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國家蒸蒸日上,影視媒體行業也坐上這趟發展的快班車,迅猛向前。 21世紀以來,一些以文學歷史爲主,通過學者們的自我講述而興起的電視節目日益增多,《百家講壇》可謂是其中的先行者。這檔在2001年夏季開辦的電視節目,其講述內容從文學歷史到軍事政治、從上古風雲到現今世界、從天文地理到科學技術,闡述之豐富難有出其右者。

▲于丹《百家講壇》現場照 故事化的選題、影像化的呈現、權威化的講述,使《百家講壇》一經開辦就聲名大噪。節目受衆越發廣泛,許多主講者也開始走向明星化的聖壇,爲世人所熟知,于丹就是其中之一。于丹曾憑藉主講《論語》而受到許多人的追捧,世人將這位有獨特見解,談吐不凡的大學教授甚至奉爲“國學大師”。可誰知,這個在國學圈佔有一席之地的于丹並不像常青樹般長存,如今她被北大學生轟下講臺,早已沒有當年榮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北大學生參加講座 原來,于丹因《百家講壇》爆火之後,就開始出各種書,到處演講以及上更多的電視節目,每天行程都安排得滿滿當當。2006年至2008年間,于丹可謂是和娛樂明星一樣曝光度極高的人物,因頻頻參加收益性的節目或活動,于丹獲得了數額可觀的經濟收益, 甚至登上“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由於世人的追捧,許多人開始大量購買于丹寫的書,“于丹熱”正式達到高潮。可當讀者們滿心歡喜的細細品讀一番後,覺得這些書籍和其他文化歷史類叢書沒什麼區別,見解、敘述等口吻也是老生常談,甚至有一些觀察仔細的讀者還發現於丹所著書籍中有不少內容是直接從其他書裏摘錄的。

▲于丹參加活動發表演講 閱讀這些書籍根本開拓不了自己的見解,無法有全新的領悟,看來所謂的大師也不過如此。有人好奇,爲什麼曾經在《百家講壇》中博學多才的大師變成了這番模樣呢?大概是在社會的一片喝彩聲中,于丹早已忘記了要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遠大志向,只是一味沉迷在誘人的利益中了。事實上,不僅于丹出的新書被人們所詬病,還有一些研究《論語》的學者對於丹在《百家講壇》中的見解也發出了質疑,認爲她所理解的《論語》是存在偏頗的。

▲于丹讀書分享會 于丹就此開始跌下神壇,走向沒落。2009年,作爲國內享譽無數的國學講師,于丹受邀到倫敦參加活動。活動結束後,一篇名爲《于丹倫敦街頭撒潑記》的帖子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于丹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據該篇帖子敘述:于丹爲人傲慢無比,對住宿條件有非常多的要求,僅參加一次活動就換了三個酒店房間,撒潑野蠻之至完全不像舞臺上所見的謙和有禮。

▲于丹身着禮服參加活動 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網友紛紛對於丹產生熱議,輿論一陣譁然。一個人的個人修養不是體現在聚光燈和舞臺上,而是體現在私下生活中。如果於丹真是如此,那這樣一個打着滿腹經綸幌子的國學大師又和娛樂圈中愛立人設的明星有什麼區別呢?時過境遷,沒過多久發生的一件事徹底給於丹的事業造成毀滅性打擊。

▲北京大學崑曲活動近照 2012年,于丹受邀參加北京大學崑曲講座,席間的觀衆之中大多是對崑曲頗有研究之人。在正式的國粹賞析活動中,于丹化着濃妝、身穿短裙,踩着高跟鞋,非常不合時宜,周圍的人不免有些反感。活動正式開始,于丹上臺演講,第一句竟然是:“我代表大家……”。臺下的北大學子紛紛發出噓聲,你一個對崑曲研究不深的人竟然在孔夫子門前賣弄,大家紛紛對於丹表示抗議,把她轟下了臺,至此于丹的事業徹底崩塌,從此被雪藏。

其實作爲一名文化學者,任何時候都不應該譁衆取寵,顛倒黑白。專心致志地做實事,搞研究才能爲人們所敬重。一旦失去鑽研學術的本心,就只能被世人所拋棄,跌入深深的利益漩渦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