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這種燃燒武器就是後來猛火油櫃的原型,原料直接取自酒泉和玉門附近的地下淺層石油。一般來說,猛火油櫃都由熟銅製成櫃內裝有石油配方。

石油無疑是當今世界的最重要化學能源。但在遙遠的古代中國,許多早期的運用案例就已層出不窮。只是基於當時的技術水準,其涉及的領域還是相對狹窄。但依然能在浩瀚的史海中留下許多亮點。

照明與墨料

班固就在《漢書-地理志》中提到過西北石油和照明用途

最早記載石油產地和運用潛能的古籍,是東漢班固撰寫的《漢書-地理志》。裏面記載了延安一帶出產的可燃液體。在後來西晉張華的《博物志》與酈道元的《水經注》中,也有相關內容描述。除了因生性粘重而被用作車軸的潤滑油,大部分早期用途就是照明和燃料。

在唐朝,段成武在《酉陽雜俎》中將低下淺層的石油稱爲“石脂水”。這種粘稠液體的提煉物被做成石燭,成爲點燃時間較長的早期固態燃料,平均1支的照明時間能可頂3根普通蠟燭。南宋文人陸游的《老學庵筆記》,還有用這種石燭照明的記敘。乃至近代的清朝咸豐年間,《臺灣府志》還記載新竹縣發過石油。當時有個叫邱苟的人,在地上挖出3米大坑,每天能收集6公斤左右石油。專門用來點燃手提燈。

沈括也在《夢溪筆談》中 記錄過外露石油運用

除了照明,古人還意外發現石油燃料的燻煙很濃且難以洗淨,所以將石油煙開發爲制墨原料。11世紀的北宋學者沈括,在末任延路經略使時,就對延安、延長縣一帶的淺表石油資源自了親自考察。他第一次用石油製成石油炭黑,並建議用石油炭黑取代過去用松木、桐木炭黑制墨,以便節省地上上的林木資源。由他首創的石油炭黑墨,則被譽爲延州石液。相關內容被自然收入進《夢溪筆談》,並未後來者所不斷學習。

此外,石油還被開發爲早期藥物。在南北朝的龜茲山區,就出產被稱爲石脂的石油。當地人相信石油可以治療頭髮和牙齒脫落,類似的風俗在今天的中亞和高加索山區都依稀可見。最後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所收錄,成爲主治小兒驚風的良藥, 並對瘡疾和箭傷有特殊療效。

李時珍也認爲石油具有醫療效果

正用石油洗澡的當代阿塞拜疆人武器發展實戰化

早期的龜茲鐵匠 就會用石油幫助淬火

還是在西域地區的龜茲,石油最早被用於製造武器時的淬火工藝,打造出聞名西域列國的金屬器皿。當然,所有人都不能無視石油的易燃屬性,並想盡辦法對這種特質進行開發。

公元6世紀末,石油武器終於在東亞被首次運用於戰爭。根據《元和郡縣誌》描述,突厥騎兵在北周武帝時代包圍和攻打過甘肅酒泉。當地軍民把火油點燃,燒燬敵軍的攻城工具。而這種燃燒武器就是後來猛火油櫃的原型,原料直接取自酒泉和玉門附近的地下淺層石油。

發源於敘利亞的希臘火 無疑是第一種真正的石油武器

當然,真正具備實戰化的此類武器,還要等希臘火技術完成東傳。大約是在唐末和五代初期,這種源自敘利亞的早期縱火裝備,通過占城國使者與阿拉伯海商的轉手來到遠東。很快就被非常倚重水軍作戰的吳越所採納,稍後又被與之爲敵的南唐學會運用。稍後就被吳越海船運往遼東,送給了與之有密切貿易聯繫的契丹。

一般來說,猛火油櫃都由熟銅製成櫃內裝有石油配方。櫃體上部有一個帶有蓋子的注油口,噴射的噴筒前部裝有火藥及點火引信。一般在使用前要先從注入口添加3斤石油,再向後抽動噴筒、將石油吸入其中。等到再次向前推出,內部的石油就會被引信點燃,焚燒近距離內的一定目標。如果人體被濺出的火油纏上,除非用幹灰撲滅,否則就會被灼燒致死。

希臘火在遠東 也最早被用於海戰使用時代侷限

大部分希臘火發射裝置 都不利於快速運輸

但正如其原版希臘火那樣,猛火油櫃在海戰中容易誤傷自己。所以需要選擇在風向、水流對自己有利時才能成功運用。例如在狼山江海戰中,吳越艦隊就是先機動迂迴到順流的上風口位置,纔對處在不利位置的對手釋放夥友。

相反,在後來北宋攻滅南唐的戰爭中,守將朱令贇也用火油機焚燒對方艦船。但由於戰場在不久後颳起北風,致使火焰逐步反燒到唐軍自己,造成了江寧政權的徹底潰敗。

《武經總要》中的猛火油櫃示意圖

由於是僥倖獲勝,宋人在戰爭後立刻撿起了猛火油櫃。在軍事著作《武經總要》中,詳細收錄了相關的使用方法。但他們很快意識到陸戰運用,遠不如在水上那樣快捷方便。這主要是因爲猛火油櫃本身沉重,所以在野戰中移動不變。而且使用前要預熱,難以在緊急情況下立即投入使用。再加上燃料消耗很大,自然給後勤運輸也增添了壓力。

此外,石油燃料容易爆炸,必須用鐵罐或者琉璃瓶才能長途輸送。因此,有限的猛油大都由各個城市守軍自造自用。尤其是在淺表石油資源豐富的陝北延州,非常爲當地駐軍所鍾愛。在某些西北邊軍的實驗中,一發猛火油能讓整個池塘中的魚類都毫無生機。但有限的射程和燃料儲備,終究不能代替當時大行其道的機械類武器。同時,原始火藥的出現,也讓軍隊有了新的助燃劑選擇。因此,其在軍事記錄中的比重就非常有限。

猛火油櫃成爲宋明之間的守城利器

到了明朝初期,還有火攻車用火油焚燒城門的記錄。在文人小說《東朝紀》中,就描繪了建文帝在南京城破前,用猛火油焚燬自己的宮殿。但遠在濟南等外省的城市駐軍,卻沒有相關的使用記錄。可見猛火油櫃在當時已趨於沒落。等到朱棣用自創的神機營統一全國火器研發規制,這類功能與早期火箭有所重疊的武器便被無情放棄。

雖然這些記載都體現了古人對於石油的早期認知,但當時無疑缺乏系統性的科學認知,以及能夠讓這種燃料發揮出巨大潛力的技術環境。此外,除玉門和延州有淺露石油,多數油礦都埋藏在較深位置。因此,直到20世紀的工業化時代來臨,纔有更多石油被開採和運用起來。乃至今日,成爲許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項牽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