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初淡出巨人網絡後,紀學鋒就未停過創業探索的步伐。

過去兩年多時間裏,這位遊戲圈大佬最高光的時刻當屬出任國內網遊“新貴”遊久時代聯席CEO。少爲人知的是,作爲創業者的他,一直在默默領導着一家名爲暢充科技的手機充電服務公司,這似乎與他擅長的遊戲領域並無多大關聯。

如今,這種關聯正在發生。繼今年1月獲得遊族網絡創始人林奇3600萬元融資後,近日,暢充科技又完成了Pre-A輪6600萬元人民幣融資,投資方包括三七互娛李逸飛、愷英網絡王悅、波克城市徐仁彬等國內遊戲圈的一線領軍人物,而領投人則是身爲暢充科技董事長的紀學鋒。

遊戲圈大咖“組團”斥巨資投一家手機充電公司是爲何意?按照業內普遍的分析,這暗含着曾打造《征途》遊戲奇蹟的紀學鋒即將開始新“征途”——在國內遊戲行業“流量紅利”時代行將結束的當下,嫁接手機充電第三方服務的多層面“共振”,其中所能激發的市場想象空間令人不禁遐想。

潛耕近5年,堅守非“共享充電寶”模式

暢充科技成立於2014年,主攻爲大型公共設施場所提供便民手機充電服務。創立之初,共享充電寶概念還未商業化落地。隨着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無處不在的手機充電成爲越來越多人的剛性需求。

一直以來,國內機場、火車站等公共場所常見的插座、投幣式充電站、廣告機充電站等充電設備,普遍存在着充電技術落後、充電速度慢、設備維護不及時、故障率高、安全隱患大、使用不方便等種種問題。

在成立最初的一年多時間裏,暢充科技創始人兼CEO米更林帶領核心團隊,將主要精力放在了針對上述痛點問題的新手機充電設備的設計研發上,這種穩紮穩打的風格使得暢充至今已積累了包括軟件、硬件、技術系統在內共計70餘項國內外專利和知識產權證書。

直到2016年,暢充科技的發展開始高調起來,市場開拓的步伐也逐漸加快。這一年,暢充科技的站立式手機充電設備開始進入國內多個機場、火車站、醫院及展館等公共設施,到下半年就建成了200多個智能手機充電站,每日覆蓋人羣達30萬人次。

當年10月,暢充科技獲得了1億元的天使輪融資,同時迎來了當時還是巨人網絡執行董事的紀學鋒加盟出任董事長。

進入2017年,國內共享充電寶“風口”驟起,一批公司攜鉅額融資入場,跑馬圈地式的擴張烽煙四起。但暢充科技仍堅持充電站式發展模式,這一年先後進駐一線城市的北京西站和水立方,以及上海科技館等大型場所,到2017年底,暢充已入駐全國 20 餘個城市的機場、火車站、長途客運站、三甲醫院、商場、 5A 景區等大型公共場所,搭建近千個服務網點。

與此同時,暢充在摸索由免費向收費模式轉變,充電設備產品也不斷更新迭代,經過一系列摸索和升級,無論是產品性能還是商業模式都不斷成熟和完善。

儘管如此,在共享充電寶風頭正勁的時候,仍有不少人將暢充的模式和共享充電寶混爲一談。對此,紀學鋒表示,相比於共享充電寶,暢充的產品應用場景更偏向人流量大的大型公共設施。暢充的充電設備無論在充電便利性還是安全可靠性,都可滿足客流應急充電的需求,這對於手機充電來說是更剛性的需求;此外,儘管同爲分時租賃模式,但暢充的免押金付費充電變現方式已獲得反覆驗證漸獲成功。

更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於共享充電寶,暢充的設備在提供充電服務之餘,成爲大型公共場所一道固定的廣告展示平臺,而這也爲其提供了在充電付費之外的廣告價值變現收入。

遊戲業“流量紅利”後時代,激發新想象空間

而更讓外界抱有巨大想象空間的,則是暢充科技所聚集起來的巨大線下流量入口,這在互聯網下半場各業態的流量爭奪由線上轉到線下的大背景下,顯然意義非凡。

對於國內遊戲行業來說,“流量紅利”時代的漸行漸遠已成爲業界共識。線上流量的增量空間隨着智能手機用戶量的飽和而逐漸萎縮,且互聯網巨頭憑藉自身強大的網絡效應不斷收割流量入口,這使得衆多沒有BAT背景的遊戲運營商在線上的獲客成本不斷高企,紛紛開始轉入線下爭奪流量入口,受衆覆蓋面廣且獲客成本低的流量終端備受青睞。

遊戲行業需求趨勢的演變也暗合了共享充電領域的發展態勢。艾瑞諮詢最近發佈的研報認爲,國內共享充電領域的一大發展趨勢便是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容,全場景應用成爲大勢所趨,而共享充電的各種載體將聚集起巨大的線下流量入口,這爲各領域通過精準廣告推廣獲取新用戶提供了更多可能。

儘管如此,共享充電領域不同載體的全應用場景擴容,並非都將殊途同歸。有業內資深人士就指出,例如共享充電寶領域的一些企業,其目前主要的應用場景集中在咖啡廳、KTV、酒吧、火鍋店等中小場所,如果放在機場、火車站、醫院等大型場所,則會由於其設備展示面小及加載功能單一等諸多因素限制,而無法承載起巨大流量入口的功能。“在咖啡廳吧檯上的共享充電寶很容易被瞥見,但在機場候機大廳,則很容易消失在視野裏,這是基本現實”該人士指出。

