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父母必須要儘早鼓勵孩子學會自立和自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有父母學會適時放手,孩子才能獲得做事的機會,長此以往才能獲得自理能力,擁有獨立解決事情的能力。

孩子可以可以生活在家長的視線裏,但是,不能在家長愛的羽翼下成長。孩子的獨立自強的品質,纔是將來一生的財富。 獨立性的培養一定是越早越好,但獨立性的培養絕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引導,一步步引導孩子掌握生活和學習的技能,擁有理解和解決事情的能力,從而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父母具體該怎麼做,纔有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呢? 1、給孩子機會去鍛鍊 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動手,儘管年齡小,但是他們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兩歲孩子要學會自己喫飯,三歲孩子要學會幹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疊衣服,自己端飯,自己收拾玩具。只有父母學會適時放手,孩子才能獲得做事的機會,長此以往才能獲得自理能力,擁有獨立解決事情的能力。

2.適當讓孩子接受一些挑戰,獨立解決困難

一開始,當孩子們喜歡自己嘗試做某事時,由於缺乏經驗和鍛鍊,他們可能會在這個過程中犯錯誤。但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有問題就衝進來,告訴他們怎麼做,甚至幫助他們做。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將無法自立,而將更多地依賴父母。其實,家長不應該在第一時間出手相助,而應該首先鼓勵孩子動腦動手解決問題,讓孩子發現自己的潛力,實現自己的能力。如果失敗了,父母可以選擇拒絕或只在孩子尋求幫助時幫助一部分,鼓勵孩子自己完成。

3、讓孩子參與事情的決策 家裏的簡單事情,父母可以聽聽孩子的建議,並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意見,讓孩子學着參與決策。比如我們週末去哪兒玩?窗簾換什麼顏色的比較好看? 從簡單的事情讓孩子參與進來,這樣可以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並且能夠使孩子體會到自己在家裏的重要性,鍛鍊孩子自主能力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從而減少孩子依賴心理的產生。

4、激發孩子的鬥志心 當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後,父母應該有意識有針對性的表揚孩子,這樣能激起孩子的昂揚鬥志和自尊心,從而產生“別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到,別人不能做的事情,我也要想方設法完成”的信心。

5、給孩子單獨設置一個區域、一段時間,讓他自由支配 每天給孩子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有時是玩,有時去讀自己喜愛的一本書,有時是畫畫,當然,有時忙來忙去什麼也沒幹成,但是孩子逐漸懂得了珍惜時間,學會了做計劃。

家長也可以單獨給孩子設立一個遊戲區域或生活區域,也可以給孩子搭一個小帳篷,這對於孩子的獨立培養也很有用。

父母必須要儘早鼓勵孩子學會自立和自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也要一點點的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學會約束自己,這纔是孩子將來成功的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