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的不是“二次元”,是人心……

  文/風瞳君

  最近華納放出消息,將要翻拍經典動畫《湯姆和傑瑞》爲真人電影,讓人又驚又喜。既爲一代人童年回憶中的“貓和老鼠”能夠登錄大熒幕而興奮,但又擔心如今的3DCG能否還原出曾經誇張靈動的手繪動畫。

  而當進一步細思起來,《湯姆和傑瑞》已然是一部可以追溯到1939年的動畫片了,在中國大陸的引進播出也是在90年代初了。當年看着湯姆和傑瑞傻樂的孩子們,可能都已經要奔向不惑之年,讓人唏噓“二次元老了”

  其實回看國內“二次元”文化的發展,最早一批廣泛受到電視動畫影響的人羣便是80後羣體。從80後的童年時代開始,電視逐漸開始成爲中國家庭娛樂的中心,這爲觀看動畫提供了便利。孩子們可以通過電視接觸到《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天書奇譚》等前輩動畫人留下的經典國產動畫,也一併開始夠接觸到優秀的國外動畫。

  而在小趴的記憶中,雖然《黑貓警長》早在1984年便誕生了,但幾經重播。每話結尾伴隨着黑貓警長的槍聲出現的“請看下集”,已經成爲腦海中無法磨滅的印象,刻在了一代人的腦中。

  另外還有改編自鄭淵潔童話作品的《舒克和貝塔》中誕生了當年的“二次元神曲”:

  “~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開飛機的舒克!

  貝塔貝塔貝塔貝塔貝塔貝塔貝塔貝塔,開坦克的貝塔!~”

  隨着時間流逝,動畫的劇情已經淡忘了,但旋律依然繞樑三日,不絕於耳。

  另外還有像《阿凡提的故事》、《葫蘆娃》、《邋遢大王》、《魔方大廈》、《海爾兄弟》、《寶蓮燈》等等,可以說當時的國產動畫相比國外動畫,絲毫不落下風。

  而在接觸國外動畫方面,日本與歐美動畫在80、90年代開始大量引進國內,並且在當時的電視屏幕上,也並不是日本動畫一家獨大,而是匯聚了全世界的優秀作品。

  《忍者神龜》、《獅子王》、《森林大帝》、《變形金剛》、《貓和老鼠》、《藍精靈》、《機器貓》、《花仙子》、《聰明的一休》等等,以及大幅提升了菠菜消費量的《大力水手》。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當年和小趴一樣,因爲《大力水手》這部動畫影響,而開始大量進食菠菜……

  在國際斬獲無數獎項的《獅子王》,曾在1995年於中國上映

  《大力水手》對菠菜的推銷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而當年代越來越接近20世紀末,電視上播出的動畫開始逐漸被日本動畫佔領,小趴作爲一名90後,童年印象最深的作品,更多的是日本動畫。《聖鬥士星矢》、《七龍珠》、《阿拉蕾》、《四驅兄弟》、《美少女戰士》、《中華小當家》、《灌籃高手》、《戰神金剛》、《六神合體》、《魔神壇鬥士》、《宇宙騎士》、《新世紀福音戰士》(國內譯作《天鷹戰士》)、《魔卡少女櫻》、《網球王子》等,可以說貫穿了小趴的整個童年。

  包含熱血、SF、少女、運動等等類型,雖然觀衆在當時還沒有分門別類的意識,但對當時的孩子們來說,已是一種啓蒙。

  當然,國產動畫也沒有缺席。雖然整體上被海外動畫的潮流文化壓制,但也出現了《大頭兒子與小頭爸爸》、《西遊記》、《哪吒傳奇》、《大臉貓和藍皮鼠》、《我爲歌狂》等給小趴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作品。

  “白龍馬蹄朝西~”的旋律,無疑成爲了很多人的童年印記

  其實非常有趣的一點的是,我們經常能見到網絡上對童年回憶的爭論,而爭論的雙方似乎經常是“95前”與“95後”。

  究其原因,是因爲95前出生的孩子們,在電視上實際接觸到的作品是有普遍重疊性的。即使從80年到95年有着15年的跨度,但大孩子和小孩子同樣都愛看動畫。並且對於95前來說,當時互聯網的發展遠沒有如今這樣便利,電視依然是童年觀看動畫的主要途徑,社會全體對“童年回憶”的共鳴進而趨於一致。

