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老,人人都會老。爲讓老年人幸福生活、安度晚年,近年來,箭廠河鄉黨委政府以建設孝善敬老載體、學習孝親敬老典型、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爲重點,積極爲全鄉老年人辦好事、辦實事,讓孝善之花開遍箭廠河大地。

加大資金投入,孝善敬老有場所

孝善敬老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民族的血脈。弘揚孝善敬老,是傳承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踐行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體現,更帶給了社會感動和真愛,彰顯了人性的光輝。近年來,箭廠河鄉不斷爭取資金,努力改善無依無靠老年人生活居住環境,對原有的敬老院進行改造提升,爲居住的老人們提供文化娛樂、餐飲、日間照料等服務,並配備管理服務人員,建章立制,規範管理,讓老人們有了一個溫暖的新家。目前,鄉敬老院吸納老人21人,爲農村老年人提供了“頤養天年、健康快樂”的集中養老服務平臺。談起敬老院裏的生活,今年70歲的五保老人曾廣安高興地說:“做夢都沒想到能過上這麼好的日子,每天按點喫飯,還有說話的伴兒。”位於戴畈村花寶地的鄉三留守中心前期工程建設資金80萬元已到位,建設正在紮實推進中。

弘揚孝善文化,爲人子女有孝心

箭廠河鄉通過繪製孝善文化牆、典型引導、文藝匯演等多種方式加強孝道教育,增強廣大羣衆敬老孝老觀念,自覺履行贍養老人義務。其中,方灣村幫扶單位縣文廣新局出資,請專業人士在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附近醒目位置繪製了孝善文化牆,用孝善故事進行宣傳,教育啓迪村民傳遞德孝大愛,提高文明程度,形成尊老愛幼、上慈下孝的良好風尚。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匯演活動,2018年10月份的“情滿戴畈村 醉美夕陽紅”主題重陽節敬老文藝匯演舉辦得異常火熱,從村老年活動中心到村文化廣場,廣場上優美的舞姿、生活中燦爛的笑容、鄰里間和諧的紐帶,都詮釋着箭廠河鄉老人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積極開展“好兒子、好女兒、好媳婦、好婆婆”、“孝親敬老之星”等孝善敬老典型評選表彰活動,累計湧現先進典型36名。其中,仁畈村對評選出的孝善敬老典型發證書、掛綬帶、上光榮榜,大張旗鼓表彰,在全鄉形成了“尊老、孝老、敬老”的濃厚氛圍。像“好媳婦”吳保珍、“孝親敬老之星”李華,她們本是平凡的普通人,但她們都堅守着自己的道德信念,把平凡的事,持久的堅持下去,做到了極致。一個人對生養之人能盡孝,這種知恩、感恩、報恩的感情,就是孝。把孝根植在心底,用心盡孝,用心敬老,纔算是懂得感恩的人,推己及人,也纔可能去關愛其他老人,讓社會形成尊老敬老的好風尚。

成立老年協會,居家養老有保障

至目前,全鄉13個村(居)都成立了老年協會,把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制度化、規範化,60歲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和80歲以上高齡老人實現了服務全覆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村裏所有年滿60週歲以上的老人均可享受村社區養老服務平臺提供的現有和逐步推出的主要包括簡單醫療、康復、娛樂等公共設施和場地的使用等無償服務項目,並鼓勵自願參加主要包括助餐、助潔、助行、助醫等低償、有償的社區養老服務項目。依託老年協會和社會愛心捐助,聘請孝心護理員,簽訂公益崗位協議,併發放了孝心護理員日記本,用來詳細記錄每週的居家養老服務情況,從側面也增強了子女孝老敬老意識,提升了子女孝敬老人的責任心和約束力。

羔羊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用真心呵護老人、用真情溫暖老人、用實際行動關愛老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新風正氣,抵制不良風氣,讓每一位老人安享幸福晚年,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我們攜手前行!

來源: 紅廉小鎮印象箭廠河

編輯 劉學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