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東着重把握突出實用性、彰顯鄉村風貌、尊重農民意願三個方面進行村莊規劃工作,立足未來十五年的發展目標,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綜合考慮人口、區位、交通條件以及當地羣衆歷史淵源、血緣關係、地域風俗習慣等各種複雜因素,通過將城鄉發展遠景、人口流動情況、自然環境承載力等因子納入其中,形成管用、實用、好用的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做到不規劃不建設、不規劃不拆村。山東堅持規劃爲先、以人爲本、產業爲重,真正將合村並居辦成農民羣衆滿意的民生工程,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切實提高農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山東省現有農村常住人口4900多萬,行政村6.9萬個,村莊密度0.43個/平方公里,平均每個村700多人,與廣東、浙江、江蘇等省相比,山東農村人口多,村莊規模小、密度大。科學穩妥推進合村並居工作,對於解決村級組織運轉成本高、空心村比例高、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問題,綜合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推進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有重要意義。山東堅持規劃爲先、以人爲本、產業爲重,真正將合村並居辦成農民羣衆滿意的民生工程,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切實提高農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堅持規劃爲先,以戰略眼光繪就“路線圖”。合村並居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必須以戰略眼光綜合統籌各種因素,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方針,以完善的規劃方案爲工作推進確定清晰可行的“路線圖”。山東着重把握突出實用性、彰顯鄉村風貌、尊重農民意願三個方面進行村莊規劃工作,立足未來十五年的發展目標,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綜合考慮人口、區位、交通條件以及當地羣衆歷史淵源、血緣關係、地域風俗習慣等各種複雜因素,通過將城鄉發展遠景、人口流動情況、自然環境承載力等因子納入其中,形成管用、實用、好用的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做到不規劃不建設、不規劃不拆村。針對村莊風貌規劃,山東運用鄉村營造的方法,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儘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堅持以人爲本,讓農民羣衆當好“主人翁”。故鄉的山水草木、鄉音田陌寄託着農民羣衆的鄉愁,合村並居必須始終把維護農民羣衆合法權益放在首位,把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作爲根本出發點。山東堅持充分傾聽農民呼聲、尊重農民意願,深入細緻做好農民思想工作,不搞強迫命令“一刀切”,保證農民對合村並居工作的決策權、知情權和參與權,讓農民羣衆全程參與項目決策、實施、監管和驗收,真正當好“主人翁”。在規劃制定前,深入瞭解農民所思所想,綜合考慮未來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將農民羣衆意見作爲規劃制定的重要參考。初步規劃方案制定後,向社會公示,充分徵求農民羣衆意見建議,選擇經濟條件較好、羣衆拆遷意願強烈的村莊進行試點,探索經驗、穩步推進。在實施過程中,堅持黨建引領,按照方便生產、生活、居住原則紮實落實各項任務,充分調動了農民羣衆積極性、主動性,構築農民羣衆的“幸福家園”。

堅持發展爲重,促產業振興穩住“基本盤”。農村經濟發展是農民羣衆賴以生存之本,也是合村並居順利推進的重要動力。合村並居工作事關農民羣衆切身利益,必須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統籌考慮,不能機械的“合”,而要爲農民羣衆長遠生計着想,審慎穩妥地解決農民羣衆的生存發展問題,以發展產業、穩定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穩住三農工作“基本盤”。在合村並居實施過程中,山東各地注重綜合評估閒置宅基地價值,做好綜合開發,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增強農民和集體盤活利用土地資源的生財能力,促進城鄉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在村莊佈局與產業佈局結合上,山東各地根據人口集聚情況,綜合考慮產業優勢,結合當地資源稟賦積極發展多種產業,有序推進產業融合和經濟融合,如對有保留價值的老村莊發展鄉村民俗、健康頤養等產業,爲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打下堅實基礎。

【來源:閃電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