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二十多年前,麥德龍、沃爾瑪、家樂福、樂購等外資大超市進入中國,憑藉先進的經營模式迅速在中國打開局面,到現在它們紛紛退出中國,說明了中國的零售業正在崛起。作爲一家倉儲式會員制超市,麥德龍主要面向單位、中小企業等專業客戶,以做批發爲主,後來因爲業績不行,又向個人會員開放,但在中國依然難以打開局面。

2019年10月11日,根據英國路透社報道,德國零售商麥德龍(Metro)11日表示,已同意將其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出售給北京物美超市,價格約19億歐元,摺合爲148億元。報道指出,麥德龍在中國的業務包括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95家門店和房地產資產。

交易完成後,物美集團將在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中持有70%股份,麥德龍繼續持有20%股份,剩餘10%的股權目前由麥德龍中國合資公司中的小股東持有,並且準備出賣,屆時物美集團將佔麥德龍中國80%股份。交易雙方預計最遲在2020年第二季度完成交割。

麥德龍中國業務被收購後,意味着外資超市除沃爾瑪之外在中國已經全面潰退。2008年,麥德龍營收實現歷史最好的655.29億歐元,之後緩慢下降到2015年的592.16億歐元,2018年,麥德龍全球營收370.8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907.67億元)。

作爲世界五百強企業,麥德龍在零售界已經深耕細作多年,爲什麼還會在中國市場敗退呢?

麥德龍中國官網顯示,公司在中國的59個城市開設了95家商場,擁有超過11000名員工和逾800萬名客戶,2018年營收入卻僅爲2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09.8億元),淨利潤只有2000多萬歐元。從中可以算出單店的銷售額是2.208億元,高於沃爾瑪、家樂福、永輝等超市的單店營業額。總的來說,麥德龍在中國還是有得賺的,只是賺得太少,而且從遠期來看也沒什麼增長空間,因此賣掉收回部分資金。

作爲一家倉儲式會員制超市,麥德龍主要面向單位、中小企業等專業客戶,以做批發爲主,後來因爲業績不行,又向個人會員開放,但在中國依然難以打開局面。在中國,大部分超市都是不需要會員的,進去就能買東西,付款很方便,但麥德龍是會員制的,需要辦會員卡才能購物。這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實在麻煩。買東西都要會員,增加了一道程序,而且是強制的,很多人都認爲這是沒事找事幹,遭到抵制也就難免。

另外麥德龍的產品價格高,大部分中國人對這家超市不感興趣。在中國,到處都是超市,便宜又購物方便,還有更便宜更方便的網購,因此麥德龍只能在大城市開店,在中國增長空間非常有限。

從二十多年前,麥德龍、沃爾瑪、家樂福、樂購等外資大超市進入中國,憑藉先進的經營模式迅速在中國打開局面,到現在它們紛紛退出中國,說明了中國的零售業正在崛起。在20多年前,中國人去商店買東西只能由店主遞給,現在去超市購物可以自由挑選,購物體驗提升了一個等級。

而印度由於沒有開放零售業,不允許外資超市在國內經營,至今90%的零售店還是以夫妻店爲主。印度政府認爲,如果放任沃爾瑪、家樂福等跨國集團進入印度,其先進的經營方式、成熟的管理理念必定對夫妻店產生毀滅性衝擊,影響很多人就業。

但從中國的情況來看,這種觀點並不準確,開放外資超市,實際上可以學習它們先進的經營模式,等本國人學會後,憑藉更瞭解國情,實際上是可以擊敗它們的。

其實印度政府也想開放零售業,但因爲印度是民主國家,民衆是有選票的,好幾千萬的小店店主反對政府這樣做,嚇得政府也就遲遲沒有改革。短期內,小店店主勝利了,但從長遠看,這種在溫室中長大的本土零售商不僅毫無創新與競爭力,並且降低印度人的購物體驗。

麥德龍戰敗後,現在中國的外資大超市就只剩下沃爾瑪一枝獨秀了,可見沃爾瑪作爲世界五百強之首,實力還是非常強勁的。

發展到今天,中國已經出現華潤萬家、永輝超市、物美超市、步步高超市等許多競爭力強悍的大超市,逐漸把外資大超市擠出去,未來隨着競爭力的增強和國內市場的飽和,還將走出國門和國外大超市爭奪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