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哈佛女孩入了美籍,農村高考狀元卻淪爲階下囚,家庭教育決定人生 無數中國家庭,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比較。

比較工作、比較生活、比較房產,最後最關鍵的則是比較孩子。

最後又引申出一個概念,那就是: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

由此纔有了無數唸叨出現,你看看別人家孩子,那麼聽話,再看看你,真是爛泥扶不上牆。

如此說法,其實就是對孩子最大傷害,試問,每一個稍有認知的孩子又如何會希望自己不斷被父母跟別人比較?

那麼正確的教育方式該是什麼樣的?這個問題無疑需要所有的家長深思,深思後,進而反思,最後總結經驗。

下面就說說兩個別人家孩子的故事,看看故事中是否對我們有啓發。

在千禧年前的1999年,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傳來捷報,該校一個女生居然被哈佛大學特招錄取了。

這特招可不比靠投資學校拉關係的那種特招,而是實打實的因太過優秀直接入學,不僅直接入學,還獲得了全額獎學金。

頓時那孩子父母成了無數父母學習的榜樣,那個女孩也成了無數爸媽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這女孩,很是出名,她就是哈佛女孩劉亦婷。

在1999年那個時候,能留學哈佛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和今日無數學生爲了鍍金去國外找個雜牌大學上上概念根本不同。

正因爲稀有屬性,這個女孩的成長經歷,引發了無數父母的好奇。

好奇完之後,就有出版社鼓譟女孩媽媽,你家丫頭這麼厲害,你咋教育的啊?

於是一本2000年特別暢銷的書籍《哈佛女孩劉亦婷》,在推手助力下,橫空出世。作爲母親,劉亦婷媽媽將自己的育兒心得全盤托出。

這本書,也曾經在我媽案頭上擺了好久,要不我也不會在這裏跟你們寫文章吹牛了。

縱觀全書,都在定義一個概念那就是"登高眺遠",意思是孩子的成長,真的是需要培養,而且這種培養,不是喫喝無憂,而是真正的高瞻遠矚式的教育和培養。

在現如今的社會,早期教育已經非常普遍,但這種都是以教育機構培訓爲主,很少有父母的親身參與,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父母。

而劉媽媽在子女教育上無疑是超前的,在書中她說了對孩子的五感教育,還有通過大腦刺激來激發潛能的新潮教育方式。

進而在後續的學習生活中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此可見,這生命的華章應從早教開始,而家長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經歷過早期教育之後,更關鍵的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也就是學以致用進而思考的能力。

歌德說:光有知識是不夠的,還應當運用,光有願望是不夠的,還應當行動。

如何理解這句話,就是在教育和成長中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聽、去看、去想、去嘗試。

而這一切,又都和父母的溝通能力還有父母處理和孩子關係能力有關。

實踐是金,只要實踐就會犯錯,這個時候面對錯誤是耐心開導還是煩躁回應,往往會讓孩子人生觀不同。

正因爲教育理念的超前,纔有小劉亦婷學習習慣與思考習慣的養成。

在小學階段,劉亦婷養成了學習 六大習慣。

1:尊重學習時間,不浪費在無用的事情上。

2:養成積極休息的習慣,讓學習和生活勞逸結合。

3:獨立作業的習慣,在學習上不依賴以後生活上就會不依賴。

4:使用權威工具書習慣,這也是後續不斷深入學習的關鍵,從書本上找答案和疑問。

5:正視錯誤的習慣,只有知道錯誤,纔會反思成長,這也是逆向培養的過程。

6:保護視力習慣,這是基於對健康負責的態度。

所有這一切其實都是習慣的養成,最後付諸於生活之中。

可惜時間過去了20年,今日的少年人又有幾人能抵擋手機的誘惑,又有多少孩子,在沉迷遊戲之後早早就戴上眼鏡,又有多少人將時間浪費在了無聊的LOL甚至還和父母組團廝殺。

負責任的父母,最該做的是什麼?

