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公司一直努力通過技術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也有人認爲這是爲了降低人工成本)。可以理解,畢竟麥當勞在快餐行業早已失去了品牌本身的“調性”吸引力,要想繼續生存就必須尋找新的空間。而作爲這一轉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麥當勞開始在各家連鎖店內部署觸摸屏點餐器。

利用這一前沿技術,麥當勞給出了餐飲行業最具吸引力的服務之一——AI支持下的得來速汽車快取體驗。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麥當勞公司在某些分店中正在測試一種新型方案,用於在客戶開車駛入時識別車牌,並通過這一信息提供AI支持下的菜單推薦選項。此項技術(需要首先獲得客戶的許可)會參考客戶以往的訂單歷史記錄,從而在觸摸屏上默認提供客戶可能比較喜愛的餐點項目。

CitySquare Partners公司總裁Michael Terpkosh在最近的一次在線討論中表示,“有些人認爲這是一種巨大的便利,也有些人認爲這樣的滲透方式令人毛骨悚然。但對麥當勞來說,這只是一種加快得來速汽車取餐速度的嘗試,也有望讓客戶們以更積極的心態看待AI技術的實際應用。但是,如果客戶剛剛買下一輛二手車或者是換了輛裝有新牌的車子,那麼這種所謂的便利性反而可能帶來麻煩。”

Terpkosh的觀點得到不少人的贊同,人們擔心車牌這一因素對客戶來說可能太過敏感。

What Brands Want負責人Michael La Kier表示,“個性化與令人毛骨悚然之間存在着一條明確的界線,而只有消費者自己才能定義這條界線究竟在哪。隱私正受到越來越高的關注,雖然麥當勞的嘗試可能並沒有什麼危害,也能讓連鎖門店提高備餐效率,但最終結果還是得由消費者說了算。”

顧問Ken Lonyai指出,好消息是,麥當勞會首先徵求客戶的意見,這是個不錯的開端。

Lonyai指出,“麥當勞做得很對,他們會首先詢問客戶是否願意利用AI提升自己的訂餐體驗。目前,即使是那些規模最大的數字服務供應商,往往也缺少這種最基本的隱私尊重。”

這套解決方案在部分麥當勞門店內還進化出了新的形態,即在得來速點餐觸摸屏中添加新的個性化元素,可根據天氣、等待時間以及餐品受歡迎程度等因素進一步調整產品推薦。麥當勞方面表示,推薦算法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訂單量,且各美國本土連鎖店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面普及這種新型技術。

儘管麥當勞方面表示訂單數量有所上升,但也有人質疑消費者對於此類AI輔助技術的實際反應。

Advanced Simulations公司執行合夥人Stephen Needel寫道,“從批評的角度來講,對於那些需要經常開車去麥當勞門店的消費者,他們面臨的可能是比隱私更嚴重的問題。我認爲這些老主顧可能並不想要這些所謂個性化推薦。”

Kizer & Bender公司消費人類學家Georganne Bender則寫道,“大家肯定都被問到過「要不要再加份薯條?」這其實是種很糟糕的體驗,多數消費者並不想受到打擾。”

此外,這項特殊的創新方案給客戶帶來的真是改善嗎?這同樣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顧問Ken Morris寫道,“麥當勞需要找到減少排隊時間的方法,而非通過排隊銷售來增加排隊時間。更好的辦法是主推在線訂餐,同時結合車牌識別與電話識別技術,通過分段處理在線訂單以減少等待時間,從而加快車流速度。”

說了這麼多負面意見,也有不少人對智能驅動業務解決潛在問題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Software AG公司全球零售行業總監Oliver Guy寫道,“這種新技術讓客戶能夠在抵達門店後快速宣示自己的到來,爲什麼就不行呢?大而化之,當每一份訂單都能以這樣的方式來處理,那麼一天下來的客戶體驗絕對會大有不同。”

StoreStream Metrics公司總裁Adrian Weidmann總結道,“我們都曾經無數次盯着麥當勞的菜單,然後做出跟之前20次沒什麼區別的選擇!最好的解決方案當然是通過可用信息加快服務速度,這對麥當勞來說也是一項重要的業務指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