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龍圩管理區鄉村振興調研報告

(永州市政協調研組)

1月2日,市“兩會”剛剛結束的第二天,市政協主席蔣善生帶領調研組一行來到回龍圩管理區,就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調研。1月下旬,根據蔣善生主席的指示,調研組再次來到回龍圩進行更爲深入和細緻的調研。

回龍圩管理區面積107平方公里,人口3.5萬人,下轄1鎮6辦事處1個國有林場,和一些大鎮的規模差不多。但就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近年來在管理區黨委、管委會的領導下,在當代農村建設三步走(社會主義新農村、美麗鄉村、鄉村振興)中,都先行一步,在品牌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在鄉村振興的農村現代化方面邁出了堅定的步伐,真是偏遠處有寬視野、小地方有大手筆、老農場有新氣象。

一、回龍圩管理區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1.富民產業大發展。一個地區的鄉村振興,必須要有產業支撐,產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也是逐步實現農民就地城鎮化、就近就業化的核心因素。回龍圩的柑橘種植遠近聞名,有10萬畝集中連片的柑橘基地,年產柑橘25萬噸,年創產值13億元。當地傳唱着這樣一首民謠:“娃娃上學堂,小夥娶婆娘,老鄉蓋樓房,脫貧致富奔小康,全靠柑橘來幫忙。”走進回龍圩,看到田裏種的是柑橘,車上拉的是柑橘,招待客人的是柑橘,甚至修個旅遊廁所,也是柑橘造型,柑橘已成了回龍圩的符號和名片。但奇怪的是,回龍圩的街上卻沒有柑橘可賣,這是爲什麼呢?原來是通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回龍圩的柑橘實現提質增效,成了市場的“香餑餑”,供不應求,每到成熟時期,省內外的經銷商像候鳥一般直接把大卡車開進果園一車一車運走了。回龍圩的柑橘走到這一步,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管理區按照“五化五轉”路徑,做大做強柑橘產業,讓荒山變成青山,讓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一是抓品種市場化,種什麼圍着市場轉。回龍圩原來的柑桔品種主要是溫州蜜柑、華盛頓臍橙,它們的成熟銷售期在柑橘集中上市的10至12月,價格每斤0.8至1.5元,產值每畝只有0.5萬元至1萬元。近幾年,回龍圩管理區請湖南農業大學的專家進行把脈,變“我種什麼、賣什麼”爲“市場需要什麼、我種什麼”,在全區統一規劃和佈局,通過發放種苗補貼,引導廣大果農改種2至5月錯位上市的默科特、沙糖桔、沃柑3個柑橘新品種,售價每斤5至8元,每畝桔園的收入可以提高到5至10萬元,而且供不應求。八仙洞村的周國秀,以前種植老品種哈姆林,最低一畝僅可實現產值一兩千元,後來進行品種改良,將80餘畝地全部種植默科特,現在年收入100多萬元,自建了兩棟小洋樓,還買了3輛家用小轎車。二是抓生產標準化,怎麼種圍着技術轉。用工業理念經營農業,把“田間管理”變成“車間管理”, 推行“五統一管理”模式:即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黃龍病防治、統一成熟採摘、統一分級銷售、統一使用“回峯”品牌,規範柑橘的產、供、銷。同時,全面推行“三掛一安裝”,即掛黃榜、掛誘殺瓶、掛捕食蟎、安裝太陽能殺蟲燈,減少農藥投用,確保綠色健康。每年聘請湖南農大的柑橘專家教授到回龍圩舉辦2期羣衆培訓班,每個季度請當地的種植能手到田間地頭爲羣衆進行現場講解、實地培訓,還建立了柑橘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了柑橘生產的標準化、生態化、科技化。三是抓產品品牌化,賣什麼圍着牌子轉。努力改變傳統的無記名式賣農產品方式,變“賣果子”爲“賣牌子”。 狠抓“三品一標”認證,規範“回峯”商標的授權使用,提高“回峯”品牌含金量。目前,回龍圩柑橘認證綠色食品2個、無公害農產品1個;建成國家農業部柑桔標準示範園1個、柑桔出品註冊基地3萬畝、湖南省現代農業柑桔特色產業園區3萬畝;區農墾集團公司獲全國綠色食品示範企業稱號,回龍圩柑桔基地榮獲湖南省“綠色食品示範基地”稱號。正加快申報柑桔國家地理標誌認證,並積極註冊馬德里國際商標。四是抓經營主體化,怎麼賣圍着能人轉。改變傳統農戶“單打獨鬥”的形勢,充分釋放經濟能人、經濟組織在經濟活動中穿針引線、牽線搭橋的重要作用。目前,管理區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柑橘協會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4家、水果初加工廠33家,種植柑橘在2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有202戶。同時,大力支持發展電商平臺,從事電商銷售的年輕人已有五六十人,回龍圩柑橘協會祕書長蔣海舟是從長沙返鄉創業的“85後”年輕人,是他們中的佼佼者,2017年網絡銷售額達1000萬元,實現收入110萬元。每年,管理區都要對全區優秀企業主和水果經紀人進行表彰獎勵。五是抓產業多元化,怎麼圍着鏈條轉。緊扣產業融合發展大趨勢,依託柑橘產業,大力發展農技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閒旅遊業,每年向江西、廣西等省份和周邊縣區輸出柑桔生產技術服務隊200多個,全區柑橘初加工廠的年生產能力達30萬噸,全域旅遊發展風生水起,不斷健全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延伸供應鏈。

