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是清朝中晚期的重臣,在康熙时期于大臣之中有很高的威信,也很受天子的信任和看重。

但天子易位之后,一切的境况都不一样了。对乾隆帝来说,张廷玉虽然有功劳,但功劳过大,资历还比自己高,放在身边始终是个隐患,怎么用也难顺自己的心,再说他还勾结私党,相互争斗。在自己面前倚老卖老。因此,如何把他们赶出朝廷,成了耽隆帝日思夜想的问题。

皇帝要解决问题总是不难的,乾隆示意手下心腹仲永檀、御史弹劾张廷玉。就在张廷玉提心吊胆之时,乾隆帝突然发现仲永檀与鄂尔泰串通,遂把仲永檀投人大牢。

几年后,其他前朝大臣相继离世,乾隆帝自然把防范的重点转到张廷玉身上,这对张廷玉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左都御史刘统勋上疏乾隆帝,说:“张廷玉历仕三朝,威信很高,所以应注意晚节。如今外人对他的非议很多。说朝中官员他家就占了19人,这对国家来说不是好事。”

接着,弹劾张廷玉的奏章纷至沓来,甚至有人直言:张廷玉根本不配配享太庙,叫他配享太庙是对国家的羞辱。对此,乾隆帝深有同感。频频点头。

张廷玉可不是普通人,他身居政治高位多年,明白到这是最高统治者对自己不满了。他意识到,与其在这里等待天子的处置,还不如放弃一切富贵保存性命。

只是,张廷玉觉得生前不受待见,希望自己死后可以得到一些承认。于是他向乾隆帝强调:“我没有其他的心愿,只是希望自己死后可以配享太庙,这样我死后也可以瞑目安息了。”

乾隆帝一听这话就火冒三丈,转念想想他即将离开,也就默许许了他的请求。谁知,圣旨还没送到张廷玉手中,张廷玉就迫不及侍地跑到乾隆帝跟前谢恩。

乾隆帝勃然大怒:“只有功勋卓越的元老才配享太庙,你张廷玉有什么本事,又有什么功劳,配享此等尊荣。”随即,乾隆帝下旨,严查泄露消息的人。

结果查出,是张廷玉的门生汪由敦事悄悄说与张廷玉。这下,汪由敦倒霉,被乾隆帝革了职。

随后,张廷玉郁郁不得志地离开京师,回到家中养老。

离开京师不久,张廷玉去世。乾隆帝还是信守他和雍正帝当初的承诺,把张廷玉的神位安放进了太庙。如果张廷玉在黄泉得知,应该心满意足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