第一是以身作則,讓孩子有天然的榜樣。

第二是溝通技巧,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交流方式。

正因爲小學養成的六大習慣,讓劉亦婷在初中時具備了承受壓力的能力,經歷過初中階段的不愉快和小劫難之後,少小的她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千萬別爲小事爭吵,因爲一時的激動會釀成大禍!

這道理是今日無數成年人都無法避免的缺陷,卻在一個初中生那裏被精準實踐。

每個孩子的成功都沒有巧合,有的是父母教育的成功,有的是學校教育的成功,有的是社會教育的成功,大部分是各方協力的成功,但是家庭教育依舊必不可少,是最基礎的教育,別的教育環節無法越俎代庖。

雖然今日的劉亦婷,已經入籍美國,成了美國媳婦,可是基於個人選擇的事項,我們也沒啥好指責的,大家口下積德,專注好分內之事即可。

劉亦婷的成功,最關鍵就是家庭教育的成功,按智力水平而言,算不上天才。

下面要說的就是反面案例,一個智力天才,是如何在缺失家庭教育上沉淪的。

一個標準90後,出生於四川涼山州一個山溝溝裏面。

一般而言,出生在山溝溝裏面的孩子,天生就會在人生的起跑線上處於下風。

這孩子也一樣,家中世代務農,如果不出意外,這孩子將在20年後成爲南下東進北漂大軍的一員。

但是上天在給你苦難的同時,也會給生活留一條縫隙,讓光明照進黑夜,這縫隙就是智慧。

家中的窮困,並沒有讓少年失學,反而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幫扶下,一路在學業上走的順順利利。

從小到大,從小學到初中高中,這個孩子成績都可以用品學兼優來形容。

就好像全部的技能點都點在了學習上。

由此纔有了一個山窩窩中的奇蹟,這孩子成了2008年四川涼山州高考狀元,隨後在家人殷切的期望中,在老鄉們一分一釐湊足學費後,成了一名光榮的四川大學學子。

這孩子就是名噪一時卻又因殺人而沉淪的曾世傑。

曾世傑的人生,因爲起點的不公,其實和劉亦婷有稍許區別,但是聰明程度絕對是沒的說的。

這聰明在很小的時候就體現了出來,面對聰明的弟弟,善解人意的哥哥僅僅唸完高中就輟學打工,目的也很明確,培養一個家中希望出來。

就這樣,少小就揹負了家庭希望的孩子,成了一個不愛瘋玩,惟願看書的孩子。

不愛玩,喜歡看書當然都是好習慣,但從另一個方面解讀,也會有缺憾。

那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沉悶的生活中太過孤獨,這孤獨是家庭給予的,是父母溝通不了給予的。

我們不能指望,一個母親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的家庭,會有多少來自母親的教育,不能指望一個父親終日需要勞作養活家人的父親,能自身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窮不是藉口,但有時候卻非常致命,這個時候如果家人中有一個人可以給於小曾世傑性格上的引導,相信悲劇將不會發生。

但是,他沒有生在這樣的家庭,也沒有看過書懂得陪伴孩子的父母。

最後,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之下,他的心理疾病漸漸越發嚴重起來。

第一次是母親之死,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的曾母又一次走丟了,十天之後家人見到的只是屍體,這無疑是人間悲劇。當孩子見到屍體那一刻,除了痛苦,還有恐懼和無助。

作爲父親的曾爸爸無疑是不合格的,那個時候怎麼能讓孩子看到這一切?可是他不懂啊!

最後痛哭之後的曾世傑,變的內向,笑容變少了,變的更加努力學習了。

他將心藏了起來,只有一個發泄口那就是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學習,只有在哪裏他才能收穫成就感。

對,就是成就感。

可是這一切的成就感,在父親的不信任面前,成了又一次原罪。

高二時候,班中幾個壞孩子因爲賭博被抓了,學校中好壞孩子經常對立,在他們看來就是曾世傑告的狀。

懷疑過後就是報復,最後曾世傑就這樣莫名其妙成了出氣包被吊起來打。

面對校園凌霸,該如何做?

