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小朋友们查看建筑尘封历史的早晨分享,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
朱棣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明君,在政治上励精图治,改革官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在军事上五征蒙古,收复安南,奠定了帝国版图。在外交上委派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交流。其文治武功达到了明朝帝王之最,创下了“永乐盛世”,若没有靖难之役的历史污点,甚至他的历史评价都不会低于朱元璋。
如此看来,朱棣堪称是大明朝的模范皇帝,为什么后来会有被移出太庙的事件呢?历史上确实有那么一件事儿,叫“大礼仪之争”,但是朱棣被移出太庙的可能性并不大,甚至为零。
事情发生于正德年间,荒淫无度的明武宗朱厚照突然暴毙身亡,死前也没能留下一儿半女的骨血,所以大明王朝的的继承人就成为了百官讨论的大事儿,按照明朝家法的规定,皇帝若无子嗣,可按照“兄终弟及”的程序传给同宗的藩王,于是威望较高的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帝)成为了新皇帝的最佳继承人。
嘉靖称帝后,在内阁首辅杨廷的策划下,有意要把朱厚照和朱厚璁的堂兄弟关系变成亲兄弟关系,以凸现嘉靖皇帝的皇位合法性,按理来讲,朱厚熜幸运的从王爷当上了皇帝,占了那么大的一个便宜,改口孝宗当老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这个朱厚熜却很有自己的性格脾气,认为自己有亲爹,坚持不认孝宗为父。
非但如此,他还为自己的亲爹抱不平,认为自己的父亲受到了极大的委屈,嘉靖想要借助自己手中至高无上的皇权让亲爹也能沾沾光,于是就有了后来把自己的亲爹追封为皇帝,还要把牌位送入太庙享受祭祀的荒唐之举,这明显与礼制相悖,但是嘉靖帝坚持一意孤行,最终凭借强权达成了目的。
但是在入太庙的时候,又出现了问题。由于天子九庙的约束,也就是说明朝太庙中只能供奉着九位皇帝,而现在太庙里已经有八位皇帝在里面了,如果再把自己亲爹摆进去,那自己就没有进去的机会了,如果想要在太庙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么肯定要移出一个皇帝牌位给自己腾空子,为了缓解政治阻力,当然是挑出一个离自己年代最久远的皇帝牌位了。
按理来讲,除了太祖皇帝不能被挑出外,其他最远的就是太宗朱棣的牌位了,但是朱棣的名气太大,嘉靖是有心没胆,于是大臣投其所好给出了一个主意,保留朱棣的牌位,并晋太宗为成祖,把在位时间最短的明仁宗朱高炽牌位移出来,最后嘉靖纳其言,明仁宗被移出了太庙,保留了“明成祖”。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