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中國,催乳師儼然成爲了一個搶手的新職業。奶水是新媽媽的頭等大事,誰要生孩子了,都會遭到三姑六婆的勸誡:趕快找個催乳師催奶吧!

  催乳師擁有極高的話語權和收費標準,催乳一次,收費三百是常態,如果貴起來,上千元都不少見,彷彿奶都是她們產的,孩子能喫飽都是她們的功勞。

  到底催乳師有沒有宣傳得那麼厲害?爲什麼催乳師這個神奇的職業只在神州大地上發揚光大了?中國媽媽們,真的需要催乳師嗎?

  爾虞我詐,亂象叢生

  催乳的本質就是乳房按摩,與高昂的收費標準相比,催乳師的門檻卻很低。大部分催乳師培訓班只需要三千元、7~10天的學習,最快的培訓班甚至只要1680元、三天即可“拿證”上崗。

2016年11月02日,湖南省郴州市,一家母嬰護理機構內。2009年,一位毫無醫學背景的前旅遊電視臺記者毅然決定轉行成爲催乳師。靠着敲門推銷和毅力,如今這位記者已經擁有了多家門店/視覺中國

  這些培訓班沒有任何學歷要求、也不要求學員有任何醫學背景,但是卻聲稱學成後可以進行“乳腺增生、乳腺炎治療”這樣的醫學操作。

  而所謂的“國家承認的催乳師資格證”,更是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職業大全裏,根本沒有催乳師這個職業,更沒有對此的資格認證。有報道稱2011年國家頒發了第一張男性催乳師資格證,但只要稍微動一下腦子就知道,就算真的有催乳師資格證,國家也不可能專門設置什麼“男性”催乳師資格證。

  對於居心不良的男人來說,千把塊錢的投資、三天培訓後就可以名正言順上門猥褻婦女還有錢收,這種宣傳的確是蠻有號召力的。

2014年2月16日,北京,醫院裏一位催乳師正在爲產婦做通乳按摩。儘管沒有任何資質,但是催乳師依然名正言順地進了醫院/視覺中國

  聲稱自己有催乳師資格的人,首先是在說謊,之後,如果她們張嘴閉嘴就能胡亂給產婦下什麼“小葉增生”的診斷,就是非法行醫。

  說到這裏,肯定有人有疑問:催乳師真的完全沒用嗎?我本人/我親戚/我朋友找了催乳師可有效了!事實上,乳房按摩並不是一項什麼新技術,合適的按摩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乳汁排出、維持母乳餵養,但這並非是神奇的“催乳”,只能說是“擠奶”。

  2013年《人類哺乳期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前往俄羅斯醫院參觀時,看到臨牀醫生會幫排乳困難的媽媽們進行乳房按摩。有效是有效,但人家可是正經產科醫生啊!而按摩不慎引起的乳房充血會因爲導致乳腺高壓,最終造成奶量減少。

  催乳師總傾向於“大力出奇跡”,爲了顯示自己在不遺餘力地工作,總會拼命擠壓顧客的乳房,而不當的按摩可能引起乳腺炎等疾病。

  2016年武漢大學的研究顯示,受訪的451個年輕媽媽中,有160人聘用了催乳師。這個比例實在是大得誇張,因爲本身排乳困難的產婦根本不會有那麼多,很多人已經把催乳師當成了產後的標配了。160人中有3人還因此患上了乳腺炎。而幸運沒被擠出問題的媽媽中,大部分也感覺自己是上當受騙了。

  催乳師常常誇大哺乳媽媽們的問題藉此自抬身價,之後再提出更貴的治療方案,同時還會運用類似美容院的話術,如果不交錢治療,那麼你就是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不愛自己的孩子,或者是丈夫不夠愛你纔不願意出錢,如果沒找她深一步按摩治療、落下病根,“幾十年後你就知道了”。

  中國催乳行業的問題不在於乳房按摩有沒有用,而在於這是一個毫無監管、充滿欺騙的叢林行業。那麼問題就來了,爲什麼這樣的行業,還可以在中國混得風生水起、供不應求?

  催乳到底是怎麼興起的

  催乳師興起的第一個契機,是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在國產奶粉難以讓消費者們信任、進口奶粉假貨橫行的時代,母乳餵養的重要性被一再強調。

  不過,儘管大家深知母乳餵養的好處,但令人意外的是,中國人母乳餵養率卻相對很低。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孩子出生後一個月,就可以開始嘗試各種食物,甚至還有人要給嬰兒服用米酒。這些不正確的傳統觀念都影響了純母乳餵養的推廣。

  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母乳替代品變得更普遍易得時,母乳餵養率開始不斷下跌。另外,中國的剖腹產率也在九十年代開始顯著上升。而剖腹產引起的疼痛和休養也是媽媽們放棄母乳餵養的重要原因。

  北京的一項研究顯示,在1990年,產後四個月還給孩子餵奶的媽媽只有56.9%,而產後四個月依然純母乳餵養的媽媽只剩下29.3%。要知道,根據WHO的推薦標準,純母乳餵養最好能夠持續6個月或以上。

