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俄罗斯历史上的最强朝代——苏联解体,俄罗斯领土面积从苏联时代的两千二百万平方公里,骤减为1700万平方公里,三大边缘板块——东欧西部、中亚,还有南高加索的当地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均独立建国。

当苏联解体时,为什么俄罗斯不阻止加盟国的退出,反倒主动帮助?

毫无疑问,这是俄罗斯国家文明体系的历史性大溃败!只不过,当这一切发生时,苏联继承者——俄罗斯联邦,它的态度却十分离奇:它并没有强力阻止前苏边缘板块脱离,而是默认,甚至暗中推动了这种脱俄浪潮的发生。这个就有些费解:毕竟俄罗斯这个国家是出了名的迷恋领土,正是靠着几百年如一的领土扩张执念,俄罗斯才得以做大到今天这种规模,这样的的国家,咋就舍得大笔一挥,把500万平方公里领土就这么甩出去呢?

是西方的压力?这个倒也没错。毕竟苏联实在太庞大了,即便现在倒了,但只要地盘还在,说不定将来哪天就东山再起。所以,在整垮苏联这个政权体系后,西方还得趁热打铁,将其国土予以拆解,这样才能削弱其之地缘潜力,降低其潜在威胁。

但这就是主要原因吗?非也。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俄罗斯(苏联)再怎么样也是曾经的超级大国。只要它自己不答应,光凭那凶悍的核武库,西方就绝不敢太过硬逼。那么,是西方的利诱?为了推动苏联解体,西方的确给俄罗斯联邦乃至人民有过不少承诺——虽然这些许诺后来被证明大半是忽悠,但至少在当时,对俄罗斯而言还是颇具诱惑的。但这也不是主因。毕竟500万平方公里啊!啥好处比的上这个?而且西方也不过是开张支票而已,即便是当时也未真就给出——这样俄罗斯也上钩,这莫斯科的智商也太让人捉急了吧!

当苏联解体时,为什么俄罗斯不阻止加盟国的退出,反倒主动帮助?

所以,外因并非关键。俄罗斯之所以会在苏联崩盘时任由边缘板块离俄独立,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其自己。而说到自身原因,人们多会认为:是俄罗斯的衰落以及边缘板块抗争力量的增强,导致继承苏联遗产的俄罗斯联邦已无力压制,唯有选择妥协。这种认识并非毫无道理,但却失之片面:当时的俄罗斯衰落不假,但还至于完全混乱。苏联解体时,苏共跟俄罗斯联邦之间的权力交接还是相对和平有序的,并没有爆发什么大范围、长时间的战争或骚乱——所以从始至终,莫斯科的组织发动体系,尤其是军队,依旧维持在基本水准之上。

既然苏(俄)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最大支撑——军队依然有力。那即便俄罗斯已不再用利益去笼络边缘共和国,但用武力镇压“叛乱”,那还是可以做到的。但俄罗斯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默认了边缘板块脱离的发生。甚至,某种程度上还有所推动——当时的中亚地区,长期享受苏联中速的边疆补贴,俄族在当地也占据相当比例(苏联晚期,中亚最大的哈萨克斯坦,俄族人口比例将近50%),因此脱俄意愿并不强烈。反倒是俄罗斯,对甩掉它们很是积极——中亚五国的独立,与其说是当地民众的主观诉求,倒不如说是俄罗斯的主动放弃!

这样来说,苏联的解体,并不完全穷途末路下的情非得已,而在相当程度上,是俄罗斯权衡利弊后的主动放弃。俄罗斯干嘛要这么做?这个就要从俄罗斯的地缘环境,以及国情说起。俄罗斯国土由于纬度偏高,气候苦寒,故文明成色质量较欧洲文明圈一直有所不如。俄罗斯之强大,很大程度上是凭借其之庞大规模。而在引领人类物质文明风骚上,俄罗斯除了军事工业,其他方面与欧美主流文明体系相比并没有太大优势。

这就意味着隐患:因为文明成色的相对欠缺,俄罗斯文明的向心力天然不足:对东欧西部的边缘板块,像乌克兰、波罗的海沿岸三国而言,虽然板块属性方面,与俄罗斯的本部核心区同属东欧平原,地缘关系比较亲密,但跟欧洲文明圈的地缘距离也不算遥远。欧洲文明成色的更加发达,相当程度上抵消了俄罗斯因地缘关系产生的些许向心力。也正因如此,俄罗斯尽管跟东欧加盟共和国地缘关系亲密,却始终无法从文明体系层面,完成对它们的融合与同化。

当苏联解体时,为什么俄罗斯不阻止加盟国的退出,反倒主动帮助?

