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白宮,流水的官。

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11月7日宣佈離職,成爲美國中期選舉(11月6日)後第一個辭職的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官員。

特朗普(左)多次表示想讓塞申斯辭職

塞申斯是以發佈聲明的方式宣佈了自己辭職,在這封辭職信裏,他明確提到自己離任非自身所願,而是“按照特朗普的要求”作出的決定。

更多的內幕被媒體傳了出來。《華爾街日報》透露的消息是,不是特朗普告訴塞申斯走人,而是白宮幕僚長凱利( John Kelly)打電話告訴塞申斯。常被特朗普罵是“假新聞”(fake news)的CNN 傳出的消息是,塞申斯原本計劃留任至本週末,凱利堅持讓其即日就宣佈消息。並且,這封辭職信上並沒有標明塞申斯何時提出的,但美國司法部的一名發言人稱,這封信是塞申斯11月7日寫的。當天寫辭職信當天走人,行事很火速。

將這一連串的消息來看,塞申斯說“按照你(特朗普)的要求”,語氣明顯是憤懣和諷刺的。按照常理,人事調整有時候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特朗普和塞申斯的“分手”讓人讀出了上下級不和的意思。

特朗普讓白宮官員走人像是趕人,沒有商量的餘地。常言道人生應該好聚好散,塞申斯做到了和特朗普“好聚”。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塞申斯是第一位支持特朗普競選總統的參議員,這對於要求下屬“忠心耿耿”(loyal)的特朗普來說,是“深得朕意”的。

兩人現在以這樣的方式分道揚鑣,並沒有做到“好散”,矛盾的爆發點在於“通俄門”調查。塞申斯以潛在利益衝突爲由,退出了俄羅斯涉嫌干預美國大選的調查。塞申斯倒推脫的乾淨,特朗普不滿了,官員要“能上能下”,塞申斯不爲特朗普做點什麼,這怎麼能算是自家人?因此,特朗普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了對塞申斯的不滿,甚至在9月直接稱“自己沒有司法部長”。

特朗普需要下屬助力而非不作爲

舊人去,新人來。惠特科爾(Matthew Whitaker)成爲代理司法部長。特朗普爲何會選擇他?來看看他的表現。在通俄門上,惠特科爾對主持“通俄門”調查的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頗有微詞,甚至在CNN上撰文批評穆勒對特朗普的調查太過分。

特朗普對待那些自己看不下去的下屬,就是“趕緊走”,那些合心意的纔是重要的,也就是說,能力不是那麼重要,性格也不是那麼重要。

美國這樣一個講究民主的國家,特朗普卻憑個人好惡這樣明顯帶有感情色彩的方式來管理人事讓人唏噓,原來治理國家有時候是拍腦袋、看忠心程度就行的。

除了特朗普和塞申斯有糾葛之外,白宮內閣官員之間的做法也很刷新外界的三觀。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與美財長努欽( Steven Mnuchin)5月在訪華時爆發了口角衝突。美媒在10月18日爆料,凱利和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因爲移民問題爆發激烈爭執。

特朗普內閣官員背後也有角力

爭執如果還算小事的話,凱利被曝和特朗普的非正式顧問萊萬多夫斯基(Corey Lewandowski)發揚了“能動手就不吵吵”的精神,凱利在爭執中抓住了萊萬多夫斯基的衣領,試圖把他趕出白宮西翼,這場爭執還驚動了美國特勤局。

說到動手,這也不算是特朗普政府內閣官員的專利。中國重慶原市委書記薄熙來曾稱自己打過下屬王立軍一記耳光。2015年,時任烏克蘭總理亞採紐克(Arseniy Yatseniuk)在議會做政府報告,一名親總統的議員突然抱住亞採紐克。隨後,其他議員蜂擁而上,親總統和親總理兩個陣營拳腳相向。韓國國會也是出名的打鬥場,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2011年催淚彈事件,在野黨議員爲阻攔執政黨表決韓美自貿協定,當場引爆催淚彈。

有道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從政官員通常都是某個領域的精英,有分歧是在所難免的,言語上的爭執上升爲拳腳相向給人的觀感不是很友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政官員代表的是一個政府的臉面,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只能謀求暴力是沒有做到“修身”。

當然,政壇上如果所有人都能本本分分、喜怒不形於色也不太現實,特朗普這樣高高在上的總統也是人,議員也是人,他們都有喜怒哀樂,自然也會像普通人那樣通過某種方式表現出自己的性格。我們在看待政治人物有時候會認爲他們高處不勝寒,而他們有時候的表現又讓你覺得很接地氣,原來,政壇有時候會像菜市場一樣鬧哄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