2018年8月3日上午,廣州塔的450米觀景平臺上,一次“母乳餵養快閃”活動,母乳媽媽們以集體哺乳這種特殊的行爲藝術,呼籲大衆關注母乳餵養/視覺中國

  爲了解決母乳餵養率下降的問題,政府制定了一個目標,想在2000年之前實現產後四個月時純母乳餵養率達到40%以上。這個目標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實現,而且新世紀以來,母乳餵養率依然在不斷下降。

  雖然催乳師的數量在過去的十年內大增,但是中國的母乳餵養率並沒有因此增加。2016年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覆蓋30個省份的大型調查顯示,如今產後6個月時的純母乳餵養率只剩下20.8%。在城市地區,這個數字甚至還要減半。

  母乳餵養時嬰幼兒餵養的黃金方法。根據上述那篇《柳葉刀》的研究,假如6個月時的純母乳餵養率能夠上升至50%,那麼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可以降低5%。

2018年6月,韓國大邱舉辦的母乳餵養健康寶寶選拔大會,寶寶們在接受身體發育測試/視覺中國

  大家都知道母乳餵養好,那爲什麼母乳餵養率還是這麼低呢?

  因爲母乳餵養對很多人來說太難了。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四川等地的調查都顯示,過早斷奶的主要原因(40%以上)是因爲媽媽們“自感母乳不足”。然而,這是不是代表中國媽媽們真的奶水不夠呢?

  湖北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奶水不夠”並不能反映斷奶的真實原因,它之所以成爲主要答案,是因爲媽媽們想要選擇一個社會可接受的斷奶理由。實際上,媽媽們停止母乳餵養的更主要理由是因爲感覺太過費勁、太不舒服。有些人因爲頻繁的餵養而失眠,有些人因爲乳頭疼痛和皸裂而放棄。真正因爲奶水不夠而斷奶的人,只有8%。

廣東東莞,一位從事早教工作的媽媽在倉庫裏爲自己的孩子準備母乳。對於職場媽媽來說,堅持給孩子哺乳意味着加倍的辛苦付出/視覺中國

  也就是說,斷奶的主要理由,是母乳餵養的技術、知識不夠,而不是奶水不夠。當媽媽知識水平不足時,他們也不知道該找誰幫忙。兜兜轉轉,新媽媽們最信任、最容易獲取的知識渠道,就是那些上了三天培訓班的催乳師了。

  比奶量更重要的是質量

  目前比較科學的促進奶量的方法有:儘快餵奶,產後第一個小時內就可以餵養了;在最初的幾周裏,要經常餵奶、擠奶,注意姿勢要正確,每天喂8~12次,前幾周先不要用安撫奶嘴,多讓孩子進行吸吮動作,而且注意不要只喂一側的乳房。

  採用科學方法進行哺乳,絕大部分人其實都不用擔心奶量的問題。事實上,母乳不足的情況其實非常少見,媽媽的奶量常常會比孩子所需要的還要多三分之一。會導致母乳不足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太遲、太少進行母乳餵養,曾經有乳房手術史,早產、肥胖、高血壓等。

2013年4月,英國一位設計師以志願者捐贈的母乳爲原料製作了一雙迷你嬰兒鞋。通常情況下,母親的泌乳量都會比孩子所需的多/視覺中國

  在世衛組織給出的哺乳指南中,壓根就沒有提到乳房按摩這個東西,國外的哺乳顧問也不用動手幫產婦擠奶。專門僱人來進行乳房按摩,就算是按全球標準來說,都是非常狂野硬核的事情,

  中國媽媽常不必要地對奶量感到焦慮,但相比之下,更值得焦慮的,是母乳的質量問題。

  絕大多數中國產婦都會有各種五花八門的“下奶”食譜,但是它們基本上都沒有用。喝肉湯魚湯雞湯並不能充分補充蛋白質,米粥這種碳水化合物沒營養,而很多人都喝的米酒甚至還會降低母乳產量。

2016年4月28日,河南鄭州。一位月入近萬的大學生月搜在爲產婦做月子餐鯽魚湯,作用是“催奶”/視覺中國

  人乳中含有的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LC-PUFA)是嬰兒大腦和視網膜發育需要的必需營養素,要想孩子喫得好長得好,脂肪酸不僅要夠,裏面各種成分的配比也有要求。而飲食,是人乳中脂肪酸含量配比的主要影響因素。

  200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對比了北京北部和瑞典農村的母嬰,發現,由於中國人膳食結構的問題(碳水化合物過多;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過少),中國媽媽母乳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及比例較瑞典要差,極大地偏離了國際推薦標準。

  除了營養素不夠平衡之外,母乳中還可能含有影響孩子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金屬和農藥成分。

2018年5月21日,河北秦皇島市婦幼保健院,醫護人員在公益母乳庫查看愛心母乳/視覺中國

  2013年,南京醫科大學在南京市婦幼保健院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170名受訪產婦中,164人的母乳含汞量高於世衛組織的限值,而且不是隻高一點,就是中位數都高出了標準限值的八倍。另外還有54名產婦母乳中的含鎘量超標。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產婦都生活在南京郊區而不是工業區,而且都沒有接觸有毒金屬的職業史。