2.城鄉面貌大改觀。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農村的要求,不僅要提供充足、安全的農產品,而且要提供清潔的空氣、恬靜的田園風光等生態產品,鄉村振興離不開生態宜居的好環境。徜徉在神仙洞古村落,這裏民居錯落有致、飛檐翹角,房前屋後乾淨整潔、花草相映,道路寬敞平坦、綠樹成蔭,到處風光旖旎、花果飄香,遊樂場、文化牆、休閒小廣場及健身器材門類齊全、應有盡有,這只是回龍圩城鄉面貌大改觀的一個縮影,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一個典型。在加強城鄉生態整治、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回龍圩主要圍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堅持規劃先行,統一標準。管理區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戰略,結合城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聘請專業團隊完善了全區發展規劃,高標準編制了美麗鄉村總體規劃和系列專項規劃,力求做到佈局“一盤棋”、規劃“一張圖”。按照“因地制宜,因勢引導,因村而異”的原則,在個性上做文章,在特色上下功夫,對建設方向進行研判和定位,對各村的村莊佈局、土地利用、產業發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特色文化保護開發、鄉村旅遊等進行統一規劃,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切實可行。二是加強環境治理,補齊短板。高度重視人居環境建設,把補齊城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短板作爲重要抓手,積極推進“美化、綠化、淨化、亮化、數字化”工程,大力實施“三清三改”和“三邊”綠化、大苗進城工程,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種花種草種柑橘,確保屋邊、水邊、路邊不見裸露黃土,城鄉全面實現了水、電、路、訊、郵、有線電視“六通”目標。全區森林覆蓋率達80.45%,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2.8%,鄉村垃圾實現日掃日清日運和統一收集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就神仙洞村來說,目前已對10餘條通村公路進行了路面硬化,6.8公里村主道全部完成“白改黑”,種植綠化樹木1000株,新增安裝照明路燈180盞,新疏通灌溉水渠5000餘米。三是引導羣衆參與,增強後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更要發揮羣衆的主體作用。比如,在資金保障方面,回龍圩採取“向上爭資、財政投資、村民融資”相結合的方式,讓村民出錢出力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來,不斷增加村民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2017年,政府引導神仙洞村民自籌了420餘萬元用於機耕道、微噴、柑橘品種改良和種植新技術等領域。在機耕道的修建上,辦事處只負責僱車購買沙石運到現場,每家每戶自行出力修建自家桔園的機耕道,因爲解決的是農民自身最迫切最急需的問題,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全村人傾巢出動幹得熱火朝天,修建了20公里的機耕道。

