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被人稱爲拗宰相,意思是說他很執拗,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做事喜歡一意孤行,明朝著名的通俗小說家馮夢龍在《三言二拍》裏就寫過一篇很有名的《拗宰相》所描寫的故事就是王安石,當然古人對於王安石還是存在着偏見,認爲正是由於他的改革使得北宋最終走到了盡頭,但是我們現在人們的視野更加寬廣,對於王安石也就有了全新的評價,其實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王安石都是當時的一代英傑,他在才華也是令人驚豔,而且他所做的一切也無非是爲了整個國家。
我們通過一些歷史資料可以知道,王安石的性格確實是有些偏執,而且還有一些自我,不過一位才子,一位有着遠大志向的宰相,也難免會有一些與衆不同,這也是可以理解,他是他的出發點是好的。儘管他表面很剛強,可是在面對親情時,卻又是展現了柔情似水的一面,這也正是王安石最爲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晚年的王安石由於被罷相,他返回江寧,這個時候他送別弟弟王安禮,還寫下過一首很傷感的詩作《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因寄吳氏女子》,在這首詩中他以一種極爲細膩的筆觸,把送別之時依依不捨的感受,還有對於女兒的思念之苦,全部融入進了這首詩中,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方式,也讓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憂愁,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
王安禮當時正是要赴京城任尚書左丞,這個時候王安石正好送別弟弟,在這送別的途中想到了遠嫁的女兒,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從而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一片深情,還有對於女兒的思念,整首詩其實並沒有什麼高超的技巧,寫得也是很普通,但是通過這麼短短的四句,我們卻是感受到了他的一片深情,還有對於女兒的擔憂,所以寫得也是很感人。
無論是女兒還是兒子,不管多大了,他(她)在父親的眼中永遠都是孩子,所以在開篇的兩句中,王安石便是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由於送別弟弟的途中來到了荒無人煙的地方,再加上當時又是下起了淅淅瀝瀝的雨,這也使得他內心更加的傷感,所以在這兩句中,他重點刻畫了內心的變化,這也使得這整首詩立馬有了一種淡淡的憂傷,從而也爲後面的一句做好鋪墊,立馬接上來,寫了自己當時的情形,淚水原本早已是染溼了衣裳,可是自己卻又渾然不知。
結尾又是再次青春出了內心的憂愁,寫得也更加的深刻,“除卻春風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這個時候已經了送到了很遠的地方,所以也就沒有了春風和蘆葦,但是這個地方依舊還是碧綠,這就好像當年你送我過江一樣,現在想來那已經是很遙遠的一件事情。
王安石這首詩寫於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此時的王安石已經被罷相,這對於他來說是一種打擊,不過他卻並沒有表現出來,要知道變法是他一輩的理想,原本已經開始了,但是卻兩次被罷相,這也使得他感慨萬千,所以在送別弟弟時,他不僅擔憂弟弟,同時也想到了遠嫁的女兒,所以在這首詩中,他正是把那種擔憂,還有思念之苦,以一種極爲悲情的口吻描寫得很是真誠,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如此悽美的一首詩,那也是值得我們一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