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可能很多人看了莫名其妙。

看下去就知道了~

從手指腳趾,到臍下三指

尚未學舞時,我們幾乎全身都處於沉睡狀態。

剛開始學舞,我們最先聽懂的是“腳掌貼地往外擦”、“手指往遠夠”之類的要求,漸漸的我們的手指有了知覺,腳趾更加聽話靈活。

到後來,老師會要求“繃腳繃到頭”、“七位架起來”等等,於是我們慢慢學會了抻住跟腱、提起股四頭肌、大胳膊往下旋。

再後來,我們逐漸嘗試“內側往外翻”、“骨盆端住”、“呼氣延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規律:學舞的過程,就像一個凍僵了的人慢慢甦醒,總是最先學會如何調動離身體的最末端(手指腳趾),而隨着漫長的訓練,我們將注意力和重點逐漸收回到身體的中心。

中間組合的練習裏,我們開始在意腹部是否收緊,後背是否打開,臀部是否穩定……

這樣,我們基本完成了學舞的第一步。

再從到臍下三指,到手指腳趾

五指併攏,食指放在肚臍下面,緊挨着肚臍,無名指所在的位置,“肚臍下三指”,叫做——丹田。

芭蕾並不講丹田,芭蕾講的是核心。但核心講起了有點複雜,爲了便於理解,本文藉助古典舞的概念,把核心微縮成一個點來看。古典舞訓練從頭至尾,都貫穿着身韻元素,而每個身韻元素,都是離不開丹田。我們拿最常用的“提沉”來舉例看看丹田扮演什麼角色:

沉:通過呼氣,使氣息下沉,感覺氣沉丹田,以沉氣帶動腰椎從自然垂直狀一節一節下壓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彎狀。

提:在沉的基礎上,感覺氣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時以胸之力帶動腰椎從微彎狀一節一節直立,提至胸腔之氣隨着頭頂虛空而感覺向上延伸。

丹田,是核心的核心。古典舞所有的動作,哪怕是動一下手指,都是從丹田處開始發力,逐漸傳導到身體的末梢。對於不經過丹田而直接動末梢的初學者,古典舞還有一個專門的術語來形容——“掄大膀子”。

由丹田終,再由丹田始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從手指腳趾開始“打通任督二脈”直至丹田的。她們的注意力一直就停留在了指尖腳尖——注意力放腳尖的人,腳腕變得(相比身體其他地方)過於有力,反而損傷了下肢其他部位;注意力放指尖的人,就漸漸練成了雞爪子,練成了不乾不淨的歪範兒……然後就走遠了。

好像打怪升級,要不停的挑戰更難的怪才能維持升級速度,一直在新手村打小怪,等級上不去不說,還磨損裝備。

當然,更多的人,在老師的指導下走出了新手村,開始做腹背肌、平板撐、推彈力帶……但這些練出來的力量,一直困在軀幹裏無法對外輸出,做單一核心訓練時看似能力很強,但跳起舞來依舊是麪條一根。

怎麼辦呢?

由丹田終,再由丹田始。

所以,老師說的“指尖延伸”“腳尖往遠”和你理解的很可能不是一個意思,畢竟人家的思路是到丹田兜了一圈的。

看着似乎是立了個半腳尖,但其實先要把軀幹穩定住,調整成適宜半腳尖站立的狀態,再從骨盆開始轉開伸直,一直延伸到腳腕推地;看着似乎是伸了個手,其實是從後背開始往遠延伸,再帶動大臂小臂直至手指……

沒有領會到這一點,那麼舞蹈永遠是外在的、無力的、不痛不癢的……業餘的。

還是要去練啊!

是要去練啊!

要去練啊!

去練啊!

練啊!

啊!

End

編輯:糖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