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溥儀之前,清朝的鼎峯時期經歷了雍正、乾隆、嘉慶三人的在位期間。''乾隆六十歲之時,便如約把帝王之位交接給嘉慶,此後清朝年號有所改變。

治天下之道,貴得其中。——乾隆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便號召手下的官員爲自己訂下名號,此後有了''皇帝''這一稱號。皇帝二字代表了至高無上的權利,是中國歷史上代表着一個重要的開端,自秦始皇以後,''皇帝''二字便一直貫穿着古代中國的歷史軌跡。今天我與大家一起來了解清朝的一位嗜權如命的皇帝——乾隆! 欲承皇冠,必承其重。 推開歷史的大門,我們一起走進關於清朝的歷史。清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結束。辛亥革命徹底結束了封建主義君主專制的封建王朝,其中,溥儀成爲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而在溥儀之前,清朝的鼎峯時期經歷了雍正、乾隆、嘉慶三人的在位期間。 三位皇帝都爲清朝的發現時期做出過傑出的貢獻,但有一位尤爲突出,那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他於雍正十三年登帝,登基時25歲。在歷史上皇帝25歲登基,已是算晚的了。縱觀歷史溥儀三歲就已登基,雖被慈禧太后控制(溥儀登基後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沒有掌握實權,但是登基時間卻比乾隆皇帝早了22年。 自古以來,皇帝難當。古代的倫理機制一直是以皇帝所掌控,皇帝是最高命令,正如口號所說的那樣''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相信看過清宮劇(清朝宮鬥劇)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可以登基,當皇上之人,是如此心狠手辣,並且要經歷過許多令人髮指的艱難,甚至不惜殺害親兄弟,才能順利登基。可想而知,乾隆是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雍正子嗣之多的情況下,才能順利奪得皇位。 自乾隆登基的那一瞬間,乾隆就在心中立下誓言,自己定要成爲史官中所記載的''一代聖君'',自此,乾隆便也一直爲此目標所奮鬥努力着。或許從乾隆開始選擇的那一刻開始,他便已經能夠預料得到最終所發生的一切。的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人們總是以權力來衡量一個人。生於帝王之家,從一出生便註定是與尋常百姓不同,是不平凡。各位皇子總是要爲自己的利益精打細算,當然,不僅爲自己,同時也爲了自己身邊的人。
看似無毒無害面孔,實則心思縝密之人 乾隆的決心,註定是一位明君,但是一位功德無量的名人,背後總是會有着不爲人知的故事。人的一生,無論是平凡或者高貴,都會有功有過,其中最爲有名的便是秦始皇,此人是功大於過,在我看來,乾隆亦是如此。乾隆的蛻變也是從總結自己的人生經驗中所獲取的,或許正是因爲如此,最終才能達到自己的最高理想。世代帝王,都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爲。 乾隆登基後,大臣們剛開始都會有一些偏見,乾隆當然知曉其原因,於是乾隆主動採取了行動。事實上,先皇雍正駕崩之後,知道乾隆登基伊始,必定會遭遇大臣的諷刺,經驗不夠,處事方法不理智等等原因。爲了防止乾隆受其挫折,便早早就留下幾位''心腹大臣''陪伴在乾隆左右,教他如何處理政務,籠絡民心,明確一位明君的任務是爲了''治國平天下'',在各位老師的教導下,乾隆很快便贏得民心,當時可謂是市井繁華,百姓安居樂業。 古代篡位奪權之事頗多,乾隆深曉其中的道理,他自然也怕先皇留下的幾位''心腹大臣'',死後成爲自己的心腹大患。於是乾隆自發的採取了行動,清朝,軍事機密要地便非軍機處莫屬,乾隆日益在軍機處的逐漸掌權,與老臣們話裏有話,這下令老臣驚悚,寒膽,甚至到達捉摸不透乾隆皇帝的心思。時間久了,身處要職的老臣們當然知道乾隆皇帝的心思,用民間的話來說,便是''心有所願了啊!'' 後來幾位大臣有所商量之後,聯袂上書,啓奏皇上,希望能夠退休還鄉。一來,這是幾位大臣爲了試探乾隆內心真實的態度,二來,幾人深刻覺得乾隆並非善類,還是早日安全退身爲好。上奏之後,在安靜的朝堂之中,乾隆只說了兩個字——''准奏。''此後,他們對乾隆的態度也已心知肚明,幾位老臣便遠離朝廷,不理朝堂之事了,後來,天下就只是乾隆一人的天下,權力便也只屬於乾隆一人。 一生爲權力二字,直至死後才肯放權。 人來到這世間,看盡人生百態,最終都會面臨的死亡,即使是帝王,也難逃這宿命的輪迴。據歷史記載,乾隆駕崩是之時,享年89歲,在歷史帝王之中也算是''高齡帝王。''乾隆六十歲之時,便如約把帝王之位交接給嘉慶,此後清朝年號有所改變。但是,嘉慶的帝王之位並不是輕而易舉獲得的,也是經歷了一波三折,而且嘉慶也算是歷史上被自己的父皇''折磨''得最慘的皇帝吧!這是爲什麼呢? 乾隆是如此嗜權如命的一位帝王,當然不甘心將自己一生的心血如此輕易的交付給他人,即使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有所顧慮,所以總是推脫''禪位''一事。就這樣,時間流逝,乾隆也漸漸老去,身邊的大臣也一直督促這自己,需到交接皇位之時。最終,乾隆只能不捨的將皇位交付予嘉慶。 雖然乾隆最後堅守約定,清朝年號也從乾隆改爲嘉慶,但是世事難料,乾隆真的非常捨不得自己捍衛終身的權力,他依然處理政務,朝中權力也依然在他的掌控之中,並沒有讓嘉慶實際掌權。也沒有搬離皇帝的住所,清乾宮與養心殿。這樣一來,乾隆似乎在做着無聲的抗議。終於,在他死後,才放棄了權力。 其實,從乾隆。身上我們應該思考,人生是否真的需要一輩子擁有權力呢?平凡或許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但卻是大多數人的命運。不甘平凡的人總是想用權力來捍衛自己的理想。在如今權力不再僅是簡單的權力,但是隨着社會的人日漸自私,人們不再僅是隻滿足於權力,而更多的人尋求''權利''。既要權力,也要利益。

可是我們生而平凡,不需要太多的追名逐利,更不需要身上有太多的枷鎖來抑制自己。''人生很短,何必悲傷'',我們更加需要的是輕鬆的活着,努力過好每一天。爲每一天的生活感到慶幸。畢竟每個人的人生是不同的,希望每一位平凡之人有着不平凡的人生,這樣纔是人間理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