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二戰期間被日本企業強徵爲勞工的4名韓國人將日本企業告上法庭。韓國最高法院的判決是讓涉事日企賠款。對此,日本政府的回應極爲強硬。

安倍明確表示不接受判決

據韓聯社10月30日報道,當地時間10月30日,韓國最高法院判決新日鐵住金(日本鋼鐵公司)向二戰期間被強徵的4名韓國勞工每人賠償1億韓元(1韓元約合0.0009美元)。報道稱,韓國最高法院不承認日本拒賠韓國勞工判決效力,並駁回了日企強徵勞工案已過訴訟時效主張。

這是4名原告提起賠償訴訟後,時隔13年零8個月等來的勝訴。目前,原告中已有1人於2014年去世。

在日本殖民朝鮮半島時期,曾強徵當地勞工的日本企業在韓國被稱爲“戰犯企業”,新日鐵住金、三菱重工、東芝等近300家日本企業名列其中。

對於韓國法院方面的判決,日本政府表現出不予承認的強硬態度。

時事通信10月30日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地時間10月30日得知上述判決結果後表示,“按照國際法標準考量,這一結果‘不可思議’,日本將以堅決的態度應對。”

與此同時,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也公開表示,韓國法院的判決違反了日韓早已達成的協議。

河野所指,是日韓兩國在1965年達成的不再就二戰勞工問題發起法律訴訟的協議。而目前的相關訴訟,韓國政府則表示來自民間,與日韓當年簽署的政府間協議並不衝突,因此未予干涉。

河野還在10月30日與駐日韓國大使在日本外務省見面,表示韓國法院的舉措,嚴重違背了國際社會常識,並要求韓國方面保護在韓的日企和日本人安全。

報道指出,由於日本政府多年來一直以已經簽署協議爲理由,要求韓國不得再就勞工問題向日本企業提出索賠,同時認爲,一旦新日鐵住金的案例得到認可,將有越來越多的同類訴訟發生,日本企業很難繼續在韓國開展業務,並因此加劇兩國民衆敵對情緒,有着讓日韓關係重新陷入決裂局面的危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