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營養性缺乏病,據1998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世界兒童狀況”資料估計,全世界有近20億人患貧血,其中90%以上是缺鐵性貧血,尤其是婦女兒童最易發生貧血。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結果:女性貧血患病率爲35.6%,孕婦爲42.1%,哺乳期婦女高達47.6%

早在1999年就有文獻記錄:從缺鐵性貧血的患病規律看,我國存在着一條鏈環模式的鐵缺乏社會羣體。這就是孕婦鐵缺乏—嬰幼兒鐵缺乏—少女鐵缺乏—孕婦鐵缺乏……如此週而復始。可見,嬰幼兒和孕婦是缺鐵性貧血最主要的高危人羣。

嬰幼兒出生後12年內,其血紅蛋白內70~40%的鐵是靠胎兒期儲備和通過母體獲得,母親在孕期供給胎兒、胎盤及臍帶生長所需的鐵高達375475mg。母嬰鐵代謝的研究表明,孕婦鐵代謝紊亂不同程度上影響着胎兒鐵代謝。因此,防治孕期缺鐵無論是對孕母和新生兒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爲乳母及孕婦的貧血情況比未孕未哺婦女更爲嚴重。

鐵是形成血紅蛋白的最重要原料。血紅蛋白是血液中運送氧氣和養料的載體。鐵不易被人體吸收,植物中的鐵吸收率只有1-3%。由於我國膳食中植物性食物佔主要部分,因而缺鐵性貧血是我國人羣中普遍存在的營養問題。

《微量元素鐵的健康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