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Fuki

近兩年來,小成本國產電影的存在感是越來越高了。

就如本週上映的這部名不見經傳的《平原上的夏洛克》,除了監製饒曉志的大名外,從導演到演員都透露着一股陌生氣息,然而這部影片在宣傳期竟得到了秦昊、吳京、郭帆、姚晨、路陽、文牧野等一系列電影圈大咖的口口宣傳。

當然,這部影片一點都不普通。

《平原上的夏洛克》的導演徐磊是一位典型的非科班導演,在真正拿起導筒前,他曾從事過十幾種職業,從國企員工到攝影助理,又從攝影師到編劇。2018年,他拿着幾年來攢下的幾十萬塊,決心去拍攝一部屬於自己的影片。

故事就取材於發生在導演親戚身上的真實事件。一樁發生在農村裏的交通肇事案,卻因高昂的醫療費用讓當事人犯了難——報警,找不到肇事者便是竹籃打水,醫療費用自付;認栽,用醫療保險解決費用問題,卻便宜了肇事者。生活中的當事人最終選擇了後者,不過這個故事也給予了徐磊創作靈感,《平原上的夏洛克》應運而生。

只看市場表現,上映3天寥寥750餘萬的票房實在不算有多亮眼,但相比影片區區百萬的成本來看,似乎又不是那麼差了。更何況,《平原上的夏洛克》的豆瓣評分至今還停留在7.8,是同期國產作品中口碑最高的一部,而它僅是非專業出身的徐磊導演的首部長片作品。

相較千篇一律的主流電影市場,小成本電影總會帶給觀衆更多驚喜。在徐磊筆下,盛產“土味”文化的河北衡水農村彷彿變成了一箇中式西部片的巨大片場。在這部影片中飾演主人公的是導演徐磊的父親,包括他在內的全片所有演員皆爲無表演基礎的普通人。這樣一種近乎真實的小人物視角,卻賦予了《平原上的夏洛克》驚人的完成度。

故事中,主人公農民徐超英爲幫助遭遇車禍的好友尋找兇手,不僅拿出自己賣牛得來原本用來翻蓋房屋的十幾萬塊錢,還同另一位好友當起了“夏洛克與華生”,開始另類尋兇。農民淳樸而有些笨拙的查案方式與這個信息社會格格不入,但徐超英一行人身上的善良、仗義、古道熱腸又是冰冷的城市所沒有的。

毫不意外,故事最後,“夏洛克與華生”的探案成了一出出鬧劇,兇手沒找到,卻又賠了錢又捱了打,甚至還進了趟警察局。故事是荒謬而魔幻的,結局也並不完美,但這也是《平原上的夏洛克》想詮釋出的中國鄉村和小人物的現狀。在素人演員的襯托下,影像中的角色似乎變成了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中國的農村大地上蓬勃生長着。

與許多小成本項目不同的是,這部影片的創作之路沒有那麼多艱辛,反而有些過分順利。據悉,《平原上的夏洛克》於2018年4月開始創作劇本,30多人的團隊,近5個月的時間,在當年9月完成了全部的前期拍攝製作。今年的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該片成功入圍創投單元並斬獲了“優秀製作中項目獎”,順利得到饒曉志導演,也是後來該片監製的青睞。

在創投平臺和饒曉志導演的牽頭幫助下,這個項目得到了北京文化、引力影視等多家主流影視公司的投資,後經過3個月時間完成了剩餘的後期工作。今年7月的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上,該片再次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憑藉超高的展映口碑斬獲“最佳電影文本”獎項。直到11月29日,《平原上的夏洛克》正式上映,這一系列運作下來,還不到2年時間。

近幾年,也有許多像《平原上的夏洛克》一樣的小成本項目在主流公司幫助下順利走進院線。如今年年初上映的紀錄片《四個春天》,導演陸慶屹曾戲稱成本只有新添置的三腳架費用1500元,而在東申影業第一個伸出援手幫助影片完善後期,FIRST影展獲獎之後又陸續有多家公司加入,最終該片的出品方多達17家,累計票房也成功突破千萬。

還有像《驢得水》《路邊野餐》《百鳥朝鳳》等項目,均爲典型的小成本逆襲案例。越來越多主流公司願意信任缺乏創作經驗的新人青年導演,爲優質小成本項目提供更大的成長空間。在國內各大電影展的創投平臺和主流電影公司、電影人的幫襯下,更多的年輕創作者擁有了讓作品逆風翻盤的機會。他們之中有人已經躋身主流電影圈,拿到更大體量的商業項目,也有人得到了穩定的資金支持,可以繼續創作藝術作品。《平原上的夏洛克》,又是一次高效的合作案例。

如今,隨着電影市場和觀衆迴歸理性,市場上的項目類型趨於多元化,更多中小成本項目擁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或許相較衆多商業電影而言,小成本影片的市場空間還是具有很大的侷限性,但比起從前的市場環境已經改善了太多,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如需轉載請聯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