3.鄉村治理大變樣。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回龍圩的鄉村治理,在“創新”和“善治”中做文章,在誰來管、怎麼管、誰監督上精準發力,保持赴省進京上訪“零登記”、安全生產事故“零發生”、網絡負面輿情“零出現”,回龍鎮綜治民調從2014年的全市第167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5位。一是加強黨建引領,堅持能人模範帶動。在去年的村支兩委換屆選舉中,回龍圩堅持選能人用能人,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自己有致富本領的能人成爲鄉村管理及建設的“領頭羊”,不僅能帶動羣衆致富,更要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神仙洞村黨支部書記盧益高是回龍圩首批外出學習柑橘種植技術的“喫螃蟹的人”,率先嚐試品種改良,是遠近聞名的技術能手和致富帶頭人。擔任村支部書記之後,幫助村民改良柑橘品種,傳授修剪、嫁接、施肥等技術,帶領村民建設美麗鄉村,拆除旱廁20餘座,拆除雜房、空心房、茅屋房2670平方米,沒有發生一起上訪投訴事件。二是深化村民自治,發揮村規民約作用。村規民約是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的重要形式,是村民們共同價值觀的凝聚,最容易得到支持,執行起來也容易落實到位,往往能夠取得立竿見影的管理效果。回龍圩管理區在創新農村社會治理中,把建立健全村規民約作爲重要抓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村民們的樸素價值觀融合起來,就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文明新風等事情,反覆聽取羣衆意見,有針對性地制定反映民聲、深得民心的村規民約,通過宣傳動員和培訓指導,形成“我制定,我簽字,我承諾,我執行”的良好氛圍。2017年下半年以來,回龍圩柑橘黃龍病傳播迅速,爲了保住柑橘產業,保住村民的“飯碗”,各村制定了《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村規民約》,要求統一購買發放無病毒大苗,全部砍除燒燬病樹,拒不砍除病樹的將由村委會強制砍除,並給予取消土地二輪承包權、取消部分優惠政策、取消低保、不再享受村級集體待遇等處罰。通過村規民約的制定執行,黃龍病迅速得到控制。三是強化自我監督,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回龍圩在鄉村治理過程中,不僅解決誰來管、怎麼管的問題,還解決了誰來監督管理者的問題,充分調動村民的參與性,充分保證治理的公平性。每個村都成立了“村民監督委員會”,由村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對村支兩委的工作情況進行監督,尤其是對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的管理實施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管。比如,水利設施資金來了之後,監委會要監督資金使用情況,設施建設過程中要監督工程質量情況,並動員所有村民去看一看,看設施有沒有實用性、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村裏的“一事一議”也要經過監委會同意後再執行。回龍圩還實行“黨員亮身份”制度,該區黨委爲農村黨員統一製作“身份牌”,進行掛牌入戶,這不僅是讓農村黨員明確身份、牢記宗旨,更要羣衆加強監督、提高認同。

4.鄉村文化大挖掘。鄉村振興,文化爲魂。讓鄉村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而鄉愁也是一種文化自信,沒有文化傳承與創新,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振興。回龍圩的文化,既沒有舜文化的久遠,理學文化的厚重,也沒有柳文化的有名,這裏的文化靜悄悄,就像回龍湖水一樣,沒有大波大浪,一平如鏡,體現出鄉村特有的寧靜與安詳,同樣也不乏自己獨特的意蘊。一方面,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瑤族同胞佔全區人口的68.3%,他們依然保留着古老的瑤族習俗,瑤歌對唱、瑤族歌舞一代代傳承下來。回龍圩管理區前身爲湖南省屬十三大國營農場中唯一的山區農場,1958年建場,當年的農墾職工來自五湖四海,有的是南下幹部,有的是院校畢業生,有的是城市知青。從1962年到1975年,曾有1100多名知青在這裏艱苦創業,他們曾經創造了回龍圩發展史上的多個第一,如試種出永州市第一片柑桔園,修建江永縣至回龍圩的第一條公路,創辦永州市第一個良種牛場等。農墾文化和知青文化共同孕育出“艱苦創業、奮發圖強、開拓創新、樂於奉獻”的農墾精神,不僅豐富了回龍圩的文化體系,更爲回龍圩帶來了社會發展的文明與進步。回龍圩管理區黨委、管委把鄉村振興與文化旅遊結合起來,不斷深入挖掘本土瑤文化、農墾文化、知青文化、桔文化、茶文化內涵,把文化轉化爲生產力。另一方面,優秀傳統文化引領道德風尚。回龍圩在重視地域文化挖掘的同時,大力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新的歷史時代相融合,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大力推進文明創建活動,積極開展“星級農戶評比”“環境衛生評比”“平安家庭示範戶評比”“除陋習樹新風”等活動,推動各村形成了家庭和睦、民風淳樸、文明有禮、崇德尚善、守望相助的鄉風,夫妻之間、鄰里之間基本上沒有出現打架鬥毆等行爲。李家塘村87歲的程春芬老人,和丈夫一起參加了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1978年突然癱瘓,而且有30多年不能說話,丈夫2011年過世,只有一個女兒,這麼多年就靠着女婿龍連志、女兒黃革蘭照顧,以前交通不便的時候,女婿經常用板車拖着老人去幾十裏外的街上看病。通過女婿女兒細心照顧,前年老人家竟然能夠開口說話,當地人都說是女婿女兒的孝心感動了上天,更多的人把龍連志、黃革蘭當做榜樣,鄉親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是“生女兒就要生黃革蘭那樣的,找女婿就要找龍連志那樣的”。

