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衆所周知,兩宋時宰相們的居住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度以都城爲中心的官宦之家被迫在全國各地星羅棋佈。如果宰相之間通常彼此互相聯姻,這些新型的姻親模式如何影響北宋官宦之家們的婚姻?

北宋宰相的婚姻模式

如果對於這些婚姻所涉及家庭的籍貫加以考察,我們可能易於得出北宋高官家庭明顯傾向異地婚姻的結論。浙江人杜衍之子杜新娶河北人張知白的孫女,江西人陳執中的女兒嫁給開封人宋庠之子宋均國,四川錢氏與福建曾氏、開封賈氏和山西畢氏互相通婚,洛陽呂氏與大名王氏、福建曾氏和四川王氏是姻親,但這簡直是無稽之談。

因爲相門公認的原籍通常與他們的實際居住地甚少吻合。並且這裏列舉的所有人遠在他們之間締結姻親前,便已經定居都城。既然宋代宰相與其他政治地位類似之人締結衆多姻親關係,並且絕大多數北宋居於權力金字塔頂端的官員在獲得權力前後便移居至都城,北宋相門締結的大多數婚姻關係本質上是"地方化":他們聯姻的家庭居住在都城周邊數州。

北宋官員有時致力於真正的異地聯姻韓明士關於撫州的數據顯示,幾個在北宋很有勢力(包括宰相曾布和王安石那些人)的撫州家庭,在產生高官和遷出撫州之前,他們締結異地婚姻。同樣的,並未移居到都城的相門也與"都城精英"(如梁適和韓琦)其他成員聯姻,他們顯然至少致力於相對遠距離的婚姻。那麼,所有這些應該如何理解?

我認爲,情形大致如此:因爲大多數北宋人謀求使其子女與社會和政治地位相似的家庭之人婚配。只要有可能,他們便與作爲同僚的當地人聯姻;但隨着官員地位上升,門當戶對的姻親屈指可數,爲此他不得不在異鄉人家庭中尋找匹配的婚姻。因此,普遍來說,婚姻網絡的地理維度似乎隨着政治地位的上升而拉大。但從宋初,都城地區便是無可爭議的政治生活中心。

宋初絕大多數仕宦最成功之人均來自開封,並且那些追求出人頭地之人被吸引至此是可以理解的。成功者留下來。當他們定居都城,他們的姻親網絡往往變成以都城爲中心(他們大部分同僚均生活於此)。這意味着一旦家庭加入都城精英,隨着地位拓展的婚姻網絡模式被改變了。

但也有例外:對於那些並未定居開封的高官而言,以都城爲中心的婚姻仍體現了一種異地的結合。同樣,當一個新近居住在開封及其周邊的家庭,與其原籍之人維持姻親關係時,這些往昔的"地方"關係現在變成了異地的結合。

聯姻目的:這些北宋官員聯姻的主題是共同維護政治身份地位

雖然婚姻地理距離有時候對應着政治身份地位,但在其他情況下(最顯著是當居住在都城的家庭與當地其他人結婚),反之亦然。

總之,北宋人似乎更傾向本地婚姻,因爲無論何時,周圍總有政治身份地位匹配的姻親;但在當地無法找到地位匹配之人結婚時,地理距離便不再是難以克服的障礙了。

這對於理解南宋宰相的婚姻網尤其重要。其中包括兩個值得分析的剝離(正如歷史不斷重複)的羣體:北宋宰相家族的南宋後人,以及在南宋初次掌權的家族。

正如我們所見,北宋滅亡導致來自都城開封的難民流徙至南方各地。雖然關於南宋早期宰相的記載幾近空白,但當都城精英家庭再次見諸史料,他們忙於從舊朝廷網絡中尋找姻親。例如1156年,向敏中的第7代後人成爲王氏的丈夫,而她則是王旦弟弟的第6代後人。

由知名明州士人、參知政事樓鑰撰寫的王氏墓誌銘,顯示她不惜時間和精力安排親戚朋友的婚事,王氏將妹妹嫁給孤兒仇申,他是一位北方人仇唸的曾孫,這個北方人死裏逃生到南方,並在宋高宗朝任從三品官。仇申的母親是王氏丈夫向公援之妹。

這樁婚姻是王氏與丈夫重振姻親仇氏的部分努力。王氏同樣安排丈夫的幼妹嫁給另一位北方難民曾幾的孫子曾樵。曾幾在南宋初也曾任高官,並且他的女兒嫁給呂公著的後人呂大器。

後來,當王氏的小叔子向公擢去世,撇下寡妻(高氏)帶着兩個女兒艱難度日,王氏便安排自己的一個孫子過繼給高氏。她後來將高氏長女嫁給高氏兄長之子,次女所嫁"亦名家子也"。最後,王氏將丈夫鍾愛的幼女(妾所生)嫁給自己弟弟之子;她的長女嫁給侄子王蒼舒,而他們的兒子則娶表妹,即王氏的孫女。北宋人千方百計地試圖延續北宋朝廷的聯姻體系

其他史料證實,這種婚姻網絡至少被維持到12世紀末。雖然往往不能斷定這些婚姻中所涉及的家庭在何地生活,但我手頭資料顯示,對於難民家庭而言,亦如他們居住在都城時,從周圍人中選擇姻親最普通不過。

王氏孃家和丈夫向氏一支均重新定居在明州;他們的姻親曾氏居住在鄰州紹興府的山陰,曾氏姻親呂氏居住在不遠的婺州。向氏家族另一支定居在清江(今江西南昌西南),當地一位向氏後人嫁給了居住在同縣的劉摯的曾孫劉荀。新家在會稽的一位司馬光兄弟的後人,娶當地人孫氏女。

孫氏家族北宋時曾有人任三品官,並且他們也是移居會稽的蘇頌曾孫蘇玭的姻親。其他司馬氏後人與北方難民、居住在鄰州明州的姜氏家庭聯姻。如果難民家庭通常傾向於當地婚姻,他們無法完全避免更遠距離的婚姻。呂祖謙(呂公著後人)先後娶韓元吉(韓絳、韓縝的玄侄孫)的長女和次女。儘管事實上呂氏居住在婺州(今浙江中部金華),而韓氏韓元吉一支居住在約二百公里以外的信州(今江西東北上饒)。

參考文獻:《宋史》《宋代婚姻體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