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錕(1862-1938),字仲珊,直係軍閥首領。自1916年任直隸督軍至1923年10月賄選中華民國總統,曹錕主要駐紮在保定,被稱爲“保定王”。中華民國第五任總統,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1862年,曹錕出生於天津大沽一個貧窮的造船工家庭。但其父爲人要強,認爲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孩子們的命運。他寧願省喫儉用,也要供孩子們上學。因此,曹錕讀過幾年私塾 。


曹錕16歲時,爲生計開始四處沿街賣布。雖歷盡艱辛受盡屈辱,但生活依然沒有改變。於是他暗下決心,立志從戎。20歲時入伍當兵,後在天津武備學堂學習,畢業後任毅軍哨官。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曹錕隨部隊赴朝作戰,回國後投靠在袁世凱門下,任天津小站新建陸軍右翼步隊第一營幫帶。曹錕生性憨厚,樂於助人,喫苦耐勞,不爭利,不搶功,喜怒不形於色,人送外號“曹三傻子”。時間久了,這反而使曹錕聲名在外,甚至袁世凱都知道了有這麼一個與衆不同的人物,加之袁世凱的叔祖父袁甲三的拜把子兄弟曹克忠(天津人,曾任廣東水師提督,認曹錕爲族孫)的從中幫助,曹錕日益得到袁的器重,1907任北洋軍第三鎮統制官。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被迫任命袁世凱爲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一面陳兵長江北岸,以武力威脅革命勢力,一面利用革命黨人急於完成統一的願望,誘使其進行和平談判,最後湖北軍政府接受了和談建議,南北雙方停戰。在內外壓迫下,革命勢力做出讓步。孫中山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新總統到南京就職,即舉袁世凱爲大總統。袁世凱不願離開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老巢北京,授意曹錕縱兵譁變,焚掠北京內外城,爲其製造拒絕南下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藉口。同年北洋軍改鎮爲師,曹錕任陸軍第三師師長。1914年任長江上游警備總司令。1915年,被袁世凱授予“虎威將軍”,再封一等伯。護國戰爭期間率軍南下四川鎮壓。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爲直皖兩系,曹在兩系暗鬥中,腳踩兩隻船。1916年任直隸督軍,張勳復辟失敗後兼直隸省長。孫中山護法運動期間,曹錕通電擁護段祺瑞並率兵南下。1919年馮國璋死後,曹錕被奉爲直系首領。第二年,曹錕組成八省反段聯盟,爲爭奪北京政府統治權,直皖兩軍在京津地區開戰,皖軍大敗,段祺瑞被迫辭職。直奉兩系共掌北京政權,曹錕任直魯豫巡閱使。隨後就內閣總理人選問題導致雙方翻臉,張作霖決意武力對付直系。


1922年,張作霖發動第一次直奉戰爭,奉軍失敗,直係軍閥獨自控制了北京政權。曹錕首先逼迫大總統徐世昌退位,接着迎原任大總統黎元洪覆職。之後對黎元洪進行一系列的恐嚇威脅,直到黎元洪交出大總統印並簽署辭職書。曹錕利用內政總長高凌霨和議長吳景濂以每票五千銀元大肆收買或威脅國會議員,於1923年10月當選爲中華民國大總統,被譏爲 “豬仔總統”、“賄選總統”。曹錕在執掌北京政府期間,授意公佈了《中華民國憲法》,人稱“曹錕憲法”、“賄選憲法”。這部憲法是中國第一部正式頒行的憲法,完成了自1913年以來的民主制憲,並把當時各種政治力量的“地方自治”要求寫進了憲法。


1923年美國《時代》週刊剛剛創刊,報道了中國新當選的總統曹錕。由此曹錕成爲這本時事雜誌最早報道的中國人,但報道的內容很不光彩。《時代》週刊以《新總統》爲題,文章寫道:“直隸督軍曹錕將軍當選爲總統……比應當選的最低票數多50票。有報道稱,他贏得選舉是靠賄賂議員,每人獲贈5000大洋。”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的直系將領馮玉祥反戈倒直,發動北京政變,將曹錕軟禁於中南海延慶樓,解散“豬仔國會”。直系垮臺,奉系控制了北京政權。他們擡出皖系首領段祺瑞爲臨時執政,實則在背後操縱。1926年,馮軍將領不滿段祺瑞與奉系勾結,發動驅段兵變,段祺瑞逃走,曹錕被釋放。曾一度到開封投靠吳佩孚,此後,長期在天津英租界作寓公。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立誓寧肯喝稀粥,也不給日本人辦事。1938年5月因病在天津病故。國民黨政府有感於曹錕拒絕與日本人合作,於6月發佈特別訓令,予以表彰,並追授曹錕爲陸軍一級上將。

相關文章