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有着驚人的想象力。在生活中,和孩子交流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們總會用一些別緻的語言將你逗樂。孩子也可以將一個普通的自然現象成一個情景劇。如果你問孩子葉子爲什麼會從樹上掉下來。這是一個普通的自然現象。但是孩子會將他形容成:樹上有點無聊,樹葉想要下來玩玩;樹上過於擁擠,它是被別人不小心撞下來的……孩子的思維從來不會按照套路出牌。
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是一個非常可貴的東西。但是這種思維和想象力並不會一直存在於他們腦海中,它們會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慢慢的固化。那麼,如何才能維護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呢?
這就需要用教育來實現。教育是什麼呢?雅思貝爾斯的《什麼是教育》中提到:“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教育,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追逐另一朵雲,一個靈魂互換另一個靈魂。”但教育並不能夠給它一個硬指標,用某一個標準來衡量教育質量。現對於藝術教育更是如此。對於孩子來說,通過學習來培養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價值觀等綜合素養。這是孩子需要”學“的東西。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着非常大的意義。
現在的教育雖然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是仍然存在弊端。功利化是一直存在的問題。這不僅是教育者教學方式的問題,更是家長的普遍意識問題。也有不少家長是被迫功利。雖然教育部門在幫助孩子減壓,減少家庭作業和授課內容。但是這卻意外地成爲了很多文化輔導機構的“撈金”契機,學校不讓學,那就去輔導機構。我的孩子減壓了,但是其他孩子都在學,那不就落後了,所以繼續給孩子報補習班。表現上給孩子減壓了,但是實際上給家長和孩子都增加了更多的壓力。當然,這並不是學校的錯誤,而是整個社會大環境所致。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學習並不僅僅是會做閱讀理解,會做算術題,默寫英文單詞,考更高的分數。更多的是要培養孩子的綜合素養。藝術教育就是一個不錯的提高孩子綜合素養的方式。
藝術教育近年來走向大衆,絕大數的孩子都有上一些藝術興趣班。學習舞蹈,音樂,繪畫等課程。這些課程並不是教孩子跳一支舞,彈奏一首樂曲,畫一幅畫那麼簡單。這些課程實際上會讓孩子們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例如表達能力,感知能力,觀察能力,創造力,審美能力等。這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有着重大的影響。孩子學藝術是對孩子“軟”實力的培養,是對孩子想象力的保護。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