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Fuki

2006年,甯浩在劉德華投資併發起的“亞洲新星導”計劃中脫穎而出,拿着300萬人民幣的扶持資金拍出一部《瘋狂的石頭》,瞬間燃爆市場,甯浩也以黑馬之姿一舉躋身國內最炙手可熱的青年導演行列。

2009年,甯浩攜《瘋狂的賽車》捲土重來,這部電影讓他成爲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後第四位邁入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導演,也成爲了中國首位在30歲以前就票房過億的導演。

此後,甯浩的導演生涯漸入佳境,其充滿黑色幽默的鮮明個人風格和對類型電影精準的理解把控在國內獨樹一幟。而近幾年,甯浩又增添了一個新的標籤。

在《瘋狂的石頭》上映的整整十年後,甯浩以一個“反哺者”的身份,帶領他的壞猴子影業主導推出了“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簽約13位新人導演,制定了共計48部電影的片單,力圖“集結有志青年電影人,發掘電影新生力量,爲有創意,有態度,有個性,有理想的青年電影人們提供一個有主導,有規劃,有格局,有未來的發展平臺”。

短短三年間,“壞猴子72變”已經展現出了它驚人的力量。2017年,計劃扶持的首部電影路陽《繡春刀Ⅱ:修羅戰場》上映,豆瓣7.2,票房2.66億;2018年,計劃扶持的第二部電影文牧野《我不是藥神》上映,成爲去年年度電影市場黑馬,一舉拿下30.7億票房,豆瓣評分高達9.0。11月8日,“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的第三部作品,也是青年導演申奧的首部電影長片《受益人》正式上映,那麼這次的作品賣相又如何呢?

豆瓣6.7,上映三日票房將將破億,相較前兩部作品,《受益人》的市場表現的確稍顯遜色。不過作爲一部青年導演的長片處女作而言,這一戰決不算慘敗。而甯浩的扶持計劃,也從來不是以某部作品的商業性和觀衆口碑作爲唯一標準,尋找具備創作實力的青年導演人才,纔是“壞猴子72變”成立之初衷。

甯浩尋找青年導演有兩個要求,有想法、有審美,當然,還需要有一個具備當代性和本土性,且具備個人特質的作品題材。在每一次合作中,甯浩都會花費大量時間去觀察青年導演的特質,幫助他們做好個人定位,爲後期的項目操作做好豐富的前期準備。

導演申奧曾這樣評價此次合作:“和‘壞猴子’的導演們湊在一起,在甯浩導演麾下創作劇本、互相討論的時候,大家都像上學的時候一樣,都希望能儘快地拿出屬於自己的好作品。他給了我們一個平臺,讓我們互相之間交流、勉勵、督促。我也非常驕傲能作爲這個計劃新推出來的一批人。也希望其他的導演們一定要堅持住,電影就是馬拉松。”

甯浩身爲一個曾經受益於青年導演扶持計劃的“過來人”,深知缺乏項目實操經驗的青年導演們最需要什麼。“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不僅幫助了這些年輕人解決資金問題,還提供給他們最急缺的創作和市場方面的建議。

據悉,對於這些合作導演,壞猴子計劃充分尊重導演的創作自由,併爲新人導演提供電影拍攝製作前期的資金、劇本,拍攝過程中的製片、演員、特效,以及後期的宣發等多個環節的成熟團隊支持。以資深電影人之經驗、資源,輔以高度專業化的工業流程,爲入圈新人導演鋪平道路,減少他們走彎路的概率。

如今,“壞猴子72變”前兩個項目的路陽、文牧野都已經成長爲獨當一面的新生代導演,而甯浩率領的“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也沒有停下腳步,未來將陸續推出《甜美生活》、《雲水》、《時間之外》、《熱帶往事》等多部題材類型各異的作品。在此過程中,甯浩和壞猴子影業也將繼續努力發掘,爲中國電影市場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

甯浩也並非孤軍奮戰。除了壞猴子影業的“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外,近幾年來中國已經湧現了大量扶持青年導演的計劃,如賈樟柯發起的“添翼計劃”、中國導演協會主導的“青蔥計劃”、企鵝影視啓動的“青夢計劃”、愛奇藝的“大愛”青年計劃、“大師兼職計劃”等。越來越多的電影人開始意識到,改變中國電影、帶領中國電影更進一步的核心難點是補全國內成熟導演的數量缺口,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打通這條傳承之路。

當然,若以項目市場表現作爲評判標準來看,現階段參與扶持青年導演計劃的項目推進效率有限,出精率也並不算高。換句話說,這也絕非是一個短期內就能完成的計劃,只有讓這些扶持計劃長久地、持續地進行下去,讓一代又一代電影人完成傳承,才能夠構建出一個良性循環的中國電影行業生態。

而甯浩,便是千百個參與者中的一員。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如需轉載請聯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