当然,虽然在文明体系上难以彻底融合,但俄罗斯却能凭着现实层面的强力,实现对他们的政治占领。但问题,这种靠强力获得的占有,天然存在不稳固因素,很难让人彻底归心。而由于文明成色的差距,使得俄罗斯又无法用经济融合的方式,化解跟当地土著民族间的隔阂——在东欧边缘地区认识中,加入西方体系的收益明显更大。文明成色的差距,以及西方近在咫尺的比较竞争,导致俄罗斯难以在经济、文化层面对东欧前加盟共和国形成强势吸引力,唯有借助强势的政治驾驭以弥补。这在苏联强大时倒也玩的下去,可随着苏联衰落,俄罗斯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捆绑与驾驭能力都大幅萎缩,再加上西方的推波助澜,东欧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力随之而大幅增长。

当然,对这种势头,俄罗斯也可武力弹压。但这不过是饮鸩止渴。由于东欧加盟共和国的脱离趋势已成,俄罗斯又缺乏相应的利益与情感纽带捆绑,如果动用武力,定将招致激烈反抗,继而形成战乱泥潭。即便俄罗斯最后将它们重新征服,但经过战乱,这些加盟共和国不仅不再是俄罗斯的国力来源,反倒成为拖垮俄罗斯整个国家体系的负担。

这就让俄罗斯很难受了。毕竟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国力大衰已成定局,甚至不排除二次解体的可能。在手头资源有限,前景又不看好的情况下,俄罗斯从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角度出发,有必要实行战略收缩,精打细算过日子。

基于这种考虑,俄罗斯经过反复权衡,做出的选择是:放弃其他边缘板块,只保留东欧本部与北亚。东欧核心区是俄罗斯的立国之本,当然不可能放弃。至于北亚,虽然眼下开发程度低,但是抵御辽阔,资源丰富,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这是俄罗斯东山的最大本钱。而且,由于北亚自然环境恶劣,所以人口稀少——换句话说就是维稳成本较低——这意味着俄罗斯并不需要为保留北亚投入太多国家资源,性价比十分合适。

至于东欧加盟共和国之类,尽管本身条件不错,但离心力太强,以前苏联强大时,倒不妨强留。但今日之势,强留非但收益全无,而且还要消耗大量国家资源,这对俄罗斯实在已不能承受之重。这种情况下,就算明知其实金饭碗,但也只能忍痛割肉,否则其就将成为拖累俄罗斯复兴的泥潭。

至于中亚板块,也是一个道理。中亚与俄罗斯东欧本部地缘距离比较遥远,而且由于区位过于偏南,偏离了俄罗斯矩形国土的东西向地缘主轴,东欧本部对其之地缘影响力相当有限;再加上中亚气候干旱,适宜常规工农业开发的地区有限,因此即便是在苏联时代,俄罗斯文明对它的经济、文化影响力都相对较低。俄罗斯对它的统治,除了军事政治的强力外,经济层面的利诱主要是通过直接的边疆补贴形式来操作。

这放在苏联强大时倒还可以。但如今俄罗斯衰落已不可避免,不管是政治军事高压,抑或经济援助,都无以为继。要是不趁早剥离,等到俄罗斯政治军事影响骤然衰退,边疆补贴断绝,它们免不了还是会生出叛逆之心。既然横竖都留不住,那索性趁早切割,提前止损不说,也算是好合好散,给未来留个地步,总比将来闹的反目成仇划算。

综上所述,尽管俄罗斯在苏联末期的崩溃和分裂已成定局。但在这个崩盘的过程中,作为继承者的俄罗斯联邦,依然展现了自己睿智果敢的一面。它的不阻止,不破坏,甚至于暗中推动,表面上是自折羽翼,但实际上,却也是结合自家家底和未来前景,所做的理性考量。在不可避免的最坏形势下,尽可能的为自己争取相对多的主动空间。

只不过,俄罗斯终归是大势已去,无论克里姆林宫再怎么精打细算,也最多就是在止损上头做做文章,对俄罗斯的衰退趋势,他们也无能为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体系也陷入整体崩溃,而之后的重塑过程中,俄罗斯更是备受磨难,伤口迄今没有痊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