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做“弱國無外交”,近代的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恰好可以用其來形容,清朝廷的軟弱腐敗,列強的虎視眈眈,都給這個國家帶來了極大的傷痛,不少中國人在國際上也備受歧視,讓人瞧不起,不過有一名外交官,憑藉自己的能力,卻獲得了很多國家的尊重,他就是晚清外交家黃遵憲。 1848年,黃遵憲出生於廣州嘉應州,並且於1976年參加順天考試,被錄取爲舉人,1877年,黃遵憲的同鄉,翰林院的何如璋被任命爲中國第一任駐日公使,因此邀請他一起去日本,黃遵憲欣然前往,這卻遭到了黃家人的反對,原來,清政府派遣駐外公使,是應條約約束,對此並不重視,外交官的職業似乎並無前途,黃家人也希望黃遵憲在家安心考取進士,不過對外部事情好奇的黃遵憲最終還是不顧反對,隨行出使了日本。

1877年,黃遵憲在何如璋的推薦下被任命爲駐日參贊,隨着何如璋來到日本神戶,展開外交活動,聰明的黃很快就有了一口流利的日語,在當地,黃遵憲風趣幽默,儒雅隨和的性格,也讓他結識了很多日本朋友,日本歷史學界也曾稱讚他是中國“最有風度、最有教養的外交家。”黃遵憲在日累計大量人緣,但是他對日本政府吞併琉球、侵略朝鮮的行徑,也是加以抵制,據理力爭。 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駐日大臣何如璋在呈給總理衙門以及北洋大臣10萬多字指出,“琉球如亡,不出數年,閩海先受其禍。”這些話都是黃遵憲所草擬,後來果然一一應驗,見證了黃的高瞻遠矚。 1882年,因爲外交事務的出色,黃遵憲調任了駐美國舊金山總領事,當時的美國通過了著名的排華法案,黃立刻向國內反應,然而懦弱的清政府並不願意多加干涉這件事情,黃只能憑藉自己職權,在美國地方政府據理力爭,他親自到美國監獄慰問被關押,罪名僅僅是因爲“不乾淨”的無辜羣衆,並大聲責問美國人:“這裏人多地窄、空氣污濁,難道監獄裏的衛生條件要比華僑的住處好嗎?”在黃遵憲的努力下,很多無辜的華工被釋放。 1889年,黃遵憲又被清朝廷人民爲駐英二等參贊,他有千里迢迢的遠赴英國,黃遵憲處理公務滴水不漏,對待英國人員進退有法,所以英國人對其格外的尊重,黃遵憲在到了歐洲之後,也閱讀了法啓蒙運動先驅盧梭、孟德斯鳩的著作,這讓黃遵憲對國內的形式有了自己的看法,因此他積極主張朝廷變革,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後,黃遵憲回國,成爲了維新派官員的一員,極力支持改革官制,以及其他變法。 維新派的行爲自然也觸犯了慈禧太后等頑固派的利益,1898年,慈禧發動了戊戌政變,殺害了大批維新派官員,並將在上海出任公職的黃遵憲押解北京關押在監獄當中,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黃遵憲作爲維新派領導人,是極少數未曾被殺害的官員之一。這主要歸功於世界強國英國的霸氣發聲。 黃遵憲被逮捕後,英國駐上海總領事向清政府聲明:“如中國政府欲將黃遵憲不問其所得何罪,必治以死,則我國必出力救援,以免其不測之禍。” 其威脅的意思也非常的明顯,如果清朝打算用莫須有的罪名殺黃遵憲,那麼英國不惜用包括髮動一場戰爭的武力手段,來保證黃遵憲的生命安全,日本駐華公使也向清政府表示,如果查辦黃遵憲,“有傷兩國交誼”。這不得不讓慈禧太后等人有所顧忌,最終將其釋放回老家。

晚年的黃遵憲依然致力於推進立憲,革命等工作,並且潛心新體詩的創作,最終在1904年病逝,他對中國所做出的事業,也值得所有人紀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