  但這種共鳴在2006年8月發生了改變,廣電總局下令2006年9月1日起,各級電視臺黃金時間不得播出境外動畫。電視上國產動畫瞬間佔據了主導地位,而當時95後的孩子們最大的不過才11歲。

  那時的80後已經逐漸開始步入社會,大一些的90後也開始忙於學業。再加上網絡環境的進一步完善,年長的95前們觀看動畫的渠道從電視轉向了網絡。年幼的95後還尚未有自主選擇動畫觀看渠道的能力,接觸到的基本還是電視上播放的動畫。同時,國產動畫的產量也開始了井噴式的發展。

  《虹貓藍兔》系列、《神廚小福貴》、《恐龍寶貝之龍神勇士》、《大耳朵圖圖》、《喜羊羊》、《洛洛歷險記》、《百變馬丁》、《果寶特攻》、《熊出沒》、《小青天司徒公》、《幸福小鎮》、《東方神娃》等國產動畫成爲了95後與00後們的集體回憶。但這些動畫對於80後,和年長一些的90後們來說,有些動畫可能聽都沒聽說過……

  如今,95後們也已經慢慢長大,有了表達自己聲音的意願。他們在電視上接觸到了更多的國產動畫,又在網絡上接觸到了如今的日本動畫,他們對“二次元”天然的認知與前輩們自然有所區別。在95後已經開始逐漸走向社會佔據話語權的當下,這種區別便造成了95後與95前在“童年回憶”上的隔閡,這種隔閡也讓一些老觀衆覺得不適應……

  相比“老宅”們當年的“二次元”,如今“二次元”這一概念已從“圈地自萌”的狀態慢慢擴展。

  曾經或許還會被路人指指點點,被稱爲“奇裝異服”的Cosplay,似乎已經成爲公認的二次元符號;曾經只能靠BT、電驢下載觀看的新番,如今已經有了正版化的觀賞渠道;曾經只能在書報亭購買的盜版漫畫和輕小說,如今已經能夠方便的在各大漫畫平臺閱讀……

  “二次元”進入了大衆視野帶來了便利,也同時讓二次元文化漸漸擺脫亞文化的圈子,走向主流。但當一種小衆文化走進大衆的時候,就必然要向大衆能夠普遍理解的形式靠攏。《新世紀福音戰士》縱然神作,但晦澀的內容和發人深思的設定,必然不會讓它比《喜羊羊》賣的好。

  如今「二次元」一詞在中國的含義變得寬泛並曖昧,「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對比也變成了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虛構的追求。

  這些變化讓一部分老動畫愛好者感覺自身的獨特性受到稀釋,雖然好像同好增加了,但發現自己曾經積累下的知識與寄託在作品上的浪漫情感,並沒有被年輕一代觀衆認可,不禁感嘆“二次元老了”。但其實老的不是二次元,是人的心態。

  一方面很多老二次元們感受錯位,另一方面部分年輕人在對ACG文化了解極爲有限的情況下,又急於尋求羣體認同感。因爲這兩種情緒的交疊,進而出現很多極端、偏頗的行爲,成爲了很多爭論的導火索。

  老宅們應該具備主動分享自身經驗的耐心,年輕觀衆也要有意識的去理解老觀衆們喜愛經典作品的原因。畢竟能成爲經典的作品,必然有其獨有的特色。

  如今的二次元文化能夠產生影響力,正是在前輩們的積累與後輩們的支持下誕生的。A站、B站等二次元平臺,因爲大家的“愛”而發展壯大。沒有前輩的開拓,便不會形成如今二次元文化發展的土壤,沒有年輕觀衆的支持,便不會有繼續發展的空間。

  小趴相信,熱愛動畫的人都是夥伴!

  - END | 動畫學術趴 -

  

  Aniwow!動畫節|跨國動畫“集團軍”|面部表情捕捉黑科技|課堂呵護系統|交互漫畫|應援文化的前世今生|動畫行業難逃寒冬 |首部國產少女動畫|抵制「娘炮」|2018各高校動畫畢設|學術趴網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