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小皮最近參加了三場史學會議,收穫頗多,可以總結爲“史學的三新與多元”,即領域新、方法新、史料新與兼收幷蓄。

一、會議簡介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這三場學術會議,議題均是圍繞區域和城市歷史展開。

第一場是7月20、21日在北京香山舉行的“近代北京史研究的新起點學術研討會暨《北京史學》集刊發佈會”。該會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主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楊羣總編輯的帶隊下參加。會議主要探討了如何拓展北京史研究,如何平衡區域特色與國際視野、普遍性問題等。

“近代北京史研究的新起點學術研討會暨《北京史學》集刊發佈會”全體參會人員在香山臥佛山莊合影

第二場是9月22、23日在河北保定舉行的第七期“中國近代史論壇”,主題是“歷史的空間與空間的歷史:多重視角下的中國近代區域史研究”。該會由《近代史研究》雜誌社、河北大學歷史學院主辦。論壇立足於廣泛意義上的“區域”,強調歷史空間與空間歷史的聯結與貫通。參會學者主要採取了兼容幷包的態度,從“全球史觀”的形成入手,探討了區域研究與“全球史”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應該秉持的一種摒棄二元對立的研究立場。

北京大學李伯重教授、中山大學劉志偉教授、南開大學王先明教授、四川大學羅志田教授在第七期“中國近代史論壇”上作主旨發言

第三場是10月27、28日在四川成都舉行的“中國與世界:多元視野下的中國城市史研究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城市史研究會換屆大會”。該會由中國城市史研究會、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四川師範大學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主辦。這次會議涵蓋了對我國17個省份的城市歷史的探討,且論題範圍涉及古今城市各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研究趨勢。參會學者普遍認爲,城市史是改革開放催生出的新興學科,目前仍應以創新爲發展動力,探尋新的學術增長點。

“中國與世界:多元視野下的中國城市史研究學術研討會”開幕式留影

二、史學的三新與多元

這三次會議都意在探討史學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突出了“新”字和“多元”一詞。

領域新與脈絡性

以往史學界比較注重新研究方法的運用,但是從今年的會議來看,新領域的開拓成爲史學發展的重點。例如在北京史的會議上,北京社會科學院的王建偉研究員指出近代北京史研究存在明顯的不均衡現象,研究從民國建立至抗戰前的歷史較多,淪陷時期成爲近代北京史研究中的薄弱地帶,造成歷史似乎在1937年戛然而止的印象。因此,北京史的學術增長點可能在研究淪陷時期的北京。城市史研究也有這種歷史研究的斷層問題,例如在城市史的會議上,四川大學何一民教授提到中國城市史研究往往止於近代,作爲中國近代與現代劃界的1949年成爲了歷史研究的隔斷。河北大學肖紅松教授認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國家對社會的收編,社會對新政權的承認等均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議題,也是對今天有資政作用的研究。因此,城市治理研究應當更多注意到1949年之後的歷史。可見,從時間維度來看,史學應當講求歷時性的多元。這一多元不僅僅是指要彌補現有研究時間段的空白,更強調研究的歷時性視角,即無論研究的對象是哪個時間段,均要放入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來考察,對所研究的時間段給予時代定位。

方法新與複雜性

從研究內容上來看,“全球史觀”是今年這幾次會議的熱門詞,很多學者都認爲全球史觀關照下的區域史或城市史是史學研究的新領域。因此,如何處理區域與全球的關係成爲這幾次會議探討的重點。史觀的更新隨之而來的是研究方法的更新,北京大學李伯重教授根據自己的實證研究經驗,主要採用數據比較的方法,展示了全球史觀關照下的江南經濟與現代化的關係。四川大學羅志田教授則從中國傳統觀念入手,強調不要用所謂“史觀”來畫地爲牢。全球史觀是近年興起的新視角,但是羅志田教授指出全球史其實是舊視角,即古人所謂之“天下”,因此不要用現代人的眼光來揣測古人,包括近二十年來流行的“國家-社會”的分析模式,未必能夠套用到“天高皇帝遠”的古代農村。所以,他指出還是應該回到史料,做區域史的研究應“承認差別,不強調對立”。

史料新與層次性

隨着新領域的開拓,史料的挖掘也成爲歷史學家的重任之一。近些年各類地方檔案、社會調查不斷被發現,新史料的出現也帶來了新研究領域的開拓。例如民國北京各高校的社會調查,助推了民國城市郊區的研究。但是在運用這些新史料的時候,同時會存在考辯歷史真實性的問題。那麼怎樣的新史料更具真實性或更重要呢?四川大學羅志田教授提出了一個極具見地的評判標準即“歷史上被人讀過的文獻”。記得今年五月採訪臺灣“中研院”院士、原“中研院”近代史所所長張玉法時,他曾提及自己創辦期刊的經歷,他說爲了保留山東的地方歷史,他鼓勵山東遷臺同鄉投稿回憶自己的經歷。這些回憶文章,一方面有同樣經歷過這段歷史的編輯把關,另一方面期刊登載出來之後,見證人都在身邊,因此回憶是不敢亂寫的,所以張玉法院士將之稱爲“活的歷史”。除了挖掘新的史料,史學研究還講求“孤證不立”,史料的運用也需要多元。在北京史的會議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李在全研究員提到,論文寫作中史料的選取需要有層次性,既要關照到政府檔案,又要採用民間言論;既要有全國新聞,又要有地方文獻。

綜上來看,今年史學的主題是新領域的開拓、新方法的運用和新史料的發掘。並且,在每一個“新”的範疇下,都要有兼收幷蓄的態度,以史料爲基礎,注意史料運用的層次性、分析視角的多元性。

最後,悄悄地說一句:你是否在尋找歷史上被人讀過的新史料?你是否需要關照一下臺灣視角?你是否在探索別人較少涉獵的新領域呢?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到臺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www.tongxianghuicn.com)看看吧,會有驚喜等着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