  而2002年,在大連和瀋陽初產婦的乳汁中,採集到了超出標準的甲烷和有機氯農藥成分。2007年到2009年間,在一項中日韓的聯合研究中,研究人員從中國北京、日本仙台等地和韓國的首爾、釜山進行了母乳的採樣,發現中國母乳中的有機氯農藥水平比日韓的高10倍。

  當然,不要以爲受害的只有北方同胞,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在南方工業地區,情況更加嚴重。2011年針對大陸12個省份的母乳調查發現,華南地區母乳中滴滴涕的含量遠高於北方地區,而福建更是之中的佼佼者。

2017年8月,南京的奶爸們用定格寫真的方式支持母乳餵養。比起母乳的量和餵養時長,如何讓孩子喫上不含重金屬和農藥的“放心奶”可能更需要被關注/視覺中國

  直到今天,大部分人對母乳污染問題毫不知情,還在沉迷擠一擠就能多產奶的原始迷信活動。

  有趣的是,儘管中國人對“催”出來的東西,比如催熟的雞鴨瓜果都望而生畏,但卻不覺得“催乳”有任何問題。不過仔細想想,在這個還有成年人跟嬰兒搶奶喫、把人奶當成營養品的時代,沒什麼事情值得大驚小怪的。

  友情提示:

  有一個對普通讀者很友好的醫學指南網站,《默沙東診療手冊》,這是權威的美國《默克診療手冊》的官方中文版,母乳餵養一章也可以在網站上查到,介紹得非常詳細:https://www.msdmanuals.com/zh/

  “母乳餵養”一章:

  https://www.msdmanuals.com/zh/%E9%A6%96%E9%A1%B5/%E5%84%BF%E7%AB%A5%E7%9A%84%E5%81%A5%E5%BA%B7%E9%97%AE%E9%A2%98/%E6%96%B0%E7%94%9F%E5%84%BF%E5%92%8C%E5%A9%B4%E5%84%BF%E6%8A%A4%E7%90%86/%E6%96%B0%E7%94%9F%E5%84%BF%E5%8F%8A%E5%A9%B4%E5%B9%BC%E5%84%BF%E5%96%82%E5%85%BB#v13383292_zh

  參考文獻:

  [1] Yan-Qiong Ouyang, et al. A survey on difficulties and desires of breast-feeding women in Wuhan, China Author links open overlay panel. Midwifery Volume 37, June 2016, Pages 19-24.

  [2] Wei Zhou, Yu Yu, Zhaoxin Qian. Challenges of breastfeeding in China under its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 Neonatal Medicine, DOI: 10.1080/14767058.2018.1449197

  [3] Elizabeth LaFleur, R.N. What causes a low milk supply during breast-feeding? MayoClinic.org

  [4] Kang-sheng Liu, et al. Breast Milk Lead and Cadmium Levels in Suburban Areas of Nanjing, China.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2013, Vol. 28 Issue (1): 7-15.

  [5] Tatsuya Kunisue, et al. Persistent organochlorines in human breast milk collected from primiparae in Dalian and Shenyang,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Volume 131, Issue 3, October 2004, Pages 381-392.

  [6] Yukiko Fujii, et al. Detection of dicofol and related pesticides in human breast milk from China, Korea and Japan Author links open overlay panel. Chemosphere. Volume 82, Issue 1, January 2011, Pages 25-31.

  [7] Nutrition During Lactation. Institute of Medicine (US) Committee on Nutritional Status During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US); 1991.

  [8] Olivia Ballard, et al. Human Milk Composition: Nutrients and Bioactive Factors. Pediatr Clin North Am. 2013 Feb; 60(1): 49–74.

  [9] M. XIANG, L. S. HARBIGE, R. ZETTERSTR?M.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Chinese and Swedish mothers: Diet, breast milk and infant growth. Acta Paediatrica. Volume94, Issue11 November 2005 Pages 1543-1549.

  [10] Pingping Zhou, et al. National survey of the levels of persistent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the breast milk of mothers in China Author links open overlay pane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Volume 159, Issue 2, February 2011, Pages 524-531.

  [11] Maya Bolman, et al. Recapturing the Art of Therapeutic Breast Massage during Breastfeeding. 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 Volume: 29 issue: 3, page(s): 328-331.

  [12] Zhenyu Yang, et al. Breastfeeding rate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and estimate of benefits of improvement Author links open overlay panel. The Lancet Volume 388, Supplement 1, October 2016, Page S47

  [13] Binns CW, Scott J: Breastfeeding:reasons for starting, reasons for stopping and problems along the way. Breastfeed Rev. 2002, 10 (2): 13-19.

  [14] Qiu L, Binns C, Zhao Y, Lee A, Xie X: Breastfeeding following caesarean sec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Asia Pac J Public Health. 2008, 20 Suppl: S220-S227

  [1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 model chapter for textbooks for medical students and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s.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 model chapter for textbooks for medical students and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s 2009 pp.112 pp.

  [16] Fenglian Xu, et al. Breastfeeding in China: a review. International Breastfeeding Journal. 2009 4:6.

  作者:伍麗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