好的父母應該跟自己的孩子找回公平,但是曾世傑的父母卻選擇了沉默。

母親故去,父親保護不了自己,一個孩子的內心將受到多大的煎熬。

絕望的曾世傑想到了退學,最後卻在老師勸解下回到了學校。

即沒有得到父親的幫助,也沒有得到加害者的道歉,這出經歷讓曾世傑覺得人生無助,進而更加自卑,唯一的驕傲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

度過自暴自棄的一段時間之後,讀書天才又一次在考場證明了自己,607分的成績,高考狀元的榮譽,四川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曾世傑成了村中驕傲,家中驕傲,可是他自己真的驕傲嗎?

經歷一番財政風波之後,曾世傑順利成了一名大學生,在他看來,大學就是自己鯉魚躍龍門成就人生的起點。

憧憬是每個人都有的情緒,那一刻的山溝天才當然也如此。

可是憧憬只能是憧憬,輪番的打擊,讓曾世傑在大學過的艱難無比。

首先:是精神上的,無數大學同學都說,你好醜啊,爲啥不花錢去整容?

這讓內向自卑的曾世傑頭埋的越來越低。

其次:是金錢上的。

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正因爲是社會難免有各種社交,一窮二白的曾世傑難以融入其他同學的生活,即便他三番四次想要加入,卻也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備受歧視。根源則是,你個AA制喫飯都喫不起的人,我們咋個一起耍?

最後:當一個人失去了驕傲之後,往往就是爆發的開始。

大學之前的曾世傑即便家庭環境不好,即便生活不算幸福,可是他依然有驕傲,這驕傲就是成績好。

這也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託,看看故去的母親,看看管不了自己的父親,學習成了唯一的動力。

可是進入小社會大學之後,學習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唯一的驕傲沒有了,性格有缺陷的人就容易走極端。

極端到後來爆發,就成了犯罪的根源。

事發當晚,曾世傑同學們都在看小品,大家看的非常開心,唯有曾世傑無法融入其中,不僅無法融入還懷疑這羣人是在藉機嘲笑自己。

他們笑的越大聲,曾世傑覺得越刺耳,一不做二不休,爲了讓聲音消失,曾世傑抽出水果刀出門。

拿着水果刀的他,彷彿找到了久違壓抑的自我,見到一個女生,覺得她在嘲笑自己丑,一刀上去,女生身死,見到兩個同學,看他們恐懼的樣子,一刀下去,兩人受傷。

最後,這個孩子成了罪犯,一死兩傷成了悲劇的結局。

當他在法庭上痛哭流涕道歉的時候,道歉還有用嗎?

從開始的死刑到後續精神鑑定之後的死緩,高考狀元成了階下囚。

一個人如果失去了目標,又無人疏導,走上極端最後自暴自棄就成了必然。

疏導需要父母需要朋友,更需要自己,而這一切的核心則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一邊是不算聰明,卻在家庭教育下成了哈佛學子的劉亦婷,一邊是讀書聰明無比,卻在家庭教育缺失情況下,成了殺人犯的曾世傑。

他們的經驗教訓值得深思啊。

艾爾維修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好,也會成爲不平凡的人。

如何讓普通孩子變成不平凡的人,多看書吧,特別是和孩子溝通技巧方面的書。

現在無數家庭,對於教育問題確實非常看中,最喜歡說別人家孩子如何如何去刺激孩子們,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其實是完全失敗的,會讓孩子受傷的。

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健全心理教育,完善素質教育。

如果您還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纔不會傷害孩子心理,可以像我一樣,咱們一起看看這套教育書。

一套三本,分別從三個方面詮釋瞭如何跟孩子良好互動,如何培養孩子健全的心理。

《好父母不吼不叫》、《好性格讓孩子受用終生》、《正面管教》,這三本書能讓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會令孩子產生反感,還能夠做到不傷害孩子心理,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正向心態,讓孩子健康成長。

書也不貴,原價102,現在只要48就能入手,如果有需要,大家可以點擊下面鏈接購買,比花大價錢報心理輔導班,是不是划算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