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面對滿清入關的大舉進攻,大明大廈將傾,此時的南明仍在進行着內部矛盾鬥爭,但是還是誕生了許多奮力抗清的忠臣名將,不僅要跟滿清抗爭,還要跟南明內部的小人作鬥爭,無不令人動容。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明末四大抗清名將。


一、李定國,字寧宇,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民族英雄,陝西榆林人。

李定國出生貧苦,公元1630年,張獻忠將李定國收爲養子。從此,他跟隨張獻忠轉戰南北。李定國勇敢善戰,爲張獻忠所鍾愛。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政權,公元1652年初,李定國出兵八萬攻湖南。先取沅州、靖州,繼攻廣西桂林,大敗清軍,逼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李定國七月初佔領桂林,隨後,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鋒指向長沙。清廷聞訊大驚,增派十萬大軍馳援。爲避清軍銳氣,李定國暫時撤離長沙外圍,退守衡州。清軍主帥、親王尼堪率軍尾追,李定國設伏將清軍團團包圍,四面猛攻,清軍大潰,尼堪被陣斬,全軍覆沒。李定國取得桂林、衡陽兩大戰役的勝利,使南明的抗清鬥爭打開了一個新局面。公元1661年,清軍吳三桂部十萬大軍進入緬甸。次年,吳三桂在昆明將永曆帝縊殺,南明至此滅亡。李定國聞訊,悲憤成疾,在西南邊陲堅持抗清鬥爭17年的李定國於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臘病逝,時年42歲。


二、鄭成功,本名森,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爲抗清與父親決裂,率領部下獨自抗清,縱橫東南,數敗清軍,南京之戰打的清軍聞風喪膽。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爲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1661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的駐軍,收復臺灣。


三、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人,漢族,南明儒將、詩人,民族英雄。

崇禎時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順治二年南京失守後,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後奉魯王朱以海,聯絡十三家農民軍,並與鄭成功配合,親率部隊連下安徽二十餘城,堅持抗清鬥爭近二十年。康熙三年,隨着永曆帝、監國魯王、鄭成功等人相繼死去,張煌言見大勢已去,於南田的懸嶴島解散義軍,隱居不出。是年被俘,後於杭州遇害,就義前,賦《絕命詩》一首。諡號忠烈。


四、閻應元 ,字皕亨,漢族,直隸通州人,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江陰抗清三公之一。

1645年,即明弘光元年,任江陰典史期間,率十萬義民,面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兩百餘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倖存者僅老幼五十三口。閻應元被俘後堅決不向清廷貝勒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湧沸而僕”,英勇就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