5.農旅融合大創新。爲了改變柑橘種植單一的產業結構,回龍圩黨委、管委堅持創新驅動,充分利用本地良好的生態資源和農業資源,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將旅遊業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極。一方面,着力打造回龍湖和高尚湖景區。通過招商引資,成功引進了上海音花藝境、長沙龍林兩家公司,分別打造回龍湖和高尚湖景區,目前,兩個景區已投資逾1億元,各項基礎設施全面完善。其中,回龍湖景區已完成遊樂場、四季花海等建設,並在園區不定期舉辦燈光節,僅今年國慶期間就接待遊客8萬餘人。高尚湖旅遊度假區旨在打造“森林公園、康養聖地”,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鬥牛場、山莊、叢林探幽、民宿、登山步道等,其中投資3300萬元建設高尚湖鬥牛場,佔地面積100餘畝,可容納2.6萬餘人同時觀看鬥牛盛況,是全國最大的鬥牛場,也填補了周邊數十個城市無專門斗牛場的空白,已於2017年12月30日正式啓動,當日就引來數千遊客。另一方面,着力打造桔園黨建公園。作爲國家農業部現代農業(柑橘)示範區、全國農墾系統中最大的柑橘無公害示範基地農場、湖南省綠色食品示範基地,回龍圩想盡辦法在柑橘上做文章。2017年10月29日,舉辦了首屆永州柑橘文化旅遊節,推動回龍圩柑橘走向全國。爲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該區以橘園爲宣傳陣地,在八仙洞村打造首個“黨建橘園”,佔地面積30餘畝,總投資260餘萬元,通過建設黨建文化長廊、黨建地標等,將黨的十九大主題、黨員先鋒站等內容搬進桔園,將支部建在桔園裏,使黨員聚在桔樹下,讓羣衆富在桔子上,打造“黨建+柑橘+旅遊”新模式。

6.農民生活大提高。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前提條件就是農民生活富裕,讓大家看得到希望。回龍圩富裕,富在鄉村,富在農民,是共同富裕的“富”。2017年,果農戶均純收入達10萬元以上,大部分家中添置了小轎車、農用車、摩托車“三輛車”,所有村的集體經濟都達到了4萬元以上,神仙洞村的集體經濟達到8萬多元。十大柑橘致富能手有種植大戶8個、銷售大戶2個,年收入最高的是銷售大戶劉東平360萬元,最低的是種植大戶李娟40萬元,平均收入98萬元。對於貧困戶,創新“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除個別病災戶外,一律不給現金扶持,而是幫助發展產業,自家有桔園的貧困戶,就以加強技術指導、發放農資的方式進行幫扶,自家沒有桔園的,由政府統一提供承包地、種苗、肥料、農藥、技術等,確保貧困戶每戶都有3畝以上的桔園,實現先富帶後富、農民幫農民。神仙洞村村民盧仙建,以前外出打工辛苦一年還賺不了錢,家裏也沒有照顧好,後來政府幫助他承包了10多畝桔園,並在技術上給予全面的指導,2017年已經獲得3萬元收入,還有蜜桔、沃柑等過年才上市,估計年收入會達到10萬元左右。對於種植柑橘有困難的貧困戶,合作社提供勞務用工的機會,在回峯柑橘合作社的洗果廠內,每到豐收季節都會有超過200人的用工需求,都是優先聘請貧困戶,一個月可獲得2000元左右的收入。

