当时特殊的年代背景,将这些楼盘分为居住防御型、实用型、休息观赏型不同的种类。

因为,在明朝之后到新中国建立起来之前,广东地区也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战乱。所以,百姓的居住场所更是要以安全防御为主。由此,碉楼的这个名字也一跃而生。

在广东地区,大部分留存下来的在当时建立起来的碉楼,都具备防卫的功能。即便如此,碉楼也好像是中国式的西方城堡,不禁让人想起里面是否发生过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的浪漫故事。

二、广东碉楼的传承发展

在04年,历史学家对广东碉楼的普查中发现,整个碉楼的建筑发展经历了初始期、兴盛期、衰落期间。

在明末到清朝末期,是广东碉楼得以初建的时期,当时,碉楼主要的功能还只用于军事中的防守以及在危难时期可以容纳村民、族人躲避的功能。

但是,当时的碉楼楼层都不会超过四层,外观的装饰也很粗犷,也是源于当时的居民生活艰难,很难建造高楼,而且,初期的碉楼也只是用砖木或是土木的结构,特别容易被损坏。

当清末民初的时候,广东的碉楼开始了全面建造的兴盛时期。在当时,侨民经过多年的海外打拼,有了大量的经济基础,所以,回乡之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善了自己的居住环境。

由此,才使得碉楼得以迅速的普及。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由于西方国家经济的复苏,很多归乡的华侨也因此发家致富。回乡的侨民更是当地匪徒的重点抢夺罪象。

随即,可以对抗流窜的匪徒并且满足居民的生活享受更具有防御功能的碉楼,更是得到了众位华侨的喜爱。而且,接受了西方的文化熏陶,他们更是将美丽的西欧风格融入到了碉楼之中。

所以说,在后人看来,碉楼的外观简直就是工艺品。其实,碉楼是将防御与美观功能完美结合的最典型的建筑。在我们看到的现今还存留的宝树楼、迪光楼、肇平楼都可以领略到碉楼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天下逐渐太平,社会相对稳定,碉楼也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三、碉楼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

对于广东地区的居民来说,碉楼绝对算得上是每一个人心中对于家以及安稳最好的寄托。其实,碉楼式建筑理念并不仅仅存在于广东,在西南少数民族还有汉族传统的庄园,或是中国南方其他的一些地区也都有着碉楼的存在。

只是没有任何一个地区有着当地的居民被生活所迫而引渡到其他的国家,最终靠着强大的思乡情怀最终回到自己的家乡中,并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做到完美结合的例子,唯有广东碉楼莫属。

可以这样讲,碉楼展现的是中国另一段独特的历史,其中凝聚了当时社会无数的财富与聪明才智,每一个碉楼的主人都是历经海外奋斗的侨胞。

而在世界的建筑史上,广东碉楼都相当于中外建筑艺术的一个桥梁,和平时期,有无数海内外的学者来到广东研究碉楼的建筑特点。认可了碉楼的建筑基本特性,众人都将其确认为中外建筑艺术和文化相融合的独特的地方民间建筑。

所以,广东碉楼也最后顺利地列入到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名录。

其实,广东碉楼并没有多么固定的样式,全凭着当时建筑者的喜好,甚至,很多建筑与村落原有的形态并不协调。但是,碉楼始终展现出的都是中国人自古就对于外来文化接受的积极态度。

只是,在当时,社会环境经济情况都不稳定的时代中,并没有给广东人太多的时间去将西方的建筑风格与中国的传统建筑做到完美的结合而已。

不过,参差不齐的碉楼外观也形成了广东地区特殊的一道风景线。

结语:

“迎眸处处见碉楼,棋布星罗矗翠畴。久历风霜苔迹重,屡经烽火弹痕稠。装潢中式兼西式,格调欧洲或美洲。此日开门成景点,细听故事话从头。”

一首经典的《开平碉楼》将传统的建筑存在于世的价值和它们曾经的辉煌以及经历过的战事写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广东碉楼更是承载着无数广东侨胞无尽的乡愁。

他们原本可以生活在海外无忧无虑,但是,对祖国的向往以及对于家乡的思念,使得他们在名利双收的情况下,还依旧愿意回到家乡,即便是战乱的年代,他们也愿意在碉楼中守护着自己家乡的这块净土。

所以说,老一代的广东人一定都知道,一座座古老的碉楼,至今为止,都在述说着广东人无限的爱国以及思乡的情感。

他们立志将祖国在自己的努力中走向强大,更没有在最阴暗的岁月中对自己的国家失去信心。相反,美丽的碉楼透露着铮铮铁骨,即便经历了岁月的变迁,依旧在向世人展示着广东人对于国家强大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保护碉楼村落续写侨乡历史》

2.《碉楼》

3.《广东开平碉楼——舶来样式与传统工艺的碰撞》

4.《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

5.《乡间建筑的明珠文化交融的结晶——广东开平碉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