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日

紀實攝影、新聞攝影、人文紀實、人文地理……這些看着差不多的名詞到底應該怎麼區分?

【周賽時間調整】由於葉梓老師本週在深圳授課,排期較緊,本週微博超話 #365天拍攝計劃# 周賽合併至下週,參加周賽方法:

1、登陸微博;

2、進入超級話題 #365天拍攝計劃#;

3、點擊“發帖”發佈照片即可。

早安,我是葉梓。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824天,我們今天來聊聊什麼是紀實攝影。

攝影:George Rodger,馬格南圖片社創始人之一

我們之前也有提到過,現在很多人可能是對紀實攝影有所誤解的,但是另一方面現在攝影還有很多的定義是沒有完全定型的,還在一個糾結和討論的過程中。因爲攝影是一個相對比較年輕的藝術形式,總共纔不過200年,所以即便我們給它一個定義,也只能說是現在對它的一個定義而已。這是我們討論這個事情的一個大的前提條件,不過我們也不能因爲它的定義還有爭議就不去討論它,還是可以來講一講的。

我們會這麼來形容紀實攝影,我們說它是主要記錄現實的,尤其是那些即將消失的社會現實的,描述人類的生存狀況或者歷史事件爲主要目的的攝影類別。它在社會學的意義上是有記錄和保存歷史的文獻價值、檔案價值的。那麼這裏就有幾個問題:第一是它記錄人類的生存狀況,不見得是要直接拍人,對不對?它其實也可以拍人的建築物,甚至是那些跟人的生活有一些關係的自然的景觀,比如說大森林。那麼有人就說了“這不是風光攝影嗎?”其實不一定,要看你的拍攝目的是什麼,如果你只是爲了刻畫自然,那是風光攝影。但如果你拍這個片子它有一個很明確的是用來記錄我們的生存環境的這麼一種目的的時候,這一組照片合起來它應該是可以歸爲紀實這一類的。但是就中國現在的大衆理解而言,紀實攝影的被攝對象主要還是拍人,可以是單張也可以組照。通常我們爲了深入地去記錄、挖掘或者是爲了講好這個故事,紀實攝影通常是以一個長期的拍攝項目來進行的。我之前也反覆跟大家說過,我在水立方的個展的主人翁,那個被我記錄的姑娘,我拍她前前後後拍了兩年之久。說到這裏,可能有人會有另外一個疑惑,覺得紀實攝影好像是那些憂國憂民者纔去做的事情,跟我們其實很遙遠。但實際上因爲我們自己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所以你哪怕就是用手機、相機簡單的記錄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算作一種紀實攝影,但是這樣的照片檔案價值只是對我們自己來說非常寶貴,對整個社會而言它的價值有多高就另當別論了。還有一種普遍的誤會就是認爲紀實攝影必須是黑白的、沉重的,有人甚至是覺得黑白的窮人照就是紀實攝影或者是必須要對底層人民有人文的關懷,這其實是一種非常片面的看法。因爲紀實攝影的背後雖然有人文精神,但首先它不一定是自上而下的一種“關懷”,這種關懷打引號的,是帶貶義的。另外它的拍攝對象也不一定是人,我們剛纔說過這個問題。

攝影:George Rodger,馬格南圖片社創始人之一

最後再解釋兩個相近詞彙,一個是“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有一種說法是說新聞攝影可以被理解爲是紀實攝影的一種。這個說法我覺得沒什麼大錯,你看很久以前的那些新聞攝影,其實它是比較明顯的有着一種檔案價值的,但是如果就現在正在發生的事件、正在拍攝的新聞照片而言,它和紀實攝影有很明顯的區別。新聞攝影它要在最短的時間裏來發布,它對時效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是紀實攝影一來是本來拍攝時間就長,不緊不慢的,而且發佈的時候也是不緊不慢的找到一個最好的時機、最好的形式來發布。所以它的檔案價值是要在時間流逝以後才逐漸顯現出來的,並不是現在就要拿出來。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新聞攝影是有自己的崗位的,你可以去報社應聘,但是紀實攝影師就很難養活自己。當然如果你結合當下時事去拍紀實,比如說你跑到俄羅斯去拍酒吧裏的看球的人,那如果你拍的那個酒吧裏沒有什麼特別的事件發生的話,你拍的照片就算是新聞紀實,它是一種跨界的攝影題材。

攝影:George Rodger,馬格南圖片社創始人之一

另外再解釋一下“人文攝影”和“紀實攝影”之間的一個差異。這兩個詞在什麼時候該使用它其實一直都有爭議,但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使用紀實攝影這四個字的時候會更偏重於對身邊或大或小的人物、事件、環境的長期深入的記錄,就是它是夠深入的。但是人文攝影更偏重那些對我們遙遠的不熟知的事物的一種表象的描繪。比如說我拍兩年的那個Lily這就通常會被稱爲紀實攝影;但是如果是我去非洲,然後拍了一些原始部落的環境人像,這就可能會被稱爲人文攝影。那人文攝影還經常和其它的攝影發生跨界,比如說有着人類的文明的活動痕跡,類似建築、路面或者電線杆,這樣的風光照會被稱之爲“人文風光”或者是“人文建築”。如果描述的是一些特別的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環境,它可能會被稱爲“人文地理”。如果我只是在旅行過程中拍攝的可能會被稱爲“旅行人文”。但是“紀實”兩個字就不能和風光、建築、地理結合在一起,它只能和“新聞”這個詞或者是“人像”這個詞結合在一起變成“新聞紀實”或者“紀實人像”。

這就又回到了那個問題——現在紀實攝影的被攝對象主要還是人本身。所以你可以看出來我們確實現在有很多的攝影詞彙的定義就不是那麼清晰明瞭的,但是我覺得我們不用爲此過分的糾結,因爲攝影比較年輕,語言本身又在不斷的進化,所以今天的意思明天還不一定怎麼樣。紀實也好人文也好,這兩個詞以後怎麼定義,我們可以懷着包容的心態去拭目以待。再說了,我們只是想拍點自己喜歡的東西,至於它們會被貼上什麼樣的標籤,這不會影響我們拍照這件事情,不會影影響我們的學習進度和我們拍照的初心。

那今天就聊這麼多,最後我想留一個小作業:有一位英國的攝影師,他拍攝了很多的一戰、二戰遺留下的碉堡的殘骸的影像。有些殘骸即將消失了,風吹日曬的政府又不保護,他的拍法是從這一棟建築的四個角的方向,45度角方向跟它保持同樣平的一個高度平拍四張照片,並且從正上方往下拍張照片作爲檔案留存。他拍這個項目的原因是因爲他很喜歡這些地方,因爲有小時候去玩,但是這個地方現在即將消失了,他想做一些紀念。那麼他爲此甚至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因爲他要保證是處於水平高度拍過去的,那麼有時候碉堡在山頂,他就僱直升機飛到碉堡的水平高度從側面拍過去,他的拍法非常的單調也是非常嚴謹的。那我想請問大家的是,這樣的拍法算不算紀實攝影?請在留言區告訴我們你的答案。今天的早自習內容估計會引起很多人的一些思考,如果你有什麼思考,有什麼疑惑,也歡迎在留言區進行討論。

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824天,我是葉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衆號“攝影早自習”,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