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在一個縣城內,有一家當鋪。

  鋪內有一老一少兩個朝奉,老的一位年約五十開外,姓孫名伯樂,少的一位二十來歲,名叫阿六。

  在一個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的臘月天裏。來了一個當貨人,孫老先生舉鏡一看,來者是一個身穿破舊的秀才袍服,年紀在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

  只見他從懷裏取出一個小包裹,給了老朝奉。

  老朝奉打開一看,內有一個小小的茶壺。

  這把茶壺既不像紫砂制又不像黃砂制,朝奉仔細觀察了一番, 用耳對茶壺的裝水口內聽了聽,對來人講:“相公,這把茶壺需當多少銀兩,多長時間?”

  秀才講:“老先生,我需當三載五十兩紋銀就夠了。”

  孫老先生沒說二話,就把茶壺放在寶庫裏,不多時,雙手捧出一個盤,內裝五十兩銀。

  一張當票出來, 請秀才清點銀兩,秀才把銀子、當票放進包裹後就走了。

  孫老先生見秀才走時,雙眼還在流着淚。 事後不久,來了一個家童,對老朝奉說:“老闆有請。”老

  朝奉跟隨家童而去。老朝奉走進老闆的內宅客廳。

  老闆先請他就座,然後開口說:“孫師叔,你是我祖父手裏學藝的,又與家父親如手足,您爲什麼把一把小小的紫砂茶壺,當值五十兩紋銀?可辜負了我家祖輩的恩德哩!”

  孫伯樂先生說:“人非草木, 樹大成材,人哪敢忘恩負義呢?我是絕不忘師栽培之恩的。 至於一把茶壺之事,確是一言難盡。如果老闆認爲當得不妥,由我來承擔。”

  不料老闆聽後就怒氣衝衝地講:“當然由你承擔。”

  還說:“ 從今天起我這個小本經營之家,不想再用你這個高才朝奉了,念在先祖面上,給你備一頓酒送行吧。”

  孫伯樂頓時雙眼流淚,但沒有相求,只是要求把那一把茶壺也一起帶走。

  老闆表示同意,便擺酒爲孫朝奉送行。臨走時,孫老先生打開小茶壺的蓋頭,裝滿了開水,說是好在路上解渴。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已過三年。在春暖花開的一天,來了一個珠寶商模樣的人到當鋪門口,尋找孫伯樂先生,可只見小阿六,不見孫老先生。

  商人就從懷裏取出一張當年當貨的當票給阿六小朝奉,說要贖回小茶壺一把。

  小阿六接過當票一看,頃刻感到發憂,但面上還是強裝笑容,口裏不停地招呼着:“請客商少候片刻,少候片刻!”

  自己即進內房向老闆通報。老闆接過當票一看也發急起來, 不敢怠慢,只得親自出迎,恭恭敬敬地請客商進鋪內,說是有言相告。

  客商心想難道老朝奉已過世,或有什麼意外?不由得跟着老闆進了內室。

  老闆馬上叫家童沏茶迎客。而後老闆開言說:“請客官多多原諒,那把小茶壺已不在小店中了,五十兩銀不用交納了,當票交還本店就是了。”

  客商聽了頓時一驚,臉色難堪地對老闆說:“這把小茶壺是我家祖傳之寶,如不贖回,我將成爲不孝之子。務請老闆想法,定要找回我那把茶壺。”

  老闆十分尷尬地對客商說:“怪我聽信小人之言,當年要那老朝奉賠了五十兩紋銀並把他辭退了,走時他把小茶壺也帶走了。”

  客商聽後,一邊贊老朝奉識寶,一邊要老闆找回小茶壺,否則,就去官府打官司。

  老闆沒法,只得派人四處尋找孫伯樂先生,差人終於找到了老朝奉。

  孫老先生聽說那位客商來贖小茶壺,心裏很是高興。

  回到當鋪後,孫朝奉取出小茶壺,把當年盛放在小茶壺裏的開水倒出來,只見熱氣騰騰,滿室一股香氣。

  不僅使老闆喫驚,就連知道此寶的那位客商也喫驚不小,三人共飲此香茗後,竟是其味無窮。

  這時客商懇請孫老先生,問他家中此寶如何有這般“仙氣”?

  於是,孫伯樂先生講了這茶壺的來歷:‘這把小茶壺, 名叫‘ 人精茶壺’,是件無價之寶,是古代泥塑名師不知花了多少年的心血製成的,是採集勞動人民在勞動中流汗時胸口上的汗溼積料,再採用名山上的名貴藥材煉成木炭後,裝進窯,多年燒成的。這把茶壺,故有多年的保溫功能,且水質清鮮,若用雲霧茶葉泡茶,喫了有降溫防暑的功能,實是一把寶壺。”

  說完後,他就問秀才三年前爲何將此寶送進當鋪?

  秀才含淚說了他的身世:“小生家境貧寒,母子相依爲命,三年前母親身患重病,出於無奈,只好將傳家寶當了五十兩紋銀,爲家母治病。後母病痊癒後,小生進京赴考求得功名,故今前來贖回家寶。”

  孫老先生聽後,立即站起身來,向秀纔行禮,口稱:“參見大人。”

  秀才也忙站起,伸出雙手將伯樂先生扶起,並跪下口稱:“先生,受下官一拜,謝當年先生對我母子二人的救命之恩。”

  此刻,當鋪老闆站在一旁, 羞得無地自容。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