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個政治黑暗,結黨營私,黨同伐異的時代。

在這種險惡的政治環境下,很多名臣良將都舉步維艱,稍有不慎就會遭受無妄之災。

于謙如此,戚繼光也是如此。

戚繼光出生在將門世家,17歲就承襲職位,從公元1555年起,開始投身到東海抗倭鬥爭當中。戚繼光率領“戚家軍”與日本海盜作戰80多次。取得了歷史上著名的台州大捷、林墩大捷、平海衛大捷,一舉蕩平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倭寇,被人民稱爲“抗倭英雄”。爲保衛東南沿海居民生命財產安全貢獻了重要力量。爾後,他被調往薊州,擔負起保衛京城重鎮的要職。

戚繼光招募勇敢的農民和彪悍的礦工,組成軍隊,並嚴格進行軍事訓練,對兵士展開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將士抗倭的決心和建功立業的熱情。除了帶兵打仗,戚繼光還撰寫了《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兩本軍事著作,兩本書既是戚繼光抗倭的實錄,還反映了火器在戰爭中使用的情況,體現了當時戰鬥的特點,爲後世研究明朝的軍事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