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在俄軍根據高加索的教訓和經驗整理的作戰條令中,第一條沒有講作戰,居然是:不許向戰區的當地民衆倒賣軍火。格羅茲尼之戰中的俄軍。

20世紀90年代後的俄羅斯時期,俄軍參加的時間最長、損失最大的戰爭莫過於高加索之戰。無論是崇山峻嶺還是格羅茲尼的殘垣斷壁,都成爲新俄軍對戰爭的最直觀認識。當時俄軍又正處在聯盟瓦解後的動盪時期中。預設戰場由傳統的歐洲平原來到了山地和城市,對手由北約變成了武裝游擊隊,俄軍在痛苦中也逐步向一支新式軍隊轉型,逐步褪去當年蘇軍的影子。


戰鬥中的俄軍

除了兩次大規模的高加索戰爭,高加索地區的武裝衝突實際上一直都沒有停止過。俄羅斯也根據在高加索地區的戰訓,調整自己的作戰方式,整頓軍隊之紀律與編制,修改了其作戰條令。不過在俄軍根據高加索的教訓和經驗整理的作戰條令中,第一條沒有講作戰,居然是:不許向戰區的當地民衆倒賣軍火!這的確是令人十分尷尬的。


格羅茲尼之戰中的俄軍

雖然令俄軍很難堪,但這的確是當年俄軍的真實寫照,而且造成了很大損失。如俄軍在第一次高加索之戰中,許多部隊調動受阻,原因居然是倉庫裏的油和卡車已經被後勤和倉庫管理軍官賣掉賺錢了。很多時候這樣的行爲不是個人,而是整支部隊所爲,因爲當時俄軍軍費極低,許多部隊的基本維持經費和工資軍餉都發不出,只能把當年的庫存拿去賣錢了。


用武器和當地民衆換食物

不過在進入戰區後,這樣的盜賣行爲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根據俄內務部和軍隊紀律部門的調查稱,以近衛摩托化步兵第310團爲例,該團在高加索地區大量倒賣彈藥、輕武器、油料甚至是卡車。因爲是戰亂地區,許多民衆都想買武器防身,俄軍基本是來者不拒,只能能付錢就行。這就造成了俄軍龐大的輕武器“戰損”數量,倒賣缺口就通過虛報損失彌補,其中部分案例被內務部門查獲,但就連內務官員也認爲“這是冰山一角而已”。


俄軍補充彈藥

更爲可怕的是向敵軍倒賣武器!1995年1月的巷戰中,武裝分子居然明目張膽地用喇叭呼喊:“對面的俄軍士兵,我們需要武器彈藥,賣給我們,我們就不打你們!”根據內務部和軍事紀律部門後來查出的情況,一個叫做K·莫里索夫的上尉,居然帶着手下士兵,把200箱彈藥賣給了敵人,雙方在前線隱蔽地區交貨,甚至連運輸卡車也一起賣了出去。他的條件是,這些彈藥不要用來攻打自己所在的部隊。


當時的俄軍陷入困境

根據後來的調查情況,前線俄軍甚至向敵人出售榴彈發射器和火箭筒,還有軍用電臺。“對於一些人來說,他們手上的一切軍用物資都可以拿去賣掉,這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結果。”在1996年俄軍總結的高加索之戰教訓中,這樣提到。

不過和後方的倒賣比,俄軍前線部隊只是小巫見大巫。整倉庫的武器:坦克、戰車、飛機,雷達、導彈……總之當年儲存的海量的用來針對北約的武器,都被倒賣到國外。內務部甚至查處了5起試圖把核彈頭賣給外國機構的事件。其中在駐東德集羣回撤的幾年中,有導彈部隊和特種部隊的軍官聯手想把兩枚戰術核彈賣到國外掙錢,甚至連訂金都拿到了手,不過在最後階段被抓獲。當年的俄軍的確爛到了這種地步。不過進入21世紀後,俄軍在強力整頓之下,再次恢復了部分戰鬥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