二、回龍圩管理區鄉村振興的啓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鄉村振興沒有模板,但有經驗可以借鑑。回龍圩管理區作爲家門口的經驗,我們從中可以看到許多共同的東西,得出不少有益的啓示。一是搞好頂層設計,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提。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一哄而上,要進行深入研究和調查摸底,堅持規劃先行,既要有長遠規劃也要有短期規劃特別是2018年的規劃,還有有系列配套政策,不打沒有把握的仗。二是着力發展產業,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鄉村振興沒有產業支撐,就缺乏持續發展的動力,農民增收就失去可靠的渠道。回龍圩之所以能夠在鄉村振興中深度用力,主要是有柑橘種植深厚的產業基礎。任何地方要想實現鄉村振興,必須把產業興旺放在覈心位置,因地制宜謀劃產業,鼓勵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是推動城鄉融合,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鄉村振興的基礎在鄉村,但關鍵在城市,要讓城市在鄉村振興中主動發揮作用,構建一條從城市通往鄉村的“康莊大道”,引導城市的資本、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流向鄉村,推動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回龍圩將城市的垃圾處理、道路房屋提質改造、綠化美化亮化等舉措全部推廣到農村,爲打造生態宜居的鄉村奠定了基礎。四是深化改革創新,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動力。回龍圩從當初破產農場的難以爲繼到現在的欣欣向榮,從種植傳統低價的柑橘到現在的優良品種,從單一的柑橘種植到農旅融合,靠的是改革創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深入推進農業農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縛農民手腳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視,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五是廣泛發動羣衆,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鄉村振興必須依靠羣衆、發動羣衆,尊重羣衆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農民羣衆參與積極性,讓羣衆在共建共享中增強幸福感和獲得感。回龍圩通過村規民約推動鄉村善治,就是依靠羣衆、發動羣衆的典型做法。

三、支持回龍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建議

1.支持回龍圩申報國家鄉村振興示範區。一是申報。目前在全國範圍內鄉村振興還沒有模板,而回龍圩的經驗可總結、可操作、可複製,也得到了省裏的認可。2017年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評比,省裏考評組給回龍圩神仙洞村打了最高分,省農委鼓勵支持回龍圩申報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議在市級層面支持回龍圩爭取在2018年申報成功,並在此基礎上,大力支持回龍圩申報國家級鄉村振興示範區,打造成中部地區鄉村振興的樣板,成爲永州靚麗的名片。二是推廣。江華黨政代表團70多人到回龍圩學習考察鄉村振興工作,這是家門口的經驗。建議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推廣回龍圩鄉村振興的經驗,將鄉村振興現場會安排到回龍圩召開。並以回龍圩爲鄉村振興樣板,各縣區爭創1-2個示範點,以點帶面,推動全市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三是研究。要把回龍圩鄉村振興作爲落實十九大精神的創舉,成立專門的課題組,進行全面的研究總結,並通過寫報告文學、拍宣傳片、拍電影等形式,向全國進行宣傳推介。

2.支持將“回峯”柑橘打造成永州品牌農業第一大品牌。回龍圩的柑橘是回龍圩特有的氣候、土壤、技術種植出來的,遠近聞名、供不應求,但“回峯”品牌並沒有打響,更多的柑橘被收購商直接從果園運走後貼牌銷售。這麼好的本地農產品,必須要形成自己響噹噹的品牌效應。建議市委、市政府對全市的柑橘進行統一佈局,在回龍圩設立柑橘研究機構,建立種苗基地,對全市統一供苗,統一進行技術培訓,統一以“回峯”商標作爲全市柑橘的品牌商標,力爭把“回峯”柑橘打造成永州品牌農業的第一大品牌。

3.支持回龍圩農旅項目融入永州南部旅遊區整體開發。回龍圩以它特有的生態環境、民俗風情、地域文化、特色景觀等旅遊資源,形成了與江永、江華等周邊地區相比的獨特性、差異性。而且,回龍圩只有107平方公里、3.5萬人,行政資源卻與縣區相差無幾,打造全域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建議市委、市政府把回龍圩作爲永州全域旅遊的樣板點進行打造,作爲南部民俗風情體驗板塊的重要目的地進行規劃,納入精品旅遊線路的重要節點進行設計。

4.支持將回龍圩知青文化列入永州主體文化形態進行保護開發。近年來,知青文化熱悄悄興起,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歲月的成長曆程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砥礪奮進,知青電影《芳華》票房口碑雙豐收,知青電視劇《知青家庭》正在熱播。回龍圩管理區是湖南省知青文化的聚集地,曾有1100多名上山下鄉知青在這裏艱苦創業,知青墾荒引種柑橘是回龍圩發展史上的轉折點。如今,回龍圩管理區建設了多座知青文化館,收藏當年知青生活、生產的實物2000餘件,每年還有許多當年的知青相聚回龍圩。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著名作家葉蔚林都是下放江永、江華知青的一員,葉蔚林成名作《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描述的就是這個地方。建議市委、市政府將回龍圩知青文化列入永州主體文化形態進行保護開發,對知青文化進行搶救保護,蒐集整理當初1100多名知青的照片、實物、回憶錄等,將回龍圩知青點作爲市級甚至省級文物進行保護,在回龍圩建立“知青博物館”,大力進行文化挖掘和旅遊開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