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即服務對企業來說是好事,使首席信息官們能夠關掉服務器甚至關閉數據中心,讓業務更加敏捷。但首席信息官們應該問一下:能帶來業務成果的下一個大事件是什麼?

德勤諮詢新興技術研究主管Scott Buchholz認爲,答案可能是“無服務器計算”,這是一種新興的軟件架構,IT部門根據對數據庫或者代碼函數等高階服務的請求來動態地分配計算、存儲和內存。

據2018年德勤對全球首席信息官的調查,無服務器計算看起來非常符合首席信息官們的想法,69%的IT領導們認爲“流程自動化和轉型”是他們數字化議程的關鍵所在。

Buchholz說:“我們越來越接近這樣一種境界,即IT部門在技術細節和機制上花的時間少了,而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業務產出上。”

無服務器計算的定義

在傳統的雲環境中,基礎設施和運營(I&O)部門開展設計,手動配置供應商合作伙伴提供的計算功能、存儲和其他工具。

無服務器計算按照業務邏輯,會自動執行這些任務,並完成與這些資源相關聯的打補丁、備份、安全和數據庫管理等工作。Buchholz指出,這能夠把I&O管理成本降低兩位數,有助於I&O領導們把精力放在其他任務上,例如,管理API和服務等級協議。

需要說明的是,無服務器計算環境仍然使用服務器,仍需由雲供應商(而非I&O人員)負責配置並擴展運行時環境所涉及的所有底層資源,Gartner分析師Ross Winser在2018年I&O趨勢報告中如此寫道。

無服務器計算的好處

德勤在其2019年技術趨勢報告中指出,無服務器的目標是實現一種“NoOps”的IT環境,該環境是自動化的,並且是從底層基礎設施中抽象出來的。由於對運營資源的需求減少了,首席信息官們可以重新分配剩餘的人力資源,以便開發支持業務的新功能。

Buchholz說:“越來越多的選擇意味着我們正在改變IT內部的工作性質。我們使得IT部門裏有更多的人能夠像首席信息官和業務用戶那樣去思考,而不用想得太高大上,也不用總想着打補丁等瑣碎的事情。”

Gartner在2018年4月的報告中稱,儘管宣傳得很厲害,但無服務器計算仍處於起步階段,目前只有5%的企業正在以某種方式使用它。然而,研究人員認爲,到2020年,全球會有超過20%的企業部署一定容量的無服務器。

無服務器計算:案例研究

《紐約時報》首席技術官Nick Rockwell的觀點是——無服務器計算代表了雲之旅的下一站,使開發人員不必再擔心他們的代碼將運行在什麼樣的服務器上。

《紐約時報》的大部分企業應用程序和電子商務平臺都是運行在AWS上的,而谷歌雲平臺(GCP)爲面向消費者的應用程序提供支持,包括其網站、移動應用程序和填字遊戲。

但是,Rockwell的基礎設施部門還必須花時間弄清楚需要多少AWS和GCP實例,這些實例規模有多大,以及實例是否需要額外的輸入、輸出和內存。他們必須配置好每個實例,在操作系統上安裝軟件並打上補丁。另外,他們必須仔細管理每個應用程序相關的依賴關係,並弄清楚應用程序的每個部分是怎樣進行擴展的。

此外,IaaS和SaaS的定價包括每月或者每年固定的支付,而不管是否使用了所提供的全部容量。

Rockwell說:“資源利用和優化是由客戶自己進行的。如果我們租用了50個實例,其中一個是滿負荷的,而其他49個空閒,那就是我們的問題。”

無服務器計算還無法解決空閒實例的問題。當預定義的事件發生時,專門爲執行一個函數而編寫的代碼被觸發,無服務器平臺執行任務。客戶不需要告訴雲供應商這些函數被觸發了多少次,函數每執行一次,他們就會付一點錢。

Rockwell說:“無服務器計算能夠把效率提高5到10倍。採用無服務器計算後,產品既可靠又可擴展”,Rockwell繼續補充說,“他正在與GCP合作,爲《紐約時報》制定無服務器計劃。從長遠來看,在經濟上,這將是一種更好、更便宜、更有效的方式。”

無服務器計算的選擇

無服務器能否成爲計算領域的下一個大事件還有待於觀察,但供應商正在積極探索這一新興的市場機會。

AWS於2014年推出AWS Lambda作爲它的第一個商業無服務器平臺。微軟和谷歌的同類產品促進了競爭,爲客戶創造了更多的選擇。Lambda目前仍然是領先者。

據Dashboard.io,可口可樂將其自動售貨機的成本從13000美元降到了4500美元,方法是由AWS EC2實例遷移到Lambda無服務器實例。Dashboard.io指出,Netflix也使用了Lambda來製作、處理、複製和保護其內容。

據德勤說,嘉吉和Commonwell互助保險集團等企業正在嘗試或者部署無服務器計算。

無服務器計算是有風險的業務

無服務器計算不適合膽小的人,特別是計劃大規模部署應用程序的企業。例如,遷移到無服務器計算通常需要重新構建應用程序或者交換主要系統組件,例如,數據庫等。這可能代價高昂,而且會是顛覆性的。因此,很多人,包括Rockwell,都認爲無服務器計算對於綠地模式開發計劃更爲安全。

Buchholz說,考慮到無服務器計算的短暫特性,監視和調試也是有一定難度的。例如,由於沒有可登錄的機器,也很難使用無服務器計算模型來採集數據。但Buchholz說,目前已出現了新一代的調試和監視工具,以提供幫助。

另一問題是供應商鎖定,當首席信息官們努力向公有云遷移時便會遇到這一問題。Buchholz說,目前還沒有關於無服務器計算的行業標準,這會讓早期使用者擔心是不是走錯了路。

關於無服務器計算的建議

Buchholz爲首席信息官們提供了一些建議,以幫助他們推進無服務器計劃。

瞭解企業的數據架構:在考慮選擇供應商時,應瞭解自己的數據及其流程、怎樣存儲和管理數據,以及怎樣將其與前端平臺集成。問問自己:你在存儲和處理什麼樣的數據?是怎樣處理的?例如,與在關係模型中處理業務數據相比,管理大規模和大容量非結構化數據的需求是不同的。這些問題的答案將幫助企業決定使用什麼樣的平臺。

當心新奇事物綜合症:無服務器計算正在快速發展,因此要注意那些對很酷的新工具感到非常興奮而大肆宣傳的員工。應選擇對你想要實現的業務成果最有意義的技術。Buchholz說,他在很多IT部門工作過,這些部門能買的就買,卻沒有充分的理由,結果讓自己負擔過重。

瞭解你的員工:仔細看看自己所在的部門。企業現在需要什麼技能?需要重新學習技能,重新規劃目標,或者僱傭新的幫手嗎?Buchholz說:“如果有法拉利的鑰匙卻不能駕駛它”,那就沒什麼意思了。

採用綠地模式:爲了避免重構的風險,很多企業都傾向於在綠地項目(譯註:所謂綠地項目是指完全重新開始構建的新的應用項目)中使用無服務器計算技術,這有可能是部門級應用。這些應用與很多其他系統沒有相互依賴關係。要知道,即便是對老的應用程序進行一些微小改動也會產生巨大的連鎖反應,那麼重新開始或許會是一種更明智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