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羅馬軍團訓練有素且分佈廣泛的軍事體系,再加上擁有僅對自身負責的法庭與各種特權,所以羅馬軍團在羅馬政府中無孔不入,於是羅馬軍團成爲古羅馬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古羅馬軍團統帥示意圖。

在古羅馬,執政當局用於對付被統治者的第二大聯合團體與戰爭相關。在古典城邦及其繼承國,即便是在僱傭軍團發揮重要作用的時代,戰鬥在很大程度上依然繼續由市民軍團主導。直至公元前2世紀,羅馬的戰爭方式也是如此。其結果是,城市行政官職往往與軍事指揮密切相關。羅馬的關鍵理念"統治權"正是源自這種軍政的關聯,"統治權"貫穿了整個羅馬帝國的政府活動,事實上"帝國"一詞即來自"統治權"。

古羅馬軍團示意圖古羅馬軍團頭銜如何演變?

越來越多的希臘化城市要麼聯合起來組成同盟;要麼在外交事務方面屈從於外部勢力的控制,所謂的外部勢力開始是國王們,最終則是羅馬。此時在這些希臘化城市中,"將軍"之類的頭銜往往喪失了最初的軍事內涵。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羅馬,首先是"大法官",然後是帝國時代的"執政官",這些官職最終都成爲我們所謂的"文職"。

拉丁語構詞的希臘語對等詞彙往往極具啓發性,因此留意一下如下現象,就會發現頗爲有趣:希臘語中用來稱謂"大法官"的詞彙其實就是"將軍"。而事實上,自羅馬共和國中期以來,羅馬的大法官就主要負責司法。

古羅馬朱里亞·克勞狄王朝首任君主屋大維雕像示意圖

到了古羅馬朱里亞·克勞狄王朝時期,"工程師監督官"職位的社會等級有所降低,實際上已非軍職,而且某些類型的"軍事副官"也不過是名義上的軍職。只有在公元3世紀,這一"非軍事化"進程纔開始逆轉,軍職頭銜擴展至與戰爭並無必然聯繫的政府領域,此乃帝國最終的"軍事化"演變帶來的結果。

不過頗引人注目的現象是:在此之前,有些皇帝的奴僕便擁有了"指揮官"與"隨從官"一類的軍職頭銜。然而自始至終,皇帝的稱謂都是軍事榮銜"統帥",這開始只是非正式的職能描述,隨後變成稱謂,最終成爲正式的頭銜。

古羅馬軍團統帥示意圖

在希臘語中,"統帥"一詞的意思是"無須對別人負責之統治者"。"統帥"頭銜使得皇帝本人要承擔很多過去由共和國行政官員負責的軍事職責。儘管我們一般以元老院式頭銜"元首"指代羅馬皇帝,但整個帝國對皇帝的感知卻是"統帥"。而且,皇帝的軍事權力也確實遍及帝國政府。

在古羅馬,要質疑一支常備軍的正義性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和平是士兵們贏得勝利的成果。不過要將現代意義上的"平民"一詞翻譯爲希臘語和拉丁語殊非易事,這是因爲公民軍團遺留下來的影響使得戰爭機構與和平活動相互混合。對我們而言,平民與戰士間的區別非常清晰,這種差別對我們時代的倫理與實踐皆有着重大影響。但在塞維魯王朝時期纔開始的軍團勢力獨大之前,羅馬帝國內的軍民差別並不存在。

古羅馬軍團示意圖古羅馬軍事系統如何演變?

奧古斯都創建了一直維持到公元3世紀的軍事系統。軍團由兩部分構成,同時還有相當規模的艦隊。軍團的兩部分中地位較高者爲30個軍團左右的公民軍團,約165,000人。

每個軍團由一位中等地位的元老統率,軍團統帥受擁有更高元老等級的行省總督節制,行省分兩類:皇帝行省與元老院行省。這些軍團一般在邊境組建,它們也漸漸成爲邊境地區的永久組成部分。軍團的大多數兵員招募自當地。雖然某些軍團會變更基地,但總體而言,如此遷移並不多見。

比軍團數量更多的是輔助部隊,自克勞狄烏斯在位以來,輔助士兵退伍時一般能獲得公民權。羅馬一向依賴"非羅馬人"的軍事幫助,而僱用輔助部隊並將其整合入羅馬軍團之舉就成爲帝國實現文化同質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古羅馬軍團示意圖

輔助軍團的規模遠小於正規軍團,其統帥爲公民或者騎士等級,他們通常來自意大利或行省的精英階層,以此職務爲自己晉身的階梯和機遇。整個軍事系統的財政支持爲奧古斯都建立的"國防金庫",這是羅馬人爲了實現財務策劃而採取的最初的亦是最根本的步驟之一。

之後直至公元3世紀以前,來自羅馬帝國精英階層的軍事統帥們並非現代意義上的"專業人員"。軍團的效率與專業技能仰賴軍中的高級以及初級百夫長,他們往往由普通士兵升遷至百夫長之位,而且服役期也跟普通士兵一樣長。

古羅馬軍團百夫長示意圖

衆所周知,羅馬軍團百夫長之類的軍官極少能獲得騎士等級,繼續升職成爲騎士等級軍官也是很罕見的。騎士等級的指揮官儘管在上流社會的"晉升遊戲"中佔有重要地位,但他們的任職往往短暫而駁雜,包括騎兵與步兵中各式各樣的不同職位。

即便是元老等級者也與此相類,他們作爲初級軍官、軍團指揮官或者駐軍行省總督爲軍團效力的時間一般只佔他們全部生涯中的一小部分。他們在衆多不同地方擔任這類職務,因此基本上沒有機會成爲專業人員。

我們所知的幾乎所有軍事統帥都是如此,而且皇帝也盡力使元老們無法太熟知軍務和戰陣,這很明顯已成爲通行的帝王御人之術。這種實際上在非軍事人員中選拔高級軍事將領的手法有助於將軍團納入更爲和平的帝國活動之中。

古羅馬軍團示意圖

軍團部隊一向就是羅馬公民團體的一部分。跟其他公民定居地一樣,軍團的共同體社區享有特權,這在非公民地區尤爲重要。軍團社區還有望擁有所有古典城市所擁有的設施:高架引水渠、圓形劇場、浴場等,諸如此類。堡壘在開始時只是軍團定居地中的普通組成部分。定居地管理機構的管轄範圍可能小到鄉村,也可能大到城市。

殖民地最初出現於羅馬共和國後期,用作公民老兵退伍後的安置城鎮。殖民地擁有自治權,不過羅馬也要求殖民地在出現麻煩時擁有自身防禦能力並能維護羅馬的利益。"殖民地"成爲行省城市所渴望達到的最高地位,它們的存在更進一步模糊了軍營與城鎮間的差別。

古羅馬軍團示意圖

在軍團出現的地方,人們在堡壘之外聚集起來形成定居點,他們的生活仰賴軍團,但後來往往有了獨立存在的能力。跟所有軍團一樣,軍團士兵的不在役時間一般比在役時間更多。當不在現役時,士兵們耕種土地並從事商貿,過的生活跟普通公民大體無異。由於士兵們直接參與了帝國的日常行政管理,士兵與其他公民及非公民之間的密切聯繫由此進一步加深。

要研究一個國家的政府體系,就不能將目光僅限於最高層決策以及可以維持政府穩定與效率的官僚制度,還必須對這兩者所發佈指示的實際運作情況給予某些評估。我們必須問:實際執行羅馬政府決定的是誰?在屬下人員之中,羅馬行政官員不乏直接代理人。但代理人數量極少,只有在真正統領軍士時,行政官員纔會有"統治權",這也是羅馬軍團權力的最終所在。

古羅馬軍團示意圖古羅馬軍團駐紮在何處?

古羅馬軍團所在的駐紮地不全是那些較爲邊遠蠻荒的省份。確實,在公元2世紀中期,羅馬的全部28個軍團中,有3個駐紮在不列顛,4個在萊茵地區,10個在多瑙河地區。然而即便在這邊境喫緊之際,這些軍團也大多被配置在既能在掌控境外土地,同時也能掌控行省廣大領土的地點。

實際上,在古羅馬弗拉維王朝之前,軍團駐紮基地位於帝國之內的軍團數量更多。無論如何,從這些軍團或輔助部隊中抽調的分遣隊都廣泛分佈於整個行省,特別是行省首府。在東部共有9個軍團,其中最重要的是埃及的駐軍,這些軍團的位置更清楚地表明瞭帝國管制當地民衆的意圖。另外在較爲安定的阿非利加與西班牙各保留有1個軍團。

古羅馬士兵示意圖

除此以外,在海岸或者河岸城市還有大型的海軍或水軍軍團駐紮基地。至於羅馬城本身,則有一支規模龐大且結構複雜的駐軍。而皇帝不管身處何方,身邊必定會有一支大部隊。總有士兵因派遣變動而從一個地方調往另一個地方,他們所去之處首先是在連接各邊境地區的大道附近。

軍團士兵們參與公共建築工程,負責丈量土地,併爲行省邊界的常規崗位配備人員。軍團還不時收到禁令,不許士兵參與其他稅賦的徵集活動。這一事實充分證明了士兵們對於稅賦的收取而言頗爲重要。公元2世紀期間出現了一種爲政府活動的祕密間諜,即所謂的"運糧兵",他們成爲晚期帝國邪惡組織"祕密事務警"的前身。我們還可以輕易舉出更多其他例子,但這些已經足夠了。

古羅馬士兵示意圖

這裏再談一下兩份紙草文獻中所列的士兵職責清單,以此生動證據作爲本節的結束。其中一份清單並不是來自非典型的埃及,而是來自多瑙河地區。我們從中得知,在默西亞省,士兵要負責穀物裝運、開礦、馬匹徵用、監獄管理等等。

另一份清單來自埃及。而那裏,士兵的職責有港口疏浚,還有造貨廠與紙草廠的管理,其中紙草廠爲埃及行政管理的重頭,其他還有一般性的河流警戒任務。新發現的此類文獻證明了古羅馬政府對鄉村地區所施行的監視,這有助於說明河流警戒一類警察活動的性質。總體而言,古羅馬帝國境內到處都是軍團士兵。

古羅馬士兵示意圖

總之,對羅馬帝國而言,要以任何軍團以外的其他體制運作都會困難重重。即便是現代西方國家的行政部門也多半是由古羅馬的軍事系統發展而來,比如英國便是如此。通過羅馬軍團的特權與影響力,羅馬帝國大城市的安全才能夠得到切實保障。由於羅馬軍團訓練有素且分佈廣泛的軍事體系,再加上擁有僅對自身負責的法庭與各種特權,所以羅馬軍團在羅馬政府中無孔不入,於是羅馬軍團成爲古羅馬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