而對於已在各種大型公共場所隨處可見的手機充電服務站,則顯然已佔據了這一天然優勢,流量入口的價值更易被認可。紀學鋒就表示,過去近5年,暢充科技在潛心深耕大型公共場所的手機充電服務,已經做足了功課。

據他介紹, 目前,暢充已經推出了兩種兼具美觀和實用性的成熟充電方案。暢充站立式手機充電服務站外觀時尚而又極具辨識度,不但與現代化公共場所匹配,同時引導性強,能夠讓用戶快速找到充電站。在2017年全新推出的座椅式手機充電服務區,更是從用戶體驗出發,將充電真正上升爲以人爲本的公共服務,在不影響公共座椅的結構空間和佈局的前提下,邊坐邊充,爲用戶提供輕鬆、私密的充電服務。

暢充還充分考慮了各種公共場景的適應性,能適應不同類型的公共場景,例如能夠適應候車廳、登機口等大面積鋪設,需要解決電源走線、佈線等問題的充電服務區;適應醫院輸液區的定製充電服務區等。

充電便利性帶來的用戶體驗的不斷提升,無疑已經積累起了將其轉化爲流量入口的潛在爆發力。一個可以作爲佐證的數字是,目前暢充科技手機充電服務站單個網點設備每天的掃碼量最高可超過200次,如果以1000個已佈局的網點來粗略匡算,暢充每天的日掃碼量接近20萬次。

不過,紀學鋒也坦承,由於暢充過去精力都集中於充電本身,掃碼成交的流量未轉化爲活躍用戶流量。未來5年內,暢充將拓展2-3萬個公共場所手機充電應用網點,同時將網點下沉到餐廳、便利店、地鐵等公共場所。與此同時,暢充將開發一款APP,着力發展活躍用戶,隨着應用場景的擴容而帶動用戶流量的規模化。

由此,不難理解,爲何暢充科技能收穫國內遊戲圈大咖們的“組團”鉅額融資,他們顯然已瞅準了暢充科技所承載的線下游戲用戶流量轉化的巨大潛力。而讓不少業內人士感嘆的是,當初紀學鋒突然出任暢充科技董事長時讓業界一時不明究竟,直到兩年後的今天,大家才懂得其中的佈局深意。

對於這種深意,紀學鋒直言道,隨着國內移動互聯網行業的成熟,無論是手機廠商、軟件應用企業還是遊戲廠商,企業很難再能直接觸達用戶。手機充電解決了出行用戶充電的這個剛性需求,可以直接觸達用戶,是一個新的流量入口,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物聯網科技領域新“獨角獸”雛形漸顯

按照暢充科技的最新定位,其志在打造新便民服務領域的物聯網科技公司,這一頗具新意的提法預示着,一年之內獲得上億元投資的暢充科技,其正在謀劃的棋局遠比想象中深遠,一個新的“獨角獸”企業或已顯雛形。

對於“新便民”概念的定義,紀學鋒說,新便民就是借用商業化方式提供高質量、可持續的便民服務,實現服務升級。對於暢充科技而言,則是通過物聯網科技的賦能來落地。那麼,一臺手機充電服務站如何穿透物聯網的磅礴世界?

紀學鋒對此表示,物聯網的根基是大數據,而手機充電站作爲新的流量入口,實現變現的方式就是通過大數據分析爲不同領域的廠商提供精準營銷服務,進而深層次提升用戶導流效果。

上述艾瑞諮詢發佈的研報中也指出,大數據服務將成爲手機充電服務領域最能提供增值服務潛力的方向之一。

業內有分析指出,隨着暢充流量效應的逐漸釋放,暢充有望構建起以充電服務爲基礎的公共服務商業生態,併爲互聯網等相關產業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而對於成立僅不到5年的暢充科技來說,其成長爲“獨角獸”的底氣何在?

在紀學鋒的總結中,這種底氣來自於“技術、場景、運維、資本”四個關鍵詞,這也成爲暢充科技未來發展的“護城河”所在。

其中,最讓創始人米更林感慨的是,暢充從初生以來對於技術研發的持續堅守,這一直是他直接管理和領導的部分。他表示,暢充堅持了充電服務的全產業鏈模式,即從設備研發、生產到充電站設計、運維,都由暢充的相關人員全程跟進。在暢充目前已積累了 50餘項發明專利中,甚至包括小到一根充電線的安全性和耐用性,技術團隊都做了數輪攻關。

在打造技術壁壘上,針對長期以來用戶關注的充電速度和消費痛點,暢充自去年年底率先與國內頭部手機廠商建立深度合作關係,投入大量研發資金定製了國內首款快充電路板,可支持10項快充協議,幾乎可覆蓋市面上全部主流手機的快充技術。

值得一提的一個插曲是,相比暢充科技潛心於自主技術研發,國內衆多共享充電寶運營商則正在陷入專利“訴訟戰”的泥淖之中。根據艾瑞諮詢統計,截至2017年8月,關於共享充電寶領域的專利糾紛就累計達到45起,衆多案件至今仍在牽扯部分運營商的巨大精力,甚至拖垮一些企業。

紀學鋒感慨道,暢充科技正是在行業起步的初期,就將產品技術定位在未來3年後的市場,其一大初衷就是不希望這個行業後來者模仿、山寨,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

誠然,隨着國內製造業加強自主創新呼聲高漲,即便是手機充電設備,也概莫能外,這一點也越來越來越決定着一個企業有多少底蘊,能夠走多遠。

據透露,暢充科技計劃於今年8-10月啓動A輪融資,屆時將迎來資本的進一步加持。2018年,我國智能手機用戶將達到13億人,這一數字無疑將爲暢充的發展平添進一步的想象空間。

看來,這隻“獨角獸”正在與